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365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纺布(10、110)含有包括熔点相互不同的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形成有多个该复合纤维之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纺布(10、110)从干燥状态变化为湿润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15%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中,作为上述复合纤维,含有第1成分为聚丙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且第2成分为低于第1成分熔点的树脂、杨氏模量为0.2~1.0GPa的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特别适合例如作为以经期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为首的各种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材料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经期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广泛使用无纺布。 在这样的无纺布中,要求使在表面供给的液体尽快地移动至吸收体中、在表面不残留液体的性质(液体残留)和使一旦被移动的液体不逆流到无纺布表面(逆返或返潮)的性质。如果减小无纺布的厚度,一般而言,则液体残留变少,但液体逆流变多,如果加大厚度,则能防止液体逆流,但液体最初变得难以移动至吸收体。另外,在纤维密度稀疏部分的纤维交点残留的液体难以移动至吸收体,减少液体残留存在限制。因此,仅单纯地控制厚度无法不能使两者以高层次实现。作为对应于该要求的方法,已知有在连续纤维的厚度方向使之具有亲水性和纤维密度梯度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和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使之具有亲水性的梯度的方法 (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存在使之具有梯度的处理中麻烦、受到装置的制约、有时无法得到所要求性能等的缺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5-314825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5-87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能够减少作为正面片材等使用时的液体残留量和返液量的新型方法,通过其单独使用或与现有方法的并用,能够在广泛的条件下有效防止或减轻液体残留和液体逆流。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其含有包括熔点相互不同的第1和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形成有多个该复合纤维之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从干燥状态成为湿润状态时厚度变化率为15%以上。另外,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位于两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上述正面片材是上述无纺布。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作为上述复合纤维,含有第1 成分为聚丙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且第2成分为低于第1成分的熔点的树脂、杨氏模量为0. 2 1. OGPa的纤维(以下也将该无纺布称为无纺布A)。作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作为上述复合纤维,含有其长度因加热而伸长的热伸长性纤维,在一个面侧具有多个凸部和凹部,构成该凸部的该热伸长性纤维在它们的交点熔接,凸部的上部的熔接强度高于下部的熔接强度(以下将该无纺布也称为无纺布B)。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在低杨氏模量纤维的制造中使用的纺丝装置的模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所示的无纺布厚度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图。图4是表示使用低杨氏模量纤维制造无纺布的工序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无纺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相当于图3的图)。图6(a) 6(d)是本专利技术无纺布的实施方式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合适地用于无纺布110的制造的装置的模式图。图8是从压花网状物的运送方向看时热吹风部的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是含有包括熔点相互不同的第1和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形成有多个该复合纤维之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的无纺布,从干燥状态变化为湿润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15%以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含有杨氏模量为0. 2 1. OGPa的纤维(以下也称为低杨氏模量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无纺布。如果无纺布在液体中濡湿或形成浸渍的状态,则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于无纺布。 其结果,施加使无纺布厚度减少的力,通过含有低杨氏模量纤维,该无纺布的厚度和无纺布中的纤维间距离变窄。由此,要吸收来自吸收体的液体的力更高效地传递到无纺布接触皮肤侧,无纺布正面侧的液体从无纺布一个面侧向另一个面侧顺利地移动。将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作为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使用时,在面向使用者皮肤一面侧供给的液体从该面侧向吸收体侧的面侧顺利地进行液体移动。低杨氏模量纤维的杨氏模量优选为1. OGPa以下、更优选为0. SGPa以下、更加优选为0. 65GPa以下。杨氏模量为1. OGPa以下时,容易产生吸收液体时的无纺布的纤维间距离和厚度减少,容易得到液体移动性提高的效果。另外,低杨氏模量纤维的杨氏模量优选为0. 2GPa以上、更优选为0. 4GPa、更加优选为0. 5GPa以上。杨氏模量为0. 2GPa以上时,干燥状态的厚度得到维持,难以引起液体逆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中,形成有多个纤维之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 (图示略)。这样的热熔接点能够通过对含有热粘合性合成纤维的网状物和无纺布实施热处理而形成。作为热处理方法,优选热风处理,特别优选通气方式的热风处理。构成纤维之间的热熔接点,优选至少在低杨氏模量纤维之间相互的交点处含有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另外,热熔接点通常优选在无纺布内三维地分散。无纺布通过具有构成纤维之间的热熔接点,形成纤维间距离缩短的液体向无纺布外取出后的厚度恢复性优异的无纺布。将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作为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使用时,由于无纺布的厚度恢复性优异,难以发生移动至吸收体的液体逆流到正面片材表面的返液现象(返潮)。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既可以是单层无纺布也可以是多层结构的无纺布。任意情况均优选至少一个面侧以低杨氏模量纤维为主体构成。例如,为单层结构的无纺布时,无纺布全部构成纤维中的低杨氏模量纤维的比例优选为50 100质量%、更优选为80 100质量%、更加优选为90 100质量%。另一方面,为多层结构无纺布时,构成无纺布单面的全部纤维中的低杨氏模量纤维的比例优选为50 100质量%、更优选为80 100质量%、更加优选为90 100质量%。多层结构无纺布的全部构成纤维中的低杨氏模量纤维的比例优选为50 100质量%、更优选为80 100质量%、更加优选为90 100质量%。无纺布构成纤维的杨氏模量能够如下操作而测定。使用Seiko Instruments (株)生产的热机械分析装置TMA/SS6000。测定环境温度为25°C。作为试样,准备多根收集的纤维长度为IOmm以上的纤维,使每纤维长度IOmm的合计重量为0. 5mg,将该多根纤维平行地平列后,在装置中以夹头之间距离为IOmm安装,以0.73mN/dtex的一定荷重状态进行负荷。此后,在240mN/min的条件下得到应力一形变曲线后,将形变为0. 时的曲线的连接线的倾斜度为杨氏模量。作为低杨氏模量纤维,只要是杨氏模量为0. 2 1. OGPa、通过热风处理等热处理纤维之间能够形成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的纤维即可,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作为低杨氏模量纤维优选的纤维,可以列举鞘部含有聚乙烯树脂(PE)、芯部含有聚丙烯树脂(PP)、该聚丙烯树脂(PP)的结晶度低的芯鞘型热粘合性复合纤维等。作为别的低杨氏模量纤维优选的纤维,可以列举鞘部含有聚乙烯树脂(PE)、芯部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的结晶度低的芯鞘型热粘合性复合纤维等。作为在芯中使用这些PP和PET的理由,是由于与其它树脂相比成本廉价,与在鞘部使用的手感良好、热密封性良好的PE的熔点差适度的缘故,在纤维的制造上和无纺布的制造上有利方面得到提升。目前,这种热粘合性复合纤维中,一般而言,低熔点树脂发挥表达热粘合性的作用,高熔点树脂发挥作为纤维而维持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边从熔融状态使纤维细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含有包括熔点相互不同的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复合纤维,形成有多个该复合纤维之间的交点热熔接而成的热熔接点,从干燥状态变化为湿润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15%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舛木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