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混配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218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高效、低毒、无污染,对人畜安全,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的印楝素混配杀虫剂。混剂中利用印楝素活性成分与某些农药间的增效作用和负交互抗性关系,来克服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剂施用效果,并扩大药剂的使用范围。由于混剂中的各成分在施用过程中可协同发挥作用,弥补了单剂农药的自身不足。使用该类农药尤其适于防治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各类害虫。(*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zadirachtin mixed pesticide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one kind of mixed insecticide with high efficiency, low toxicity, no pollution, safety to human and livestock, and difficult to produce resistance to pest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pests,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use of pesticides, the 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azadirachtin and some pesticides and negative cross resistance. Because each component in the mixture can play a synergistic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it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single pesticide. This kind of pesticid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ll kinds of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混配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印楝素如何与其他杀虫剂混配。由于人们长期赖于单于使用某一类型的杀虫剂,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致使杀虫剂的化学用药量急剧增加,不仅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污染环境,而且由于大量杀灭害虫的天敌,导致害虫的猖獗危害。目前市场上拥有大量的混配杀虫剂,但绝大多数为化学农药之间的混配,这些混剂大都含有有机磷类,对人畜的毒性较大,易引起人畜中毒,而且经较长时间使用后,害虫也会产生抗药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类以植物印楝种子中的印楝素为杀虫活性成分,通过与其他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合理的混配后,获得可以克服害虫抗药性的印楝素的混配制剂。本专利技术利用印楝种子进行浸提,成为含有一定浓度的印楝素提取液,提取液经浓缩蒸干后成浓缩液。本专利技术利用植物印楝种子中的印楝素为杀虫活性成分,通过与生物农药类,如Bt、Avermectin或鱼藤酮,也可与拟除虫菊酯类,如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或速灭杀丁等,也可与沙蚕毒素类如巴丹、杀虫环混配,并配入适量助剂制备而成各类混配农药制剂,混配农药中,印楝素含量为0.1~80%,农药含量为0.05~50%,其余是助剂。印楝素与Avermectin混配乳油制剂其成分范围为印楝素含量 0.1-80%(重量)Avermectin含量 0.05-2%(重量)表面活性剂 1-40%(重量)助溶剂 0.2-20%(重量)防晒剂 1-2.5%(重量)防腐剂 0.1-2%(重量)稳定剂 0.1-30%(重量)增效剂 0.5-10%(重量)有机溶剂5-40%(重量)穿透剂 0.1-24%(重量)pH值调节剂 0.01-0.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对助剂较好的选择是表面活性剂可选用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钙、月桂基硫酸钠等;但以非离子型最好,如聚氧乙烯醚类的多山梨糖醇酯、吐温防晒剂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当归油防腐剂粒状木炭、活性炭、乙酸乙酯、氨、苯甲酸钠、水胺、次氯酸钠、碱土金属稳定剂环氧化植物油如环氧化豆油、环氧化亚麻油增效剂增效醚、增效砜、碳酸烷基酯、氯化脂肪、甲醛、豆油助溶剂异戊醇、苯酚、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 二甲苯、甲苯、萘烷、丁酮、石油馏出物穿透剂月桂氮卓酮、JFC-2、脂肪次磺酸钠类的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铵、醋酸印楝素与Avermectin乳油混配制剂的最佳配料是印楝素含量 0.3-15%(重量)Avermectin含量 0.1-0.5%(重量)表面活性剂 8-25%(重量)助溶剂 1-5%(重量)防晒剂 1.2-1.5%(重量)防腐剂 1-1.2%(重量)稳定剂 2-15%(重量)增效剂 0.5-2%(重量)有机溶剂6-20%(重量)穿透剂 1-10%(重量)pH值调节剂 0.1-0.2%(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印楝素与Avermectin乳油混剂的配制方法根据反应釜容量大小,按一定的比例选取适量的印楝提取浓缩物或印楝素制剂、Avermectin,先将印楝提取浓缩物或印楝素制剂放入反应釜,然后注入Avermectin,釜内温度为38℃-60℃,先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搅拌35~50分钟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前述各组分,继续搅拌40~80分钟,再将有效量的溶剂投入釜内,搅拌均匀后放料即为该乳化杀虫剂。印楝素与Bt可湿性粉剂制剂其成分范围为印楝素含量0.1-35%(重量)Bt含量0.5-5%(重量)润湿剂1-20%(重量)分散剂7-30%(重量)防腐剂0.1-2.9%(重量)填料 40-7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对助剂较好的选择是润湿剂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拉开粉、多山梨醇酯分散剂萘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聚氧乙基醚磺酸盐、二异丙基磷酸盐防腐剂活性炭、碱土金属填料 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炭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的最佳配料范围为印楝素含量0.3-20%(重量)Bt含量1-1.5%(重量)润湿剂5-15%(重量)分散剂10-25%(重量)防腐剂1-1.5%(重量)填料 45-6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的配制方法按一定的比例选取适量的印楝素提取浓缩物、Bt原药(或可湿性粉剂)及添加剂混合,混合时间为25~40分钟,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成为母粉,母粉粒径为4~5微米,再与一定量的分散剂及初步粉碎的填料混合,再经雷蒙机粉碎,粉碎时间为30~45分钟,混合机混合,混合时间为30~40分钟,经放料即为该可湿性粉剂。印楝素与鱼藤酮乳油混剂制剂的成份范围是印楝素含量0.1-80%(重量)鱼藤酮含量0.1-20%(重量)表面活性剂1-40%(重量)助溶剂0.2-20%(重量)防晒剂1-2.5%(重量)防腐剂0.1-2%(重量)稳定剂0.1-30%(重量)增效剂0.5-10%(重量)有机溶剂5-40%(重量)穿透剂 0.1-24%(重量)pH值调节剂 0.01-0.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对助剂较好的选择是表面活性剂可选用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钠等;但以非离子型最好,如聚氧乙烯醚类的多山梨糖醇酯、吐温防晒剂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当归油防腐剂粒状木炭、活性炭、乙酸乙酯、氨、苯甲酸钠、水胺、次氯酸钠、碱土金属稳定剂环氧化植物油如环氧化豆油、环氧化亚麻油增效剂增效醚、增效砜、碳酸烷基酯、氯化脂肪、甲醛、豆油助溶剂异戊醇、苯酚、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 二甲苯、甲苯、萘烷、丁酮、石油馏出物穿透剂月桂氮卓酮、JFC-2、脂肪次磺酸钠类的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铵、醋酸印楝素+鱼藤酮乳油混剂制剂的最佳配料是印楝素含量0.3-15%(重量)鱼藤酮含量0.2-2%(重量)表面活性剂8-25%(重量)助溶剂1-5%(重量)防晒剂1.2-1.5%(重量)防腐剂1-1.2%(重量)稳定剂2-15%(重量)增效剂0.5-2%(重量)有机溶剂 6-20%(重量)穿透剂1-10%(重量)pH值调节剂0.1-0.2%(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印楝素+鱼藤酮乳油混剂制剂的配制方法根据反应釜容量大小,按一定的比例选取适量的印楝提取浓缩物或印楝素制剂,鱼藤酮,先将印楝提取浓缩物或印楝素制剂放入反应釜,然后注入鱼藤提取浓缩物或鱼藤酮制剂,釜内温度为40℃-65℃,先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搅拌35~75分钟,再加入一定量的前述各组分,继续搅拌80~120分钟,再将有效量的溶剂投入釜内,搅拌均匀后放料即为该乳化杀虫剂。印楝素与拟除虫菊酯类乳油制剂的成份范围是印楝素含量0.1-80%(重量)拟除虫菊酯类含量 0.3-15%(重量)表面活性剂1-40%(重量)助溶剂0.2-20%(重量)防晒剂1-2.5%(重量)防腐剂0.1-2%(重量)稳定剂0.1-30%(重量)增效剂0.5-10%(重量)有机溶剂 5-40%(重量)穿透剂0.1-24%(重量)pH值调节剂0.01-0.5%(重量)各组分总和为100%对助剂较好的选择是表面活性剂可选用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钠等;但以非离子型最好,如聚氧乙烯醚类的多山梨糖醇酯、吐温防晒剂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当归油防腐剂粒状木炭、活性炭、乙酸乙酯、氨、苯甲酸钠、水胺、次氯酸钠、碱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楝素混配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植物印楝种子中的印楝素为杀虫活性成分,通过与生物类农药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沙蚕毒素类农药进行混配,并配入助剂,获得印楝素+Avermectin乳油制剂、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印楝素+拟除虫菊酯类乳油制剂、印楝素+沙蚕毒素类湿性粉制剂和印楝素+鱼藤酮乳油混剂制剂,混配农药中印楝素含量为0.1%~80%,化学农药含量为0.05%~50%,其余为助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楝素混配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植物印楝种子中的印楝素为杀虫活性成分,通过与生物类农药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沙蚕毒素类农药进行混配,并配入助剂,获得印楝素+Avermectin乳油制剂、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印楝素+拟除虫菊酯类乳油制剂、印楝素+沙蚕毒素类湿性粉制剂和印楝素+鱼藤酮乳油混剂制剂,混配农药中印楝素含量为0.1%~80%,化学农药含量为0.05%~50%,其余为助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楝素+Avermectin乳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成分范围为印楝素含量 0.1-80%(重量)Avermectin含量 0.05-2%(重量)表面活性剂 1-40%(重量)助溶剂 0.2-20%(重量)防晒剂 1-2.5%(重量)防腐剂 0.1-2%(重量)稳定剂 0.1-30%(重量)增效剂 0.5-10%(重量)有机溶剂5-40%(重量)穿透剂 0.1-24%(重量)pH值调节剂 0.01-0.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配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组分是选自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醚类,如多山梨糖醇酯、吐温;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钠、烷基苯磺酸盐类;助溶剂组分是选自异戊醇、苯酚、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防晒剂组分是选自对氨基苯甲酸、蓖麻油、当归油;防腐剂组分是选自粒状木炭、活性炭、乙酸乙酯、氨、水胺、次氯酸钠、苯甲酸钠、碱土金属;稳定剂组分是选自环氧化植物油如环氧化豆油、环氧化亚麻油;增效剂组分是选自增效醚、增效砜、碳酸烷基酯、氯化脂肪、甲醛、豆油;有机溶剂组分是选自二甲苯、甲苯、萘烷、丁酮、石油馏出物;穿透剂组分是选自月桂氮卓酮、JFC-2、脂肪次磺酸钠类的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pH值调节剂组分是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铵、醋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楝素+Avermectin乳油制剂,其特征是它的最佳配料范围为印楝素含量0.3-15%(重量)拟除虫菊酯类含量 0.8-25%(重量)表面活性剂8-25%(重量)助溶剂1-5%(重量)防晒剂1.2-1.5%(重量)防腐剂1-1.2%(重量)稳定剂2-15%(重量)增效剂 0.5-2%(重量)有机溶剂6-20%(重量)穿透剂 1-10%(重量)pH值调节剂 0.1-0.2%(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楝素+Avermectin乳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是根据反应釜容量大小,按一定的比例选取适量的印楝提取浓缩物或印楝素制剂、Avermectin,先将印楝提取浓缩物,或印楝素制剂,放入反应釜,然后注入Avermectin,釜内温度为38℃-60℃,先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搅拌35~50分钟,再加入一定量的前述各组分,继续搅拌40~80分钟,再将有效量的溶剂投入釜内,搅拌均匀后放料即为该乳化杀虫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成分范围为印楝素含量0.1-35%(重量)Bt含量0.5-5%(重量)润湿剂1-20%(重量)分散剂7-30%(重量)防腐剂0.1-2.9%(重量)填料 40-7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配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剂组分是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拉开粉、多山梨醇酯;分散剂组分是选自萘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聚氧乙基醚磺酸盐、二异丙基磷酸盐;防腐剂组分是选自活性炭、碱土金属;填料组分是选自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炭。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其特征是它的最佳配料范围为印楝素含量0.3-20%(重量)Bt含量1-1.5%(重量)润湿剂5-15%(重量)分散剂10-25%(重量)防腐剂1-1.5%(重量)填料 45-6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印楝素+Bt可湿性粉剂制剂,其特征在于其配制方法为按一定的比例选取适量的印楝提取浓缩物、Bt原药或可湿性粉剂及添加剂混合,混合时间为25~40分钟,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成为母粉,母粉粒径为4~5微米,再与一定量的分散剂及初步粉碎的填料混合,再经雷蒙机粉碎,粉碎时间为30~40分钟,混合机混合,混合时间为30~60分钟,经放料即为该可湿性粉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楝素+鱼藤酮乳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成分范围为印楝素含量0.1-80%(重量)鱼藤酮含量0.1-20%(重量)表面活性剂1-40%(重量)助溶剂 0.2-20%(重量)防晒剂 1-2.5%(重量)防腐剂 0.1-2%(重量)稳定剂 0.1-30%(重量)增效剂 0.5-10%(重量)有机溶剂5-40%(重量)穿透剂 0.1-24%(重量)pH值调节剂 0.01-0.5%(重量)各组份总和为100%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配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组分是选自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醚类,如多山梨糖醇酯、吐温;阴离子型的烷基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汉虹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