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分子荧光传感薄膜材料
,具体涉及到对于有机胺敏感的茈酰亚胺胆固醇衍生物荧光传感薄膜。
技术介绍
有机胺是氨的有机衍生物,由氨中的氢原子的一个或多个被烷基或芳基取代而成,是仅次于有机硫化物的典型恶臭污染源。调查发现,许多行业的工业生产及动植物的腐败过程中都会产生胺类成分,例如化工厂、制药厂、皮革厂、肉食加工厂、家禽饲养场以及水产品堆放场、垃圾箱、下水道等,都可以看作是胺类恶臭物质的发生源,并且有机胺在工业生产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胺类物质具有易挥发和很强的致癌性,因此,近年来它的快速、灵敏检测在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有机胺分析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往往有很多的缺点,如样品的预处理非常麻烦、其他样品对于检测干扰很大、仪器非常复杂、操作繁琐等,并且具有高的检出限。相比于其他方法,荧光方法由于具有高灵敏度、对仪器要求简单等特点,愈来愈受到关注。但是,目前在气相有机胺检测方面能够达到应用标准的荧光传感材料十分有限,国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实验室在从事用荧光方法来检测微量的有机胺蒸汽,其中以Zang小组的工作最具代表,该小组将其制备的茈酰亚胺类衍生物制成纳米自组装器件,提高了对有机胺的检测灵敏度,实现了对于有机胺类的高灵敏检测。但是由于该器件传感可逆性很差,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前景。Swager及其合作者发展了一系列聚苯乙炔型荧光共轭高分子,当有机胺与这类共轭高分子相结合时,会降低其辐射能量的跃迁进而提高其量子产率,荧光强度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苝酰亚胺胆固醇衍生物荧光传感薄膜的制备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1)合成式Ⅰ化合物在流速为0.6~0.8mL/s的氩气条件下,向二胺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为1∶7~52的混合物中滴加溶解于二氯甲烷中的胆固醇氯甲酸酯,胆固醇氯甲酸酯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2~20,过滤、洗涤、干燥,制备成式Ⅰ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式中n的取值为2或3或4或6或12;(2)合成式Ⅱ化合物将苝酐、式Ⅰ化合物加入到丙醇与蒸馏水的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100℃搅拌回流12~36小时,苝酐与丙醇、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40~80∶40~80,苝酐与式Ⅰ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20,反应结束后蒸干溶剂,固体在回流的氯仿中溶解,过滤未溶解的固体,用环己烷洗涤未溶解的固体、真空干燥,得到式Ⅱ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3)制备苝酰亚胺胆固醇衍生物荧光传感薄膜将式Ⅱ化合物溶于苯与丙醇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1×10-6~1×10-3mol/L的储备液,将储备液均匀旋涂于活化基片上,涂敷厚度为50~100nm,室温放置1小时,真空干燥,密封保存,制备成苝酰亚胺胆固醇衍生物荧光传感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喻,彭浩南,刘太宏,何刚,王红月,刘渊,赵珂如,崔红,丁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