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3261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转向管柱上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时,提高以仪表板加固部件为中心的质量平衡。电动转向装置(12)的驱动电机(64)搭载在以仪表板加固部件(16)为基准时成为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的相反一侧的车辆前方一侧上。换言之,在仪表板加固部件(16)的车辆后方一侧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10),在该仪表板加固部件(16)的车辆前方一侧搭载电动转向装置(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一种在包覆转向管柱的管柱外壳内,配置了膝部安全气囊组件的附带于转向管柱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已经为公众所知(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3108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2039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一般将用于辅助方向盘转向力的电动转向装置,设置到转向管柱中位于仪表板内的部位。通常,在仪表板内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加固部件的附近配置此类电动转向装置。但是,在上述的以往例子中,没有对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的搭载位置关系进行专门的考虑。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事实,在转向管柱上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时,提高以仪表板加固部件为中心的质量平衡为目的。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具有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被配置于管柱外壳内的转向管柱的下部外周面一侧,所述管柱外壳用于覆盖由沿车宽方向延伸于仪表板内的仪表板加固部件所支承的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一侧,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包括折叠状态的膝部安全气囊和能够对该膝部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装置,所述安全气囊通过接受所述气体供给而能够从所述管柱外壳内向乘员膝部一侧膨胀展开;驱动电机,其作为电动转向装置中的转向力辅助用驱动源而被安装在所述转向管柱上,当以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为基准时,所述驱动电机搭载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相反一侧,即车辆前方一侧上。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 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搭载在以仪表板加固部件为基准时成为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相反一侧的车辆前方一侧上。换言之,在仪表板加固部件的车辆后方一侧搭载了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在该仪表板加固部件的车辆前方一侧搭载了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因此,在转向管柱上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和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时,能够提高以仪表板加固部件为中心的转向管柱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质量平衡。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为,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所述转向管柱的轴方向上的、所述驱动电机的重心和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短于所述转向管柱的轴方向上的、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的中心和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较重的驱动电机的重心位置被设定成,相比较轻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重心位置更接近仪表板加固部件,因此基于驱动电机的质量而作用于仪表板加固部件上的力矩的大小和基于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质量而作用于仪表板加固部件上的力矩的大小将成为相近的值。因各个力矩的作用方向相反,所以该力矩将相互抵消。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平时转向管柱在仪表板加固部件周围的振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为,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机的重心位于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的中心的车辆上侧,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的重心位于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的中心的车辆下侧。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驱动电机的重心位于仪表板加固部件中心的车辆上侧,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重心位于仪表板加固部件中心的车辆下侧,因此在车辆加减速时,基于驱动电机的质量及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质量而作用于仪表板加固部件上的力矩容易相互抵消。因此,能够有效抑制车辆加减速时转向管柱在仪表板加固部件周围上的振动。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为,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机的重心位置相对于转向管柱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偏置,所述充气装置被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以所述转向管柱中心为基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重心相反的一侧。第4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驱动电机的重心位置相对转向管柱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偏置,充气装置被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以所述转向管柱的中心为基准与驱动电机的重心相反的一侧,因此,基于驱动电机的质量及膝部安全气囊的质量而作用于转向管柱的力矩容易相互抵消。因此,能够有效抑制转向管柱的轴线周围的振动。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为,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机以其轴线相对于经过所述转向管柱的中心的车辆上下方向轴,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倾斜的状态被搭载。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驱动电机的轴线相对于通过转向管柱中心的车辆上下方向轴,呈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倾斜的状态,因此,能够降低该驱动电机的上端的高度位置,能够有效利用仪表板内有限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式为,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所述转向管柱具有伸缩机构,其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冲击吸收机构,当从所述方向盘一侧向轴方向前侧输入了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能够在规定行程范围内进行收缩而吸收冲击。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转向管柱的轴线大致平行,并被设置在所述转向管柱通过所述冲击吸收机构进行收缩时的可动部位上。所述驱动电机被配置在,当所述伸缩机构使所述方向盘的前后位置处于最前方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转向管柱通过所述冲击吸收机构进行收缩时,不与所述充气装置发生干涉的区域。在第6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通过使用伸缩机构使转向管柱伸缩,能任意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并且,从方向盘一侧向转向管柱的轴方向前侧输入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能通过冲击吸收机构使该转向管柱在规定行程范围内进行收缩,从而吸收该冲击。充气装置被设置在转向管柱通过冲击吸收机构而进行收缩时的可动部位上,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被配置在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由于伸缩机构而处于最前方位置的状态下,即使转向管柱通过冲击吸收机构进行收缩也不与充气装置发生干涉的区域上。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冲击吸收机构中的转向管柱的冲击吸收行程。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式为,在第1方式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在位于所述乘员的所述膝部的车辆前方的所述仪表板、和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之间,配置有载荷传递部件,所述载荷传递部件能够将所述膝部安全气囊约束所述膝部时从该膝部输入到所述仪表板的载荷传递到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在第7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中,车辆的前表面发生冲击时,膝部安全气囊从管柱外壳内向乘员膝部一侧展开,从而能通过该膝部安全气囊约束该膝部。此时,从膝部经过膝部安全气囊向仪表板被输入乘员惯性力引起的载荷。该载荷通过载荷传递部件被传递到仪表板加固部件上。因此,在车辆的前表面发生冲击时,即使通过动力装置及驱动电机而向仪表板加固部件输入冲击载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该仪表板加固部件向车辆后方发生位移。专利技术的效果综上所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能获得以下优越效果在转向管柱上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和电动转向装置的驱动电机时,能提高以仪表板加固部件为中心的质量平衡。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搭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及电动转向驱动电机的结构,具有: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被配置于管柱外壳内的转向管柱的下部外周面一侧,所述管柱外壳用于覆盖由沿车宽方向延伸于仪表板内的仪表板加固部件所支承的所述转向管柱的后端一侧,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包括折叠状态的膝部安全气囊和能够对该膝部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装置,所述安全气囊通过接受所述气体供给而能够从所述管柱外壳内向乘员膝部一侧膨胀展开;驱动电机,其作为电动转向装置中的转向力辅助用驱动源而被安装在所述转向管柱上,当以所述仪表板加固部件为基准时,所述驱动电机搭载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相反一侧,即车辆前方一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渡瀬修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