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材料及其发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43794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密封材料及其发泡施工方法,所述密封材料在施涂后不发生液体垂流,即使在严格的耐热条件下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即使在使其发泡而应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独立气泡,作为解决所述的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密封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和紫外线聚合性引发剂,非紫外线固化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含量为5重量%以下,同时,含有丙烯酸酯作为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成分,该丙烯酸酯紫外线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重均分子量在一定的范围且在120℃的熔融粘度在一定的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密封材料的发泡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密封材料加热熔融,在熔融状态的密封材料中使氮气在规定加压下混入,将其以规定压力排出到大气中以使其发泡,并且在需要密封的部位涂敷,使密封发泡体形成,并使其进行紫外线固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详细而言,涉及为热熔融性和紫外线固化性的、特别是适合用作发泡性的材料的。
技术介绍
作为密封材料公知的例子,可举出以下例示的物质,但其均存在以下所述的问题。已知有利用了树脂组合物的衬垫复合材料,该树脂组合物是将非活性气体加压注入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和近红外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中并起泡成奶昔状而形成的(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上述组合物为液体状,因此不能涂布,同时还担心在直到固化的期间产生液体垂流或发生破泡。已知有如下技术作为可以用作发泡衬垫材料的发泡固化物,使用规定的发泡性聚硅氧烷组合物,在施涂的同时照射紫外线,由此使发泡和固化同时发生(参照专利文献 2)。但是,使用上述组合物的情况下,紫外线照射不均时,具有发泡倍率及发泡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另外,由于组合物为液体状,因此不能涂布放置,担心在直到固化期间产生液体垂流,其结果,担心在产生液体垂流的状态下进行发泡及固化。已知有使用了光反应性组合物的光反应性密封材料(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与上述技术同样,该技术由于组合物为液体状,因此不能涂布放置,担心其在直到固化期间产生液体垂流。已知有发泡型密封用组合物,其包含含有至少一个反应性硅基的橡胶质系有机聚合物、使该聚合物固化的硅烷醇缩合催化剂和有机系热分解型发泡剂(参照专利文献4)。 但是,与上述技术同样,该技术由于组合物为液体状,因此不能涂布放置,担心其在直到固化期间产生液体垂流。另外,为进行利用热固化或热分解性的发泡,在生产线中必须有热固化设备,生产线构成受限制。上述技术的共同点为具有直到组合物固化期间液体垂流的问题,另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就流动性高的这些密封材料而言,在发泡时发生破泡,密封材料内部的气泡成为连续气泡,耐热性、气密性、水密性等降低。作为难以产生这种液体垂流和破泡的问题的密封材料,已知有热熔密封材料。例如,作为热熔型的密封材料,已知有将热塑性弹性体、增粘树脂、蜡等混合而成的搭接型预密封材料(参照专利文献幻。但是,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不具有交联结构,暴露于耐热下时,担心密封材料溶出。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热熔型的密封材料具有的耐热性降低,也已知有除了热熔型密封材料的冷却固化之外,还并用湿气固化或紫外线固化的技术。例如,已知有包含规定的聚氨酯预聚物和共聚物的反应型热熔组合物,为了防止固化时的发泡,其包含规定的热塑性弹性体(参照专利文献6)。该技术采用湿气固化作为上述固化反应。但是,利用该技术,担心在加热熔融时引起凝胶化,或成为聚氨酯预聚物的原料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未反应成分被扩散到空气中,此外,还担心因冬季和夏季的温度差或湿度差而在粘合物性上产生明显差别。另外,在为了提高加热稳定性而完全隔断空气中的湿气的情形下,由于将在高压力下使用,因此,在安全方面不优选。另外,已知有包含规定的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增粘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并配合紫外线聚合引发剂而成的紫外线固化性热熔密封材料(参照专利文献7)。通常认为,根据该技术,可得到耐热性也优异的材料,在此所说的耐热性假设为80°C左右的条件,在使密封材料固化后放置于更严格的耐热条件下(例如100°C以上)时,密合性能降低或压缩复原性降低等,因而密封性能的降低不可避免。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6-19M6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4087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26967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H9302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1-190781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平7-62228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6-3^3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所述密封材料在施涂后不发生液体垂流,即使在严格的耐热条件下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甚至在使其发泡而应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独立气泡。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在该过程中,首先,为了得到不发生液体垂流的密封材料,着眼于上述专利文献7 中记载的热熔融性和紫外线固化性的密封材料,但该技术由于热塑性弹性体为非紫外线固化性,即使在密封材料的施工后也保留其热塑性特性,因此,结果发现导致密封材料的耐热性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耐热性,对成为耐热性降低原因的非紫外线固化性热塑性弹性体的配合量能否减少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利用紫外线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 0°C的丙烯酸酯,可以赋予密封材料以柔软性和热熔融性(通过加热而熔融、通过冷却而固化的性质),因而, 紫外线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 0°C的丙烯酸酯可用作热塑性弹性体的替代成分。但是,还发现,此时,紫外线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 0°C的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需要为500 50000,而且,密封材料120°C下的熔融粘度需要为1000 50000mPa-So 另外,还发现,上述丙烯酸酯可以利用紫外线固化,由此可以确保高的耐热性,所以,也不产生在使用非紫外线固化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情形中所产生的耐热性降低的问题。而且发现,上述密封材料即使在用于发泡性的密封用途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良好的独立气泡形成, 成为不仅耐热性高、而且气密性、水密性等密封性能也优异的材料。而且,在发泡施工上述密封材料时,还发现用于使独立气泡良好地产生的优选的施工条件。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发现和其确认而完成的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密封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和紫外线聚合性引发剂,在还包含非紫外线固化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树脂成分总量为5重量%以下的比例,同时,以相对树脂成分总量为50重量%以上的比例包含丙烯酸酯作为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成分,该丙烯酸酯重均分子量为500 50000且紫外线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 0°C,并且,该密封材料在120°C的熔融粘度为1000 50000mPa .s。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密封材料的发泡施工方法,将所述密封材料加热熔融,在熔融状态的密封材料中混入加压下的非活性气体,一边将包含加压状态的非活性气体的熔融状态的密封材料排出到大气中以使其发泡,一边在需要密封的部位涂敷,从而使密封发泡体形成,对该密封发泡体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其特征在于,该密封材料的发泡施工方法中, 所述非活性气体的混入通过使用氮气作为非活性气体、将氮气加压到0. 01 0. IMPa并将其吹入来进行,所述密封材料的涂敷在2. 7 9. 排出压力下进行。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密封材料通过使用特定的丙烯酸酯,可以不使用非紫外线固化性的热塑性弹性体而赋予柔软性和热熔融性,可以通过基于其热熔融性的迅速冷却固化来防止液体垂流,同时,也可以实现由上述非紫外线固化性的热塑性弹性体使用量的减少带来的耐热性提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上述密封材料可以用于非发泡性的密封用途和发泡性的密封用途中的任一用途,即使在用于发泡性的密封用途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破泡,可以在内部使良好的独立气泡形成,成为不仅耐热性高、而且气密性、水密性等也优异的材料。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可以以短时间进行固化,因此,即使粘度较低,也可以确保独立的气泡。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密封材料的发泡施工方法采用使上述密封材料发泡而施工时的最佳施工条件,因此,尤其可以良好地形成的独立气泡。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密封处理过的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密封材料,其包含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和紫外线聚合性引发剂,在还包含非紫外线固化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树脂成分总量为5重量%以下的比例,同时,以相对树脂成分总量为50重量%以上的比例包含丙烯酸酯作为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成分,该丙烯酸酯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且紫外线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0℃,并且,该密封材料在120℃的熔融粘度为1000~50000mPa·s。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田和昌
申请(专利权)人:新田明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