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集成化比例流量分配阀,由进油联、垂直、倾斜油缸控制联、换向联构成,进油联上安装卸荷电磁阀,电磁阀每次动作会迅速将负载敏感残余压力释放到回油流道,确保待命油压正常,减少热量排放达到节能,垂直、倾斜油缸换向联内安装进、回油流道,将每个联体上联动的工作油口的回油接通,经回油流道从回油口流出,改变回油流道方向和回油出口,彻底解决因液动力引发液压卡紧力发生液压卡阀现象,垂直、倾斜油缸控制联上安装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与安装在其上的第一、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通过对第一、第二电磁换向阀的通断来实现对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的启闭,实现油缸的零泄漏在负载作用下叉车不会发生下沉现象,避免引发安全事故,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比例流量分配阀,特别是一种适宜在叉车上安装使用的高度集成化比例流量分配阀。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用户和主机单位不仅对叉车上各部分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对叉车整车的液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整车液压系统高度集成化、无管化、微动性及节能减排程度高,使用方便、安全。专利申请号CN200910100151. 3“适用多种变量泵系统的多路比例流量分配阀组”, 虽也提供了一种适宜在各类液压汽车起重机各操纵机构中使用,实现数个执行机构在各自不同负荷下的比例无级调速,但其结构较复杂,而各阀组间的流道由于液动力的相互作用影响,最后将导致液压卡阀现象,比例流量分配阀在待命工况下其待命油压过高,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待命压力做功发热引起能量的损耗和浪费,严重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但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叉车油缸在负载作用下又易发生下沉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比例流量分配阀,能彻底解决现有叉车液压系统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能节能减排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自锁装置启闭特性平稳,有效实现整车液压系统的安全保护及消除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度集成化比例流量分配阀,由进油联、垂直油缸控制联、垂直油缸换向联、倾斜油缸换向联、倾斜油缸控制联经紧固件固定成的整体,所述进油联上安装卸荷电磁阀,卸荷电磁阀分别与回油口 τ、负载敏感流道LS 连接,进油联上还横向安装与进油口 P、回油口 T相通的由高压溢流阀、三通流量阀构成的比例流量分配阀,所述垂直油缸控制联、倾斜油缸控制联结构相同,在联体中间横截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在联体上端分别固定和第一液控单向阀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一端连接的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的第一、 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的另一端还通过垂直、倾斜油缸换向联和进油口 P 连接,通过工作口 A1、A2与回油口 T连接,垂直油缸换向联、倾斜油缸换向联结构相同,在其联体上横向安装换向阀的阀杆,联体内平行安装有铸造的进油流道、回油流道,每个联体上联动的与两油口 Al、A2连接的两工作油口 Bi、B2的回油接通到回油流道,并经回油流道从回油口 T流出联体外,垂直、倾斜油缸换向联的上端面垂直安装有补偿阀的阀芯,两补偿阀通过负载敏感流道LS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此阀结构紧凑、高度集成化成一体的组合阀、体积小,并阀中的三通流量阀、高压溢流阀都水平方向安装在进油联内,能有效降低比例流量分配阀在待命工况下,由于阀芯自重产生压力造成的发热及能量的损耗。在油缸前安装电磁换向阀、液控单向阀通过对第一、第二电磁换向阀的通断来实现对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的启、闭,控制压力信号反向开启或关闭液控单向阀,实现油缸的零泄漏,从而完成垂直油缸、倾斜油缸的动作,达到油缸在负载的作用下叉车不会产生下沉的现象,从而避免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在换向阀的联体内有进油、回油流道均为铸造流道,能减少流道产生的压降和降低发热量、提高工作效率。回油流道的设置可将每联动的两个工作油口的回油都通过回油流道接通,改变了原回油流道的方向和回油出口的位置,使阀杆不会受进油流道、回油流道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弯曲变形,因此彻底解决了比例流量阀组因液动力引发的液压卡紧力,从而避免了液压卡阀现象的产生。原阀无卸荷电磁阀,此阀组每次工作后负载敏感压力的释放都是通过阀芯的阀隙慢慢释放到回油流道,造成整车无动作时待命油压过高,过高的待命油压做功发热,大大降低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现还在进油联的比例流量分配阀的压力补偿信号油流道上设置有卸荷电磁阀,电磁阀每次动作后,迅速将负载敏感残余压力和三通流量阀弹簧腔内的压力释放到回油流道,确保待命压力正常,因此大大减少发热的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卸荷电磁阀不得电时不工作,切断了负载敏感流道与回油流道连接,有效实现整车液压系统的安全保护及消除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在卸荷电磁阀得电情况下整车才能正常工作。在控制信号的输出口上还有阻尼节流结构,可保障自锁装置启闭特性平稳。此阀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叉车在使用中一直存在又未能解决的很多疑难问题,使叉车质量提高一档次,使用更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3、图1的左视图。图4、图1的E-E视图。图5、图1的F-F视图。图6、图3的C-C视图。图7、垂直油缸控制联的结构示意图。图8、图7的D-D视图。图9、垂直油缸换向联的剖视图。图10、本技术的原理线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比例流量分配阀,由进油联2、垂直油缸控制联4、垂直油缸换向联5、倾斜油缸换向联6、倾斜油缸控制联8经紧固件11固定成的整体。所述进油联2上安装卸荷电磁阀1,在垂直油缸控制联4、倾斜油缸控制联8的左、 右端上方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换向阀3、第二电磁换向阀7,第一、二电磁换向阀3、7、卸荷电磁阀1均为板式连接。在进油联2的上端面有进油口 P、出油口 T和回油测压口 GT,外端面上有进油测压4口 MP,纵截面上有负载敏感流道LS,进油联下端的横截面上安装有横向放置的三通流量阀 10,如图4所示。进油联上端横截面上安装有横向放置的高压溢流阀9,如图5所示。进油联上的负载敏感流道LS和三通流量阀10上还安装有阻尼节流器16,如图4、图6所示。高压溢流阀9与三通流量阀10构成比例流量分配阀,分别与回油口 T、进油口 P相通,因其水平方向安装,能有效的降低比例流量分配阀在待命工况下,克服原垂直安装因自重作用产生的压力使阀体发热而浪费能源,进油联2的外侧面用螺钉固定卸荷电磁阀1。垂直油缸换向联5、倾斜油缸换向联6结构完全相同,换向联的前、后端面上横向安装有换向阀的阀杆12,纵截面上有相通并平行的铸造流道回油流道6-2、5-2(图未画), 进油流道6-1、5-1 (图未画),上端面中间垂直安装有补偿阀的阀芯13,阀芯13两侧有堵塞或工作油口 Bl对Al或B2对A2构成手动换向阀,如图9所示。垂直油缸控制联4、倾斜油缸控制联8结构完全相同,如图7所示,并在两控制联的左、右端上方分别连接第一、第二电磁换向阀3、7。在中间横截面处安装有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14、15,其的出油口接工作油口 Al、A2,如图1、图2、图10所示,并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14、15分别与第一、第二电磁换向阀3、7连接,在中间纵截面上有直、横相通并与回油口 T相通的油流道。使用时,将此阀用螺钉固定在所使用的叉车上,当叉车处于不工作状态时,卸荷电磁阀不得电,P 口油液均流向T 口 ;当叉车处于待机状态时,卸荷电磁阀1得电,阀处于待命状态,拉动换向联阀杆,使换向联处于右位机能状态,Al (A2)油口油液与P 口油液接通, 叉车倾斜(垂直)油缸做伸出动作;当阀杆处于中位状态时,油缸保持固定位置不动;当拉动换向联阀杆使换向联处于左位机能状态但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不得电, Bl (B2)油口进油,叉车倾斜(垂直)油缸不动作;当拉动换向联阀杆处于左位机能状态且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得电,叉车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集成化比例流量分配阀,由进油联(2)、垂直油缸控制联(4)、垂直油缸换向联(5)、倾斜油缸换向联(6)、倾斜油缸控制联(8)经紧固件(11)固定成的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联(2)上安装卸荷电磁阀(1),卸荷电磁阀分别与回油口T、负载敏感流道LS连接,进油联上还横向安装与进油口P、回油口T相通的由高压溢流阀(9)、三通流量阀(10)构成的比例流量分配阀,所述垂直、倾斜油缸控制联(4、8)结构相同,在联体中间横截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液控单向阀(14)、第二液控单向阀(15),在联体上端分别固定和第一液控单向阀(14)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电磁换向阀(3),和第二液控单向阀(15)一端连接的第二电磁换向阀(7);所述的第一、第二电磁换向阀(3、7)、第一、第二液控单向阀(14、15)的另一端还通过垂直、倾斜油缸换向联(5、6)和进油口P连接,通过工作口A1、A2与回油口T连接,垂直、倾斜油缸换向联(5、6)结构相同,在其联体上横向安装垂直倾斜换向阀(12)的阀杆,联体内平行安装有铸造的进油流道(6-1、5-1)、回油流道(5-2、6-2),每个联体上联动的工作油口B1、B2的回油接通,并经中间的回油流道(5-2、6-2)从回油口T流出联体外,垂直、倾斜油缸换向联(5、6)的上端面垂直安装有补偿阀(13)的阀芯,两补偿阀通过负载敏感流道LS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浩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博尔法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