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覆了金刚石薄膜的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32389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碳质基材上以难以受到由氢自由基造成的蚀刻的影响的状态添加金刚石粒,具备抑制基材蚀刻速度、密合性优良的金刚石薄膜的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材料的特征在于,其是在金刚石合成条件下在不显现重量减少的碳质基材的表面配置有金刚石粒,进而形成有以该金刚石粒为核的金刚石层的炭材料,上述金刚石粒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规定为1.0×10-4g/cm2以上且小于3.0×10-3g/c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碳质基材上合成金刚石薄膜的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金刚石在其强度、热导率、耐药剂性等方面具备有意义的特性,且以发挥这些物性的工业材料为主的应用推广中是潜力非常大的材料。CVD金刚石从发现其成膜方法由来已久,已经作为工业用途主要用于切削、研削加工为首,跨多个领域地活跃在(电子电路部件的)放热基板、(极端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光学窗材、(基本粒子物理学实验的)检测器、扬声器的振动板等方面,而且今后用途有望进一步扩大。作为工业用途的金刚石的制作方法,可大致分为高压合成法和气相合成法。前者对于作为成为金刚石的原料的碳源的例如石墨施加高温高压,由此实现石墨到金刚石的转化,是模拟自然界中的金刚石的生成的方法,后者是将作为金刚石的构成元素的来自碳的原料转为气体状态,通过主要为经由电磁波或者发热体的激发、分解这些化学反应,在基板上以金刚石形式进行再构建的方法。作为上述气相合成法中的代表的方法,可举出等离子CVD (Plasma-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印osition)法、和热丝 CVD(HFCVD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以及燃烧火焰(Chamber flame)法。这些方法的不同点在于,作为气相空间下的分子的分解、激发手段,因等离子中的电子、离子、自由基源、或发热体、或者热能的不同而不同,即,不同点在于能量的施加方式。用上述方法合成金刚石制成膜状形态,能以转印了被覆材的表面形状的形式得到金刚石。另外,通过选定作为原料的气体种类,可以在膜中含有(掺杂)硼、磷、氮等不纯物, 导入了这些元素的膜显示了电性半导体的行为,随着含量的增加几乎会变为导体的性质。这里,在各种碳质基材上成膜CVD金刚石时,基材和CVD金刚石层之间存在热膨胀系数差,过度的热膨胀系数差存在时,在成膜制备后的温度下降工序中,CVD金刚石层对基材产生压缩,或者在拉伸方向受到应力,因此有时会导致剥离。以往,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在提高CVD金刚石层和基材之间的附着力方面下工夫,一直研究通过将基材表面粗糙化,对金刚石层进行机械性锚固(anchoring)而保持的方法等。例如,作为利用CVD法在基材上形成金刚石层的方法,实行在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喷砂处理而将基材表面粗糙化产生的凹凸上利用CVD法形成膜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以转印了凹凸面的形状形成膜,增加了接触面积的同时,基材对膜以钉楔的形式锚固,膜和基材间的附着力得到提高。利用该方法的处理,可以实现防止由于膜与基材的热膨胀系数差所致的膜的伸缩而产生的剥离、裂缝的发生,作为非常有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正在实践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M9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CVD法中的对碳质基材的进行金刚石薄膜合成时,由于原料中使用氢,与金刚石生成同时,在基材表面引发由活化的氢自由基造成的蚀刻。由于该现象,不仅基材表面被蚀刻,还会产生煤尘,因此,碳质基材和金刚石薄膜的密合性会降低,仍然存在产生剥离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将难以受到因氢自由基造成的蚀刻的影响的金刚石粒添加在碳质基材上,提供一种抑制基材蚀刻速度、具备密合性优良的金刚石薄膜的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其是在碳质基材的表面配置有金刚石粒,再形成有以该金刚石粒为核的金刚石层的炭材料,上述金刚石粒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规定为 1. OXlO-Vcm2 以上且小于 3. OXlO-Vcm20因为金刚石粒难以受到因氢自由基造成的蚀刻的影响,所以如果在该金刚石粒配置在碳质基材上的状态下形成以金刚石粒为核的金刚石层,则可以抑制碳质基材的蚀刻速度,由此,可以在碳质基材的表面形成密合性优良的金刚石层。此外,将金刚石粒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规定为上述范围是因为该重量小于 1.0X IOVcm2时,金刚石粒的量过少,在碳质基材的表面配置金刚石粒的效果不能充分地发挥,另一方面,该重量为3.0X10_3g/Cm2以上时,不能得到金刚石薄膜与碳质基材的密合性,会发生剥离这类不良状况。上述金刚石粒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被规定为2. 3X IOVcm2以上。若这样规定,则既可以抑制在金刚石层的形成后碳质基材的重量减少,又可以防止金刚石层从碳质基材剥离。上述金刚石粒优选具有结晶性,而且从XRD得到的晶格常数为0. 36nm以下,且具有0. 003 μ m以上10 μ m以下的团簇分布。将晶格常数规定为0. 36nm以下是因为超过该值时,作为金刚石的结晶性差,易于受到因氢自由基造成的蚀刻的影响。另外,将团簇分布规定为0. 003 μ m以上是因为小于0. 003 μ m的金刚石粒在气相合成气氛下,有可能由于气体流动而在腔室中产生对流,另一方面,将团簇分布规定为10 μ m以下是因为,超过10 μ m时,对碳质基材的附着力变小。上述碳质基材优选在金刚石合成气氛下,在无垢的情况下可以观测到-4. 0%以下的重量减少量,另外,优选上述碳质基材是由一元系或者二元系的原料构成的碳质,在X射线衍射图像中,在2 θ =10 30°处显现的(002)衍射线的形状为非对称,且至少具有2 θ = °附近和比该附近更低的角的2条衍射线的成分图形。进而,上述碳质基材优选从比上述附近低的角的衍射线求出的微晶尺寸为2nm以上32nm以下。上述金刚石层优选含有选自氮、硼和磷中的至少1种的赋予导电性元素,且该层的电阻优选被规定为1Χ10_3Ω · cm以上。电阻小于1Χ10_3Ω · cm时,为了制作金刚石层,原料气体浓度B(硼)/C(碳)的比率需要超过lOOOOppm,但以现在的装置性能是很困难的,另外,过量的掺杂剂有可能显著阻碍基于晶体生长的金刚石层的形成,因此希望按上述进行规定。此外,并不局限于硼,氮、 磷也同样。本专利技术炭材料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制作金刚石粒的步骤;以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 OX 10_4g/cm2以上且小于3. OX 10_3g/cm2的方式在碳质基材的表面配置金刚石粒的步骤;以及通过气相合成法形成上述以金刚石粒为核的金刚石层的步骤。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制作上述炭材料。这里,在基于高压合成法的金刚石的合成中,不需要成为核的金刚石,但是形状大的金刚石的合成困难,数mm为最大。另一方面,在利用气相合成法的金刚石的合成中,能够在形状大的基材上进行金刚石的合成,但是从成膜速度和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需要成为核的金刚石。通过将这样得到的金刚石薄膜粉碎,可以制作金刚石粒。因此,如上述构成, 制作金刚石粒,将其配置在碳质基材的表面后,通过气相合成法形成金刚石层,由此,可以维持碳质基材和金刚石层的密合性,在宽范围内灵活地制作金刚石。此外,将金刚石粒中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规定为1. OX 10_4g/cm2以上或小于3. OX 10_3g/cm2也基于上述理由。另外,在上述碳质基材的表面形成金刚石粒的步骤中,金刚石粒的配置是通过使用分散有金刚石粒的溶液利用超声波添加(超声波法)或者喷涂法进行的,优选通过喷涂法进行。作为分散有金刚石粒的溶液,可以使用乙醇、丁醇、异丙醇等醇类,乙腈、水、纯水、 聚乙烯醇溶液等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炭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是在碳质基材的表面配置有金刚石粒,进而形成有以该金刚石粒为核的金刚石层的炭材料,所述金刚石粒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规定为1.0×10-4g/cm2以上且小于3.0×10-3g/cm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贵典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炭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