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滨岸带工程设计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调控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滨岸带植被水分功能群空间分布的设计技术。
技术介绍
滨岸带是河流湖泊等水体与陆地的过渡区,具有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境、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等诸多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河湖管理以防洪为主要目标,大量的河流、湿地滨岸带被改变坡度并加以硬化,使河流滨岸带丧失了生态功能。近年来,滨岸带自然植被恢复成为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对植被与滨岸带物理形态之间内在关联的认识,缺乏对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科学指导,导致大量的工程难以实现植被结构的优化。基于植物生态学原理,将植被构成的科学规律转化为滨岸带形态和土壤基质等设计参数,提供给工程设计人员,将有效地保障生态修复工程中植被结构恢复的成功率。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滨岸带植被结构的优化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的要求(1)滨岸带形态尽可能有利于大面积发育湿、中生植被以延长绿色覆盖的时间,发挥更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土壤水分条件能够维持湿生、中生、旱生等多种水分功能群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以抵御外来物种和单一杂草竞争。目前的滨岸带恢复的形式主要是采用了石笼、块石、生态砖、木栅等透水材料,以促进水分横向交流为目标,但是由于植被结构的优化依赖于对基质的着生条件和含水量的需求,而硬质材料上植物难以着生,导致生态修复工程不能达到恢复植被结构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各种滨岸带植被恢复工程设计的盲目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套科学原理清晰、具有普适性的设计方案技术参数,满足多种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控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体滨岸带植被水分功能群分布的技术方法,核心内容是一张滨岸带土壤基质粒径与湿生、旱生植物分界高度线的对照表。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