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被膜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4445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位于雷达装置路径内的树脂基材的表面上形成的装饰被膜及其形成方法,提供一种装饰被膜及其形成方法,在该形成中不需要高精度的膜厚控制,因此形成时的成品率和效率高,而且,电磁波透过性优异,呈金属色调而外观设计性优异。所述形成方法是在位于雷达装置路径内的树脂基材(101)的表面形成装饰被膜(10)的方法,生成有机分子配位于金属纳米粒子(11)的周围的金属纳米粒子(11)分散到溶剂内而成的有机材料,在树脂基材(101)的表面涂布该有机材料,使该溶剂挥发,形成金属纳米粒子(11)分散在有机膜(12)中而成的装饰被膜(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树脂基材表面上且在雷达装置路径内形成的。
技术介绍
对于收发通信设备、雷达等的电磁波的天线,由于其功能优先,因此天线主体及其周围的结构在设计方面很少受到制约,例如车辆用的收音机等的天线使用使天线的形状露出的杆状天线。根据天线的安装位置,也存在希望形成目视看不到天线的状态的情况,例如,在测定与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与前方车辆的车间距离的雷达等中,为了发挥天线的性能而优选在车辆前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辆的前格栅附近安装天线,但从设计方面希望尽可能不能从外部目视观察到天线。自动巡航系统为如下技术利用在车辆前方搭载的传感器测定前方车辆和本车之间的车间距离、相对速度,基于该信息控制节气门、制动器,使本车加减速的同时控制车间距离。该自动巡航系统作为以近年来的缓和拥堵、减少事故为目标的智能交通系统(ITS) 技术之一受到关注。作为在该自动巡航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一般使用毫米波雷达等电磁波收发装置。车辆上装备的雷达装置一般配置在前格栅的背后,但该前格栅上一般安装有车辆制造公司的标志、该车辆特有的装饰品。从雷达装置照射的毫米波经由前格栅、标志而向前方放射,由前方车辆、前方障碍物等对象物反射,该反射光经由前格栅、标志返回雷达装置。 因此,在前格栅、标志等的配置于雷达装置的波束路径的部位,希望使用电磁波透过损失少且能够给予期望的美观的材料及涂料。根据以上的理由,一般在与配置有电磁波收发装置的部位对应的前格栅部位设置电磁波可透过的窗部,能够通过该窗部使电磁波出入,但另一方面,由于设置该窗部而使前格栅的外观损失连续性,能够从该窗部目视观察到车辆的内侧的电磁波收发装置、发动机室等而损害车辆的外观的危险性变高。因此,以往,例如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磁波透过罩插入前格栅的窗部,使窗部和前格栅主体具有一体感。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磁波透过罩是层叠具有凹凸形成的多个树脂层而形成,在该被覆部件中,利用在树脂层间具有凹凸而蒸镀的金属层,能够给予前格栅的散热片部件在电磁波透过罩中也连续存在的印象。作为在上述电磁波透过罩上蒸镀的金属,一般使用铟,但将铟蒸镀在被蒸镀部件上的情况下,铟不是在被蒸镀部件的表面以一样的膜状蒸镀,而是蒸镀成微细的岛状。艮口, 在将铟蒸镀在被蒸镀部件时,被蒸镀部件的表面成为蒸镀了铟的微细的岛状的蒸镀部和没有蒸镀任何材料的非蒸镀部微细地混合的状态,电磁波可透过该非蒸镀部出入,蒸镀部是将铟蒸镀成微细的岛状,因此被蒸镀部件的表面作为具有金属光泽的部件被目视观察。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属于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相同的
,并与该专利文献1同样地通过蒸镀或溅射形成金属层的技术。3但是,很难具有良好平衡地形成蒸镀部和非蒸镀部,例如在蒸镀部非常接近而形成的情况下,存在不能良好地进行电磁波的出入的情况。进而,铟膜呈金属色,因此适于标志等的被膜,另一方面具有容易剥离、缺乏耐久性和耐磨损性的缺点。另外,由于为金属,因此不能否定腐蚀的可能性。与之相对,还有通过设置例如由二氧化硅等构成的陶瓷被膜而使耐久性优良并保护被膜、涂料的对策,但由二氧化硅等构成的陶瓷被膜为无色,存在不能提供金属色等的美观这样的设计上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的各种课题,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雷达装置波束路径内用成形品的方案,其具有由树脂层构成的基体、由该基体表面的锡及/或锡合金构成的光亮装饰层,通过使用由该锡及/或锡合金构成的光亮装饰层,与现有技术的铟层相比,可提高硬度及耐磨损性,进而,也可使电磁波透过性相比铟层提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15903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366四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359707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5-2127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文献4公开的雷达装置波束路径内用成形品,与现有技术的铟层相比, 能够提高硬度及耐磨损性,也能够使电磁波透过性相比铟层提高。但是,该成形品也是通过将锡等金属蒸镀到透明树脂成形品表面而形成薄膜,因此具有与上述专利文献1 3公开的技术相同的课题。进而,为了不使该蒸镀金属成为连续膜,形成极薄的膜厚为必须的必要条件,由于需要高精度的膜厚控制,因此制造成品率容易降低。即,事实上还存在如下在其制造中应解决的课题在适用蒸镀工艺时成本增加的课题;由于需要高精度的膜厚控制而制造成品率容易降低,容易招致制造时间的长期化的课题;所述金属要求用于在树脂上形成不连续的特性,因此自然在适用的金属种类上产生制约的课题;由于透光率高,因此为了使色调突出,需要不透明的树脂层的课题等。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涉及例如在位于雷达装置路径内的树脂基材的表面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该形成中不需要高精度的膜厚控制,因此,形成时的成品率及效率高,而且电磁波透过性优良,呈金属色调,外观设计性优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饰被膜的形成方法,为在位于雷达装置路径内的树脂基材的表面形成装饰被膜的方法,生成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溶剂内而成的有机材料, 其中,有机分子配位于该金属纳米粒子的周围,在树脂基材的表面涂布该有机材料,使该溶剂挥发,形成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在有机膜中而成的装饰被膜。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形成方法形成的装饰被膜,其适用用途为位于雷达装置路径内的树脂基材的表面,因此为外观上具有金属光泽且具有电绝缘性(电磁波透过性)的被膜。该装饰被膜由于具有金属光泽,本来会成为通电被膜,但该被膜通过金属纳米粒子分散至有机膜内,而成为具有金属光泽且具有绝缘性的被膜。这是由于,分散的金属为金属纳米粒子,从而粒子间距离极短,因此粒子致密地集合,对于人眼提供了金属光泽,另一方面,电磁波通过一个一个的纳米粒子时,电磁波的毫米波衰减极少,作为结果,可得到外观上具有金4属光泽且具有电绝缘性的被膜。作为涂布有此处所说的装饰被膜的对象的树脂基材,包含上述的车辆制造公司的标志、该车辆特有的装饰品等全部。在上述形成方法中,首先,生成有机分子配位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周围的金属纳米粒子,使所述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溶剂中而生成有机材料。在此,“配位”是金属纳米粒子和有机分子(有机高分子)在化学上具有相互作用而结合的意思。另外,所使用的金属纳米粒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金及其合金、银及其合金、锡及其合金、铟及其合金等,其中,从材料成本和金属光泽双方的观点看优选使用银及其合金。接着,在树脂基材的表面上涂布上述有机材料,使溶剂挥发,从而形成装饰被膜。 作为该涂布方法,例如可适用旋涂、棒涂、网版印刷、喷涂、凹版印刷、辊涂等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装饰被膜是配位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周围的有机分子使该金属纳米粒子彼此结合,从而使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有机膜内而形成的被膜。该被膜成为如下被膜有机分子作为金属纳米粒子彼此的粘合剂或保护材料将粒子彼此连接,从而金属纳米粒子彼此不紧贴,而是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由该粘合剂形成的有机膜内。这样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有机膜内的微观结构是金属纳米粒子三维地分散配置在有机膜内的结构,与上述现有技术的、通过蒸镀形成的薄膜二维地(在面上)配置有金属微粒子的微观结构大不相同。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形成方法是仅将使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溶剂中的有机材料涂布在树脂基材的表面上并使溶剂挥发的极简单的形成方法,与上述蒸镀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被膜的形成方法,在位于雷达装置路径内的树脂基材的表面形成装饰被膜,生成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到溶剂内而成的有机材料,其中,有机分子配位于该金属纳米粒子的周围,在树脂基材的表面涂布该有机材料,使该溶剂挥发,形成金属纳米粒子分散在有机膜中而成的装饰被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本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