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761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背光源装置(12)具备:底座(14),其具有安装孔(32、33);冷阴极管(17),其配置在底座(14)内;以及灯夹(18),其利用安装孔(32、33)安装于底座(14),并且能保持冷阴极管(17),灯夹(18)具有:主体部(27),其配置在底座(14)内;以及安装部(30、31),其包括基部(30a、31a)和夹持部(30b、31b),所述基部(30a、31a)从主体部(27)通过安装孔(32、33)向底座(14)外突出,所述夹持部(30b、31b)从基部(30a、31a)向沿着主体部(27)的方向突出,并且能在与主体部(27)之间夹持安装孔(32、33)的边缘部,另一方面,底座(14)具有接纳部(39、40),所述接纳部(39、40)是通过使相对于安装孔(32、33)与由安装部(30、31)的夹持部(30b、31b)夹持的边缘部相反的一侧所邻接的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能接纳安装部(30、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 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用于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于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 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在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的底座;铺设在底座内的反射片;收纳于底座内的多个冷阴极管;多个光学部件(扩散板等),其配置于底座的开口部分,用于使冷阴极管所产生的光高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以及灯夹,其用于保持为细长的管状的冷阴极管的中间部分。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上述结构的背光源装置中使用的灯夹的一个例子。 该灯夹具备配置在底座内的主体部,并且具备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从主体部向里侧突出的基部和从基部的顶端向沿着主体部的方向突出的悬臂状的夹持部,与此相对,在底座中开口形成有俯视时比安装部大的安装孔。为了将灯夹安装于底座,在将安装部插入安装孔后,使灯夹向夹持部的突出方向滑动。于是,安装孔的边缘部被夹持在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灯夹就保持安装状态。专利文献1 特开2007-73527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为了有效利用底座内的光,使灯夹表面成为例如白色等来提高光的反射性, 但是不可能使光全部反射,光会以某个比例透射过灯夹。透射过灯夹的光会通过安装孔向底座的背面侧外部漏出,有可能会产生显示质量降低等问题。特别是,在采用上述滑动安装型灯夹的方式中,安装部使悬臂状的夹持部突出,因此平面形状会横长地变大,接纳该安装部的安装孔在底座上的开口面积也会变大,漏出的光量有变多的趋势,希望求得应对策略。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漏光。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底座,其具有安装孔;灯,其配置在上述底座内;以及灯保持具,其利用上述安装孔安装于上述底座,并且能保持上述灯,上述灯保持具具有主体部,其配置在上述底座内;以及安装部,其包括基部和夹持部,所述基部从上述主体部通过上述安装孔向上述底座外突出,所述夹持部从上述基部向沿着上述主体部的方向突出,并且能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夹持上述安装孔的边缘部,另一方面,上述底座具有能接纳上述安装部的接纳部,所述接纳部是通过使上述底座的一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所述一部分是相对于上述安装孔与由上述夹持部夹持的上述边缘部相反的一侧所邻接的部分。为了将灯保持具安装于底座,从使安装部进入了接纳部内的状态使灯保持具向夹持部从基部突出的方向移动。于是,基部和夹持部通过安装孔突出到底座外,并且安装孔的边缘部被夹持于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由此将灯保持具安装于底座。接纳安装部的接纳部是使底座部分地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因此与假设形成与安装孔连续的开口作为接纳部的情况相比,能使底座中的开口面积变小。由此,能抑制光向底座外漏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下面的结构。(1)上述灯保持具具备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中的相对于上述基部与上述夹持部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到上述接纳部内,并且能抵接于上述接纳部的内面。这样 ,当使安装部和抵接部进入接纳部内时,抵接部抵接于接纳部的内面。当使灯保持具从该状态向夹持部的突出方向移动时,抵接部与接纳部的内面滑动接触,因此能引导灯保持具的移动动作。在安装孔的边缘部被夹持在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的安装状态下,抵接部也抵接于接纳部的内面,因此能抑制安装好的灯保持具相对于底座松动。(2)上述接纳部和上述抵接部形成为上述抵接部的沿着突出方向的两个侧面能抵接于上述接纳部的内面。这样,能提高安装灯保持具时的移动动作的引导功能和安装状态下的防松动功能。(3)上述抵接部的沿着突出方向的两个侧面和上述安装部的沿着突出方向的两个侧面形成为大致齐平面状。这样,当抵接部和安装部进入接纳部内时,抵接部的两个侧面和安装部的两个侧面抵接于接纳部的内面,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安装灯保持具时的移动动作的引导功能。(4)上述接纳部和上述抵接部形成为上述抵接部的突出端面能抵接于上述接纳部的内面。这样,能提高安装灯保持具时的移动动作的引导功能和安装状态下的防松动功能。(5)上述接纳部形成为在与上述抵接部的突出端面抵接的状态下,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夹持部之间所保有的间隙与上述安装孔的边缘部对准。这样,当使抵接部和安装部进入接纳部内时,抵接部的突出端面抵接于接纳部的内面,由此,主体部与夹持部之间的间隙与安装孔的边缘部对准,因此能使继续使灯保持具移动的动作变得更顺畅。(6)上述抵接部的突出端面和上述安装部的突出端面形成为大致齐平面状。这样, 当使抵接部和安装部进入接纳部内时,抵接部的突出端面和安装部的突出端面抵接于接纳部的内面,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安装灯保持具时的移动动作的引导功能。(7)上述接纳部在整体上形成为向鼓出端侧顶端变窄状,包括周壁,其从上述底座向外立起,并且相对于上述底座为倾斜状;以及底壁,其连到上述周壁的顶端。这样,使抵接部和安装部容易进入具备为倾斜状的周壁并且为顶端变窄状的接纳部,因此操作性良好。(8)在上述底座中的与上述周壁和上述安装孔相邻的部分形成有与上述安装孔连通的狭缝。这样,能使为倾斜状的周壁容易地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9)上述狭缝比上述周壁的基端更扩展地形成。这样,在将从底座为倾斜状的周壁向外立起成形时,应力难以作用于底座中的周壁的基端附近。由此,能避免底座产生破裂等问题。(10)在上述主体部中的上述基部与上述抵接部之间设有第2抵接部,上述第2抵接部能抵接于上述安装孔的内面。这样,在将灯保持具安装于底座的状态下,能在抵接于接纳部的内面的抵接部和抵接于安装孔的内面的第2抵接部这样至少2个位置限制灯保持具的松动。由此,能使灯保持具和灯的安装状态进一步稳定化。(11)上述第2抵接部形成为其突出端面与上述底座的外表面为大致齐平面状。这样,能使第2抵接部在其突出方向上与安装孔的内面在整个区域上抵接,并且能使第2抵接部的突出尺寸为最小限度。(12)在上述夹持部的突出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设有一对上述安装部,与此相对,在与一对上述安装部分别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对上述安装孔和一对上述接纳部。这样,将灯保持具保持于底座的位置成为在夹持部的突出方向上相互分离的2个位置,因此能使安装状态更稳定化,并且能利用各接纳部来抑制漏光。(13)在上述主体部的一对上述安装部之间的位置设有向与上述安装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操作部,与相对于上述操作部配置在上述夹持部的突出方向侧的上述安装部对应设有上述抵接部。这样,能通过操作从主体部向与安装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操作部来将灯保持具安装于底座。抵接部与一对安装部中的相对于操作部在夹持部的突出方向侧即安装时的灯保持具的移动方向侧的安装部对应设置,因此能引导安装时的灯保持具的移动动作,能使移动动作更顺畅。(14)在相对于上述操作部配置在上述夹持部的突出方向侧的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夹持部的突出端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的距离越往顶端侧越连续地逐渐变宽。这样,利用导向部使安装孔的边缘部进入夹持部和主体部之间的动作变得更顺畅。 由此,能与抵接部一同使安装时的灯保持具的移动动作更顺畅。(15)在相对于上述操作部配置在与上述夹持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夹持部设有向上述主体部侧突出的卡止部,与此相对,在上述底座中的从与具有上述卡止部的上述安装部对应的上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底座,其具有安装孔;灯,其配置在上述底座内;以及灯保持具,其利用上述安装孔安装于上述底座,并且能保持上述灯,上述灯保持具具有:主体部,其配置在上述底座内;以及安装部,其包括基部和夹持部,所述基部从上述主体部通过上述安装孔向上述底座外突出,所述夹持部从上述基部向沿着上述主体部的方向突出,并且能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夹持上述安装孔的边缘部,另一方面,上述底座具有能接纳上述安装部的接纳部,所述接纳部是通过使上述底座的一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所述一部分是相对于上述安装孔与由上述夹持部夹持的上述边缘部相反的一侧所邻接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田恭也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