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5748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器,该扭振减振器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共同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初级侧(14)和借助于用于传递转矩的减振弹簧装置(28)与初级侧(14)耦合的次级侧(32),其中,所述次级侧(32)包括在其径向外侧区域中与所述减振弹簧装置(28)共同起作用的第一从动盘元件(34),并且包括借助于在轴向或/和径向具有弹性的耦合弹簧装置(40)与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耦合的第二从动盘元件(36),其中,所述耦合弹簧装置(40)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和所述第二从动盘元件(36)连接的片簧式的弹簧区段(56、58、60、62、64、66、68、7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区段(56、58、60、62、64、66、68、70)中的至少两个在它们与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和所述第二从动盘元件(36)的连接部之间的径向区域中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传动系,该传动系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共同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初级侧和借助于用于传递转矩的减振弹簧装置与初级侧耦合的次级侧,其中,所述次级侧包括在其径向外侧区域中与减振弹簧装置共同起作用的第一从动盘元件,并且包括借助于在轴向或/和径向上具有弹性的耦合弹簧装置与第一从动盘元件耦合的第二从动盘元件,其中,所述耦合弹簧装置包括多个与第一从动盘元件和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的片簧式的弹簧区段。
技术介绍
这种扭振减振器由DE 101 18 821 Al已知。这种已知的扭振减振器的次级侧被构造为具有在径向外侧的第一从动盘元件和略微进一步沿径向靠内侧的第二从动盘元件。 两个从动盘元件通过基本上沿径向延伸的片簧元件彼此耦合以传递转矩,其中,这些片簧元件与两个从动盘元件通过铆接连接。第二从动盘元件在它的径向内侧区域中具有内齿, 第二从动盘元件在该区域中被构造为套筒,通过所述内齿可以与例如变速器输入轴的从动轴建立不能相对旋转的连接。通过在其次级侧被构造为具有弹性的扭振减振器,在驱动区域(即,例如曲轴)和从动区域(即,例如变速器输入轴或引向双离合器等的轴等)之间可以实现振动解耦。DE 44 16 949 Cl公开了一种能摆动的离合器盘,在该离合器盘中,位于径向外侧并具有摩擦片衬面的环状区域通过四个成对地近似彼此平行设置的片簧元件与径向内侧的套筒区域连接。这两对彼此错开90°的角,使得不同对的片簧元件彼此交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器,在该扭振减振器中在驱动区域和从动区域之间振动解耦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改善的转矩传递特性。依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通过一种车辆的传动系得以实现,该传动系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共同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初级侧和借助于用于传递转矩的减振弹簧装置与初级侧耦合的次级侧,其中,所述次级侧包括在其径向外侧区域中与减振弹簧装置共同起作用的第一从动盘元件,并且包括借助于在轴向或/和径向上具有弹性的耦合弹簧装置与第一从动盘元件耦合的第二从动盘元件,其中,所述耦合弹簧装置包括多个与第一从动盘元件和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的片簧式的弹簧区段。在此,本专利技术还规定,所述弹簧区段中的至少两个在它们与第一从动盘元件和与第二输出元件的连接部之间的径向区域中交叉。通过耦合弹簧装置的交叉的弹簧区段确保,可以在两个从动盘元件之间不出现相对旋转而不影响转矩传递,并且此外可以使弹簧区段基本上不承受压负荷。这意味着,在这种扭振减振器中在振动解耦的情况下在其次级侧也可以传递比较大的转矩。在此,优选地可以规定,弹簧区段相对于第二从动盘元件基本上沿切向延伸。4通过如下方式可以进一步确保非常高的转矩的可传递性在周向上设置四对相互交叉的弹簧区段,其中,这四对相互交叉的弹簧区段显然被优选地设置为均勻地围绕旋转轴线分布。构造例如可以是这样的设置多个提供至少两个弹性区段的弹簧元件,其中,每个弹簧元件在它的中间区域与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并且在它的端部区域与第一从动盘元件连接。根据在哪个旋转方向出现两个从动盘元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负荷,弹簧元件分别通过它的一个弹簧区段承受拉负荷并由此传递转矩。在此,例如可以规定,弹簧元件相对于第二从动盘元件基本上沿切向延伸,其中, 每个弹簧元件此外还可以与两个其他的弹簧元件交叉。在一种关于在周向上的质量分布尽可能均勻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提出,四个弹簧元件成对地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地设置,其中,一对弹簧元件中的每个与另一对弹簧元件的两个交叉。依据另一特别是在扭振减振器的减振特性方面有利的变型方案提出,次级侧的转动质量体与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因此可以确保足够大的次级侧的质量。然而需注意,这个方案也是一种独立的可十分有利地产生效果的方案,其能单独实现或者与交叉的弹簧区段的设置相结合而得以实现。转动质量体优选地可以被构造为环形盘状,以便在质量尽可能大的情况下实现其在周向上均勻的分布。为了将转动质量体与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本专利技术提出,在第二从动盘元件上沿周向依次设置多个连接区域,其中,在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中耦合弹簧装置的至少一个弹簧区段和转动质量体的对应连接区域与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其中,优选地规定,对应连接区域沿径向在弹簧区段与第二从动盘元件的连接部外侧与第二从动盘元件连接。在一种由于简单的结构而特别有利的变型方案中提出,转动质量体由板材制成。 当然,转动质量体还可以由浇铸材料制成。特别地,当转动质量体由板材制成时,为了提高次级侧的转动惯量,可以规定,转动质量体在其径向外侧区域中被弯曲呈褶皱状。转动质量体优选地在其径向内侧区域中与从动盘元件连接。可以通过铆接来得到在一侧的转动质量体和另一侧的第二从动盘元件之间的特别稳固但同时易于制造的连接。此外,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器中还可以规定,第二从动盘元件在其径向外侧区域中与耦合弹簧装置连接并且在其径向内侧区域中包括一个内啮合的用于耦接在从动机构上的套筒区域。在第二从动盘元件和耦合弹簧装置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被构造为铆接。 附图说明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附图中图1以轴向视图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扭振减振器;图2以部分剖开的轴向视图示出了图1的扭振减振器;图3以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剖开的纵剖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扭振减振器;图4以立体视图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剖视图;图5以沿着图1中的线V - V剖开的剖视图示出了图1的减振器;图6以沿着图1中的线VI-VI剖开的剖视图示出了图1的减振器;图7放大示出了在图6中示出的剖视图的径向外侧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各附图中,整体用附图标记10来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器。这个扭振减振器具有例如在图6中可明显看出的初级侧14,该初级侧可以在径向内侧区域固定连接在驱动机构(例如内燃机的曲轴)上。初级侧14包括两个盖盘元件 16、18,其中,盖盘元件16具有径向的内孔20,该内孔用于引导用来固定在驱动机构上的螺栓穿过。盖盘元件16在径向外侧区域上具有轴向突出部22,另一盖盘元件18紧接在该轴向突出部的自由的端部上。在相对旋转轴线A而言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中,两个盖盘元件 16、18限定形成空腔区域对,在该空腔区域中设有整体用附图标记观表示的减振弹簧装置的多个减振弹簧26。所述减振弹簧沈通常是螺旋压力弹簧并且近似在周向上或沿切向延伸,并且减振弹簧还可以包括多个分别互相套插的弹簧。在两个盖盘元件16、18上设有支撑区域,减振弹簧沈可以例如通过弹簧座圈30沿周向支撑在该支撑区域上以传递转矩。扭振减振器10的次级侧32包括在径向外侧的第一从动盘元件34和在径向内侧的第二从动盘元件36。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朝径向外侧嵌接在构造于两个盖盘元件16、 18之间的空腔区域M中,并且同样具有用于减振弹簧沈或弹簧座圈30的支撑区域。第二从动盘元件36在其径向内侧区域中形成具有内齿44的套筒区域38,变速器输入轴或者用于耦接双离合器等的输入区域的轴可以耦接在所述内齿上以便能够与次级侧32共同旋转。在图1中可清楚看到的耦合弹簧装置40在两个从动盘元件34、36之间建立了不能相对旋转的耦合。在示出的例子中,耦合弹簧装置40包括四个弹簧元件42、44、46、48。 这些弹簧元件基本上是长形的并且被设置为分别成对地彼此相邻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振减振器,该扭振减振器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共同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初级侧(14)和借助于用于传递转矩的减振弹簧装置(28)与初级侧(14)耦合的次级侧(32),其中,所述次级侧(32)包括在其径向外侧区域中与所述减振弹簧装置(28)共同起作用的第一从动盘元件(34),并且包括借助于在轴向或/和径向具有弹性的耦合弹簧装置(40)与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耦合的第二从动盘元件(36),其中,所述耦合弹簧装置(40)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元件(36)的连接部之间的径向区域中交叉。)和所述第二从动盘元件(36)连接的片簧状的弹簧区段(56、58、60、62、64、66、68、7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区段(56、58、60、62、64、66、68、70)中的至少两个在它们与所述第一从动盘元件(34)和所述第二从动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希尔林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