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8277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2)的联结装置(1),该装置包括:适于与牵引钩(2)的第一部分紧靠的第一联结元件(4);适于与所述牵引钩(2)的第二部分紧靠的第二联结元件。框架(10)设置为容纳牵引钩(2)的至少第一部分和用于实现第一联结元件(4)相对于框架(10)的移动的传递联动装置(12)。第一联结元件(4)可移动地连接到框架(10)并与传递联动装置(12)的一端相关联。传递联动装置(12)包括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相对于彼此设置为使得:当对第二两杆联动装置施加力时,所述力通过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经由传递联动装置(12)的所述一端传递到第一联结元件(4)以用于释放或接合牵引钩(2)。当牵引钩被接合时,两杆联动装置的连杆处于确定的角度关系。还提供了负荷承载器以及负荷承载器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的联结装置、包括这种联结装置的负荷承载器、以及该联结装置的用于将负荷承载器固定到车辆的牵引钩的用途。
技术介绍
车辆的牵引钩上的用于承载各种装置的负荷承载器是公知的。这种负荷承载器可为适于承载诸如自行车、行李、滑雪设备、高尔夫袋、轮椅、婴儿车等具体物体的不同的类型。为了将这种负荷承载器联结到牵引钩,负荷承载器设有联结装置。该负荷承载器仅由车辆支撑,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负荷承载器被牢固地附连到车辆。负荷承载器的联结装置是负荷承载器与车辆的主要附连部位,并由此联结装置必须实现与牵引钩的稳固和安全的联结。此外,负荷承载器被快速和轻易地安装到车辆上以及从车辆移除是所期望的。DE10155232披露了一种用于负荷承载器的联结装置。该联结装置包括设置在框架中并适于与牵引钩的球部接合的固定的及可移动的联结元件。通过控制杆和机械装置,可移动的联结元件被移动从而接合和释放牵引钩。为了保持控制杆处于闭合位置,提供可沿控制杆移动的夹子。当联结装置将要被附连到牵引钩或者从牵引钩移除时,控制杆和架子必须都被致动。在不相关的
,EP133484披露了用于将拖车联结到牵引球的拖车耦接头。 尽管所披露的拖车耦接头属于摩擦类型,但为了在拖车和牵引车辆间建立铰链连接,必须允许拖车耦接头与牵引球之间的运动。所披露的联结部件的材料为烧结青铜和铝青铜,这两种材料是公知的轴承材料。因此,拖车耦接头不适于实现将负荷承载器稳固和安全地联结到牵引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负荷承载器的紧凑的联结装置,该装置可轻易地被牢固地附连到车辆的牵引钩以及从牵引钩上轻易地被移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上述目的通过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的联结装置实现,该联结装置适于实现与牵引钩的联结,使得处于已安装状态的负荷承载器被非常坚固地附连到车辆并仅由车辆支撑。联结装置包括适于与牵引钩的第一部分紧靠的第一联结元件;以及适于与牵引钩的第二部分紧靠的第二联结元件。联结装置还包括 设置为容纳牵引钩的至少第一部分和传递联动装置的框架,该传递联动装置用于实现第一联结元件相对于框架的移动。第一联结元件可移动地连接到框架并与传递联动装置的一端相关联。传递联动装置包括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一两杆联动装置;以及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相对于彼此设置为使得当对第二两杆联动装置施加力时,通过第一两杆联动装置传递该力并通过传递联动装置的所述端传递到第一联结元件以用于释放或接合牵引钩。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设置成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并且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设置成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由于联结装置可通过施加单个力与牵引钩接合,所以联结装置被轻易地附连到牵引钩。可通过一个相应的单个运动实现快速的附连和快速的释放。此外,相应的两杆联动装置的连杆之间的角度关系确保了在紧凑的联结装置中获得足以实现负荷承载器稳固和安全地联结到牵引钩的力。角度关系还可确保与两杆联动装置相关联的短控制杠或手柄杆足以使普通人能在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上施加很大的夹持力以接合牵引钩。因此,上述目的得以实现。两个连杆之间的角度是在两条假想线之间测得的,每条假想线在连杆的两个旋转点的中心之间延伸。负荷承载器被非常坚固地附连到车辆表示负荷承载器被固定地附连到车辆,负荷承载器在其与车辆附连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不能移动。当然,负荷承载器的某些部分严格说来可弯曲至一定的角度,特别是在负荷承载器上承载负荷时。负荷承载器与车辆的主要附连部位由牵引钩构成。然而,根据示例实施例,在负荷承载器与牵引钩之间可具有更多的附连部位。根据示例实施例,联结装置可适于将负荷承载器以及负荷承载器上的被承载的负荷的重量的至少一半传递到牵引钩。根据示例实施例,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设置成处于介于170—180度之间的角度,当牵引钩被接合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可设置成处于介于170—180度之间的角度。再次地,这种角度设置可允许普通人对紧凑的联结装置中的联结元件施加很大的夹持力。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联结元件与联结装置的框架之间的可移动的连接可包括枢转连接或滑动连接或这两者的组合。第二联结元件可被固定地连接到框架或者可形成框架的一部分。可替换地,第二联结元件可以可移动地连接到框架。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一和第二连杆可通过共同的接点连接, 第一连杆可通过传递联动装置的所述端连接到第一联结元件。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第三和第四连杆可通过共有的接点连接。第三连杆可在连接部位连接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第四连杆可通过轴连接件连接到框架。该连接部位比第一或第二连杆的任何相对端适当地更靠近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共同的接点。以这种方式连接的两个两杆联动装置对第一联结元件施加很大的夹持力。连接部位可由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共同的接点构成。根据示例实施例,联结装置可包括用于相对于框架和/或牵引钩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调节设备。通过调节第一两杆联动装置,可调节第一和/或第二联结元件对牵引钩的夹持力,使得联结装置被牢固地附连到牵引钩。例如,在使用联结装置的初始阶段后,当联结装置部件的磨损可能使夹持力减少时,可执行对第一个两杆联动装置的调节。可在联结装置与牵引钩接合时或者脱离时进行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调节。调节设备可包括将第二连杆连接到框架的可调节的框架接点。框架接点可包括螺纹螺栓,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螺纹螺母或者通过框架中的螺纹插入件来调节该螺栓。可替换地,可通过将弹簧(例如一个或多个盘形弹簧)设置在框架接点与框架之间用以在第一联结元件与牵引钩接合时向第一联结元件提供压力,来实现框架接点的自动调节。根据示例实施例,联结装置可包括适于施加所述力的控制杆,且该控制杆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一端相关联。控制杆是用来施加力的容易使用的装置,并且可仅需要控制杆的一次单一运动来接合或释放牵引钩。与两个两杆联动装置结合使用,可使用比现有技术更短的控制杆来施加所述力。还可实现从接合位置到释放位置的更短距离的运动。这意味着可利用控制杆的行进路径的剩余部分来增大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从牵引钩移除联结装置。控制杆的一部分可构成第四连杆。适当地,控制杆在第二两杆联动装置的轴连接件与共有的接点之间延伸的部分可构成第四连杆。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杆与第二两杆联动装置形成易于施力的一个部分。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三和第四连杆可通过共有的接点连接,第四连杆可包括从在与共有的接点相对的一端处的轴连接件延伸的延伸部。例如,延伸部例如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杆或简单地包括短杆。第二两杆联动装置可具有自锁位置,在自锁位置中,当共有的接点位于在轴连接件和该两杆联动装置与第一两杆联动装置的所述连接部位之间延伸的直线的一侧并且延伸部与相对于框架固定的止动部紧靠时,联结装置处于稳定的闭合状态。止动部可以是例如框架的一部分或专用螺栓或铆钉。两杆联动装置的自锁位置确保联结装置可被固定地附连到牵引钩,而不需要任何单独的设备来防止联结装置的非期望的释放。根据示例实施例,第一和第二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负荷承载器联结到车辆的牵引钩(2)的联结装置(1),所述联结装置(1)适于实现与所述牵引钩(2)的联结,使得在已安装状态中所述负荷承载器被非常坚固地附连到所述车辆并仅由所述车辆支撑,并且其中,所述联结装置(1)包括:适于与所述牵引钩(2)的第一部分紧靠的第一联结元件(4);适于与所述牵引钩(2)的第二部分紧靠的第二联结元件(8);设置为容纳所述牵引钩(2)的至少所述第一部分以及传递联动装置(12)的框架(10),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相对于所述框架(10)的移动;其中,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可移动地连接到所述框架(10)并与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的一端相关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包括:包括第一连杆(24)和第二连杆(26)的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以及包括第三连杆(34)和第四连杆(36)的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两杆联动装置(22,32)相对于彼此设置为使得:当对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施加力时,所述力通过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经由所述传递联动装置(12)的所述一端被传递到所述第一联结元件(4)以用于释放或接合所述牵引钩(2),其中,当所述牵引钩(2)被接合时,所述第一两杆联动装置(22)的所述第一连杆(24)和所述第二连杆(26)被设置为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并且当所述牵引钩(2)被接合时,所述第二两杆联动装置(32)的所述第三连杆(34)和所述第四连杆(36)被设置成处于介于135—180度之间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伦德格伦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瑞典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