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4945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特别是具有无需对车辆的结构进行改变而可在短时间内简便安装在以往的与增压缸连接的液压线上,而且即使司机失误操作离合器踏板,所述离合器踏板也不会自动运行,从而防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为未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无需对车辆的结构进行改变地在短时间内轻松安装于与现有的增压汽缸连接的液压线,并且即使司机失误操作离合器踏板, 所述离合器踏板也不会自动运行,从而可以提前防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
技术介绍
通常,离合器(Clutch)是指具有通过机械接触,从在同心轴上的驱动轴向从动轴传递或切断动力的功能的机械部件,这种离合器安装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在此,所述离合器执行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至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功能与在需要时将暂时切断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流动的动力切断功能,实现柔和而无振动的发动, 避免发动机与动力传递装置发生超负荷,还与飞轮一起减少发动机的旋转振动。如图1所示,上述离合器主要包括离合器踏板(1),由司机操作;主汽缸(3),传递所述离合器踏板(1)的力;气泵(5),与所述主汽缸C3)连接而供给气压;增压缸(7), 具有接收从所述气泵( 供给的气压而运行的活塞杆(7a);运行缸(release cylinders) (9),利用所述增压缸(7)提供的气压运行离合器(11);变速杆(13) (shift lever),铰链固定而连接所述运行缸(9)与所述离合器(11)。所述工作缸(9)的推杆(9a)因弹簧(9b)而具有恢复力。上述离合器,当司机踩踏所述离合器踏板(1)时,该力度使所述主汽缸( 的活塞杆(3a)运作,使由所述气泵( 供给的气压经过所述气压引导部(51)而流入所述增压缸,流入的气压移动所述增压缸(7)的活塞杆(7a)而移动所述运行缸(9)的推杆(9a),由于所述推杆(9a)的移动,使所述离合器(11)的离合器片从发动机的驱动板分离出来,进而切断变速杆(13)传递至轮的动力。但是,所述离合器在拥堵和缓慢区间内或市内长时间行驶时,需要无数次踩踏所述离合器踏板,因此,不仅加剧司机的疲劳度,而且对膝盖、腰等带来过多的负担。而且,为了避免汽车熄火,在脚离开离合器踏板时,在半离合器区间内需要细微地移动脚而踩踏加速器踏板,这时若司机的脚过快地离开所述离合器踏板,则会发生汽车颠簸或发动机灭火的情况,相反,若踩离过慢,则有着由于汽车的动力没有正常传递而不好控制车辆行驶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来提出了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但是由于在将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安装在汽车上时,需要在改造车上具有的增气缸后,利用连接管将阀门与所述增气缸连接,将与所述阀门连接安装的运行杠杆与所述增气缸连接,存在一定的不便,在操作中,要求操作者具有高度的熟练度,并且操作时间也较长。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无需对车辆结构进行变更,能够在短时间内简便安装的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不仅无需对车辆的结构进行变更,可以在短时间内安装在与现有增压缸连接的液压线上,而且即使司机失误操作离合器踏板,所述离合器踏板也不会自动运行,从而防范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其是通过增气缸的运行控制的离合器的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主体;阀门部,其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具有调节流入的压缩空气而排出的开闭杠杆;运行部,其运行所述阀门部的开闭杠杆;传感器,其感应所述阀门部根据所述开闭杠杆的运行而开闭的程度;气缸部,其安装在所述主体,从所述阀门部排出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气缸部而移动所述阀门部; 活塞缸,其与连接在所述增压缸的液压线,活塞杆安装于所述阀门部,随着所述阀门部的前后移动向所述液压线供给液压;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运行部。所述阀门部包括外壳,其包括流入孔,其连接有供给压缩空气的液压源;连接孔,其与所述气缸部连接,通过流动通道与所述流入孔连通;排气孔,其与所述流动通道连通;流入阀门,其开放所述外壳的流动通道,供给压缩空气至所述气缸部内;排气阀门,其开放所述外壳的排气孔,排出流入所述气缸部内的压缩空气;开闭杠杆,其根据所述运行部来开闭所述流入阀门与排气阀门。还具有弹簧,其弹性支撑所述阀门部的开闭杠杆,在所述运行部不运行所述阀门部的开闭杠杆时,开放所述排气阀门。专利技术功效本专利技术使用现有的手动变速器节省变速器安装费用及燃料费用,可以实现如自动变速器无需一一踩踏离合器踏板的半自动变速器,特别是,不仅无需对车辆的结构进行改变地在短时间内安装在与现有的增压缸连接的液压线上,而且即使司机操作失误踩踏离合器踏板,所述离合器踏板也不会自动运行,从而防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为未然。而且,由于随着阀门部的前后移动向液压线供给液压的活塞缸,能够更容易地控制离合器踏板。并且,当运行部不运行所述阀门部时,由于弹性支撑开闭杠杆前侧的弹簧开放所述排出阀门,向外部排出流入气缸部内的压缩空气,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向外部排出流入气缸部内的压缩空气。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示出以往汽车离合器装置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是概略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概略示出图2中阀门部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及图5是概略示出图2中运行部的运行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是概略示出阀门部在主体内前进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概略示出阀门部在主体内后进的状态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离合器踏板; 主汽缸; 气泵; 增压缸;81第一液压线; 9运行缸; 9b弹簧; 11离合器; 17、19连接部; 32外壳; 321流动通道; 321b第一压力室; 321d第二压力室; 322连接孔; 34流入阀门; 341b第一压杆; 36排气阀门; 361b第二压杆; 381加压部; 50运作部; 510驱动件; 530链接部; 533第二链接件; 90气缸部; 100活塞缸2液压源;3a、7a、901、101活塞杆;51气压引导部; 8液压线;83第二液压线;9a推杆;10主体;13变速杆;30阀门部;320流入孔;321a第一垂直孔;321c第二垂直孔;321e、321f、321g、321h橡胶圈;323排气孔;341a第一阀体;341c、361c、37弹簧;361a第二阀体;38开闭阀门;383杠杆部50驱动件;511驱动轴;531第一链接件;70感应传感器;900、103本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由本
的一般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图2是概略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的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主体(10)、阀门5部(30)、运行部(50)、传感器(70)、气缸部(90)、活塞缸(100)及控制部(未图示)而组成。首先,所述主体(10)设置在后述的所述气缸部(90)与后述的活塞部(100)之间。所述主体(10)的后侧安装有所述气缸部(90),所述主体(10)的前侧安装有所述活塞缸(100)。所述阀门部(30)安装在所述主体(10)内,使其能够前后移动,并具有调节流入的压缩空气而排出的开闭杠杆(38)。图3是概略示出图2中阀门部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3所示,所述阀门部(30)主要包括外壳(32)、流入阀门(34)、排气阀门(36) 及开闭杠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其是通过增气缸(7)的运行控制的离合器(11)的汽车离合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阀门部(30),其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10)内,具有调节流入的压缩空气而排出的开闭杠杆(38);运行部(50),其运行所述阀门部(30)的开闭杠杆(38);传感器(70),其感应所述阀门部(30)根据所述开闭杠杆(38)的运行而开闭的程度;气缸部(90),其安装在所述主体(10),从所述阀门部(30)排出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气缸部而移动所述阀门部(30);活塞缸(100),其与连接在所述增压缸(7)的液压线(8),活塞杆(101)安装于所述阀门部(30),随着所述阀门部(30)的前后移动向所述液压线(8)供给液压;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运行部(5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根
申请(专利权)人:RMT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