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731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备:彼此相对地配置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框状的密封材料,其设于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将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互粘接;以及液晶层,其是在密封材料的内侧封入液晶材料而成的,具有在密封材料的内侧规定的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和在显示区域的外侧规定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还设于密封材料的内周部,在第1基板上,在设于密封材料的内周部的非显示区域以沿着密封材料延伸并且相互分离的方式设有多个壁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是使一对基板彼此相对地隔着框状的密封材料贴合。并且,在密封材料的内侧设有液晶层,在该密封材料的内侧规定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作为制造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已知如下所谓滴下注入法在一对基板中的一方基板上将密封材料形成为框状,利用分注器对该基板上的用密封材料围起的区域滴下规定量的液晶材料之后,在抽成真空的处理室内将一对基板相互贴合。在该滴下注入法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隔着滴下到未固化的密封材料的内侧的液晶材料将一对基板相互贴合后使密封材料固化,因此在将一对基板贴合时液晶材料会向未固化的密封材料侧扩张。此时,在液晶材料具有足够的粘性的情况下,即使将一对基板加压到规定的间隔,液晶材料也不会很快扩展而到达密封材料,在密封材料的内侧该密封材料附近处于真空状态。如果在这样密封材料附近处于真空状态的期间对密封材料进行紫外线照射等固化处理,在液晶材料最终到达密封材料之前密封材料就会充分固化。但是,实际上,在将一对基板贴合时的加压中途、密封材料的固化处理的中途,液晶材料就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由此,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混入液晶层产生斑点状的显示缺陷,显示质量容易降低,另外在密封材料中发生成分变化,使密封材料在一对基板间固化之后也容易溃散,或容易在密封材料中产生固化不合格。与此相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 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一方基板,沿着密封材料将使液晶层和密封材料分离的隔离壁形成为包围液晶层的整个周围的框状,由此抑制密封材料与液晶材料的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8-265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与显示区域相邻地将隔离壁形成为包围液晶层的整个周围的框状的情况下,当由于分注器的滴下量的偏差等,液晶材料的滴下量比适合于隔离壁的内侧的容积的适当量少时,在显示区域的液晶层中容易保留微小的气泡状的真空部分,显示质量容易降低,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液晶材料接触到未固化的密封材料,并且抑制在显示区域的液晶层中保留气泡状的真空部分。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非显示区域还设于密封材料的内周部,在一方基板上,在设于密封材料的内周部的非显示区域中设有多个壁状部,使其沿着该密封材料延伸并且相互分离。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彼此相对地配置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框状的密封材料,其设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将该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互粘接;以及液晶层,其是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内侧封入液晶材料而成的,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内侧规定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并且在该显示区域的外侧规定有非显示区域,上述非显示区域还设于上述密封材料的内周部,在上述第1基板上,在设于上述密封材料的内周部的非显示区域以沿着上述密封材料延伸并且相互分离的方式设有多个壁状部。根据该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在第1基板上将密封材料形成为框状,在对该第1基板中的成为密封材料的内侧的显示区域的区域滴下液晶材料之后,使第1基板与第2基板贴合时,利用各壁状部妨碍液晶材料向密封材料中的沿着各壁状部的部分扩展,因此抑制在使密封材料固化前密封材料与液晶材料接触。并且,在使密封材料固化之后,液晶材料从各壁状部之间扩展而到达密封材料。由此,即使液晶材料的滴下量比适当量少,也是在与显示区域相比后来填充液晶材料的密封材料附近的非显示区域保留气泡状的真空部分。保留该气泡状的真空部分的密封材料附近难以由于振动、冲击等而使液晶层的厚度发生变动,因此该气泡状的真空部分向显示区域移动的可能性比较低。因此,抑制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并且抑制在显示区域的液晶层中保留气泡状的真空部分。另外,将利用紫外线的照射而聚合的聚合性成分(单体、低聚物)混入液晶材料, 在对液晶层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液晶分子倾斜的状态下使聚合性成分聚合,由此利用生成的聚合物(Polymer)的作用对液晶分子赋予稳定的预倾角,在采用这种所谓P SA(Polymer Stabilized Alignment 高分子稳定取向)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若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则进行了密封材料的固化处理、对聚合性成分的紫外线照射时,聚合物的生长、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可能会发生异常。与此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抑制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 因此采用上述PSA技术也能抑制液晶材料中的聚合物的生长、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发生异常。由此,能利用PSA技术可靠地提高显示质量。优选上述各壁状部与上述密封材料相互分离地设置。根据该结构,在隔着滴下到未固化的密封材料的内侧的液晶材料将第1基板与第 2基板贴合时,利用各壁状部妨碍液晶材料向密封材料的沿着各壁状部的部分扩展,液晶材料到达该密封材料的沿着各壁状部的部分变迟,因此抑制在密封材料固化前密封材料与液晶材料接触。并且,在使密封材料固化之后,液晶材料绕过各壁状部扩展到成为非显示区域的各壁状部和密封材料的间隙。由此,即使液晶材料的滴下量比适当量少,也是在与显示区域相比后来填充液晶材料的各壁状部和密封材料的间隙保留气泡状的真空部分。保留该气泡状的真空部分的密封材料附近难以由于振动、冲击等而使液晶层的厚度发生变动,除此以外还在显示区域侧配置有壁状部,因此该气泡状的真空部分向显示区域移动的可能性低至极限。因此,抑制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并且良好地抑制在显示区域的液晶层中保留气泡状的真空部分。上述密封材料形成为矩形框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1边和在与该各第1边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2边,上述多个壁状部具有沿着上述各第1边彼此相对的一对第1壁状部和沿着上述各第2边彼此相对的一对第2壁状部。根据该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在对第1基板的显示区域滴下液晶材料的工序中,对由一对第1壁状部和一对第2壁状部包围的区域滴下液晶材料,由此利用各壁状部(第1壁状部和第2壁状部)妨碍液晶材料向密封材料的各边(第1边和第2边)中的接近液晶材料的滴下地点的部分扩展,良好地抑制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的各边接触。另外,优选上述密封材料形成为矩形框状,上述多个壁状部具有一对角壁状部,所述一对角壁状部沿着上述密封材料的至少1个成为角部的部分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根据该结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在对第1基板的显示区域滴下液晶材料的工序中,对一对角壁状部的内侧的区域滴下液晶材料,由此利用各角壁状部妨碍液晶材料向密封材料中的接近液晶材料的滴下地点的成为角部的部分扩展,良好地抑制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在此,一对角壁状部的内侧的区域是指在相对于密封材料的沿着各角壁状部的部分隔着各角壁状部的位置所规定的区域。上述各壁状部的上表面不一定需要抵接于上述第2基板,但是优选抵接于上述第 2基板。根据该结构,在使第1基板和第2基板贴合时,抑制液晶材料越过壁状部到达密封材料,因此能良好地抑制液晶材料与未固化的密封材料接触。并且,优选上述各壁状部是用于保持上述液晶层的厚度的隔离物。根据该结构,不需要与形成各壁状部的工序分立地进行形成隔离物的工序,因此抑制用于形成各壁状部的制造工序的增加,减少制造成本。而且,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彼此相对地配置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框状的密封材料,其设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将该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互粘接;以及液晶层,其是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内侧封入液晶材料而成的,在上述密封材料的内侧规定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并且在该显示区域的外侧规定有非显示区域,上述非显示区域还设于上述密封材料的内周部,在上述第1基板上,在设于上述密封材料的内周部的非显示区域以沿着上述密封材料延伸并且相互分离的方式设有多个壁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西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