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支撑装置(10)。环形支撑装置(10)设有能够靠近金属环(1)的内壁和与所述内壁分离的六个支撑轴(16a-16f)。支撑轴(16a-16f)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暴露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环形脊部(24)和沟槽(26)。支撑轴(16e,16f)的侧壁每一个都具有缓冲物质(40),所述缓冲物质具有基本上与每一个沟槽(26)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缓冲物质(40)在金属环(1)的内壁与缓冲物质接触时变形,这将释放试图使金属环(1)从内壁侧向外壁侧伸展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形支撑装置,所述环形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诸如金属环的用作无级变速(CVT)带的环形构件。
技术介绍
CTV包括带,所述带包括由多个堆叠的金属环构成的用于传递动力的堆叠环组件。 金属环通常通过下述操作制造而成将由马氏体时效钢构成的中空圆柱形圆筒切割成具有规定宽度的多个金属环,并接着如日本专利公开文献第2007-191788号中所公开将金属环保持在支架上,并且对金属环执行加热处理工序,例如,溶体处理工序、时效处理工序或氮化处理工序。图7是用于支撑金属环1并且用于将金属环1进给和输送到支架上的环形支撑装置2的平面图。环形支撑装置2安装在进给机器人(未示出)的臂部的末端上,所述进给机器人也被称为装载器。环形支撑装置2包括固定基部3和可移动基部5,所述可移动基部通过两个缸柱 4a、4b可朝向和远离固定基部3移动。基本上为半圆形形状的固定基部3和可移动基部5 具有彼此面对的各自的平直部分,所述平直部分基本上横跨直径设置。缸柱4a、4b包括具有连接到固定基部3的缸筒6a、6b以及连接到可移动基部5的杆7a、7b的气缸。如图7和图8中所示,当杆7a、7b伸出和缩回时,可移动基部5朝向和远离固定基部3移动。如图9中所示,垂直支撑壁8从固定基部3和可移动基部5延伸。进给机器人首先将图7所示的环形支撑装置2放置成面向多个金属环1的内壁。 接着,如图8中所示,缸柱^、4b被致动以使固定基部3和可移动基部5的支撑壁8邻接金属环1的内壁。当金属环1弹性变形成椭圆形时,杆7a、7b伸出预定距离,以便使支撑壁 8(参见图9)支撑金属环1。接着,进给机器人的臂部进行操作,以将金属环1与环形支撑装置2—起朝向支架进给。在环形支撑装置2已经将金属环放置在支架的多个保持轴之间之后,杆7a、7b缩回。因此,所有金属环1都弹性返回到圆形形状,并且所述金属环的内壁与支撑壁8分隔开, 同时所述金属环的外壁保持抵靠保持轴的侧壁,由此完成金属环1到支架上的传送。如上所述制造的金属环1不是恒定尺寸,而由于制造过程使其内径、圆周长度和宽度不可避免地经历变化,如日本专利公开文献第2004-122277号和日本专利公开文献第 2002-086322号中所公开。换句话说,例如,通过环形支撑装置2支撑的金属环1可以具有更大和更小的内径。当金属环1同时被支撑在支撑壁8上时,杆7a、7b需要伸出到能够使杆7a、7b能够支撑金属环1的位置,以便防止具有最大内径的金属环1从支撑壁8上掉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必须拉具有较小内径的金属环,因此缸柱如、4b需要产生大的致动力。因此,依此方式被拉动的金属环1可能会超出弹性变形范围,并且可能变成塑性变形。因此,根据
技术介绍
的环形支撑装置不利的方面在于,由于需要产生大致动力的气缸,并且由于具有较小内径的金属环中的一些金属环趋向于变成塑性变形,因此环形支撑装置的尺寸大且重量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大致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小且重量轻的环形支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金属环变成塑性变形的环形支撑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形支撑装置,所述环形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在多个弹性环构件的内壁处同时支撑所述弹性环构件的多个支撑构件,其中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朝向或远离环形构件的内壁移动;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多个弹性缓冲器遮盖;以及当环形构件由支撑构件支撑时,缓冲器单独且分别邻接环形构件。采用上述结构,当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所有金属环时,缓冲器初始邻接具有小内径的金属环(即,具有小直径的金属环)的内壁。当支撑构件进一步移动时,除上述缓冲器之外的缓冲器邻接具有中间内径的金属环(即,具有中间直径的金属环)的内壁。此时,保持抵靠具有小直径的金属环的缓冲器弯曲。当支撑构件更进一步移动时,除上述两组缓冲器之外的缓冲器邻接具有最大内径的金属环(即,具有最大直径的金属环)的内壁。此时,已经保持抵靠具有小直径的金属环的缓冲器进一步弯曲,并且已经保持抵靠具有中间直径的金属环的缓冲器也弯曲。根据本专利技术,金属环的弯曲量根据金属环的内径和支撑构件的位移量变化。趋向于使金属环从内壁朝向外壁伸展的力变小,并因此将根据金属环的内径所需的最小力施加到金属环。因此,可防止具有小直径和中间直径的金属环变得塑性变形。由于仅将需要的最小力施加到金属环,因此可以使用产生小致动力的小尺寸的移动机构(致动器)来移动支撑构件。因此,环形支撑装置的尺寸和重量可以减小。环形支撑装置可以安装在进给机构上,例如,使得当进给机构操作时环形支撑装置支撑和进给环形构件。环形构件优选地包括例如在CVT中使用的金属环。 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环形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环形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环形支撑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环形支撑装置沿着金属环的内壁支撑金属环(环形构件) 的方式的仰视图;图5是显示夹持的金属环被进给到支架上的方式的平面图;图6是显示金属环由支架保持的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
技术介绍
的环形支撑装置的平面图;图8是显示根据
技术介绍
的环形支撑装置的气缸的杆伸出的方式的平面图;和图9是图7和图8所示的环形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环形支撑装置。图1是整体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环形支撑装置10的立体图,而图2是环形支撑装置10的侧视图。在图1中,金属环1由虚线显示。在图2中,省略显示金属环1。环形支撑装置10包括为连接到未示出的进给机器人的臂部的末端的平板形式的基部12 ;外壳14,所述外壳基本上为安装在基部12上的圆柱形状,并且在所述外壳中容纳致动器、凸轮和复位弹簧(未示出);和悬挂于外壳14的六个支撑轴16a-16f(支撑构件)。外壳14中还容纳三个滑动构件18a-18c,所述滑动构件通过凸轮可在箭头Al和 A2表示的方向上移动。基本上为三角形的支撑基部22a、22b通过连接螺栓20连接到滑动构件 18a、18b。支撑基部22a、22b中的每一个支撑支撑轴16a_16f中的两个。更具体地,支撑轴 16a、16b连接到支撑基部22a,而支撑轴16c、16d连接到支撑基部22b。支撑轴16a_16d各自具有外螺纹末端。支撑基部22a、22b中的每一个具有限定在其中的两个内螺纹孔(未示出)。支撑轴16a_16d的外螺纹末端通过被拧入内螺纹孔中而连接到支撑基部22a、22b。支撑轴16a_16d中的每一个在其侧壁上都具有预定数量的环形脊部24,并且环形脊部M中相邻的脊部之间限定凹部26。如稍后所述,金属环1插入凹部沈中。用作桥接构件的位置校正构件^aJSb安装在支撑轴16a、16b以及支撑轴16c、 16d上,以便防止支撑轴16a、16b的下端和支撑轴16c、16d的下端变得彼此分隔开。更具体地,位置校正构件28a使支撑轴16a、16b之间的距离在支撑基部2 和位置校正构件28a 处彼此相等,并且类似地,位置校正构件28b使支撑轴16c、16d之间的距离在支撑基部22b 和位置校正构件28b处彼此相等。用于支撑支撑轴16e、16f的细长支撑板30通过连接螺栓20连接到滑动构件18c。 支撑板30包括平板部分32和接头接片34,所述接头接片基本上以直角从平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支撑装置(10),包括用于同时从多个弹性环形构件(1)的内壁支撑所述弹性环形构件的多个支撑构件(16a-16f),其中:所述支撑构件(16a-16f)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环形构件(1)的内壁移动;所述支撑构件(16a-16f)中的至少一个被多个弹性缓冲器(40)遮盖;以及当所述环形构件(1)由所述支撑构件(16a-16f)支撑时,所述缓冲器(40)单独且分别邻接所述环形构件(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良晴,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