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93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体过滤器,以铆接方式将抑制弹簧(15)固定在流体过滤器的部件保持板(14)上。由于以铆接方式将抑制弹簧(15)固定在部件保持板(14)上,故可自由地选择弹性极限大的材质制造抑制弹簧(15)。组装时,即使部件(12)的上端与过滤器外壳(11)的顶部之间的尺寸发生变动时,抑制弹簧(15)亦可屈服,可防止产生塑性变形。因此,组装时,构成流体过滤器的各部件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需要具有很高的精度,可得到容易组装的流体过滤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机动车用油等的流体过滤器。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回用意识的提高,在处理使用过的油过滤器时,也要求按不同的材质分别回收。作为可从金属制的内筒托(holder)中分别回收滤纸制筒形部件的油过滤器,申请人提出了图9所示的车辆用流体过滤器(特原平9-260542号)。部件1在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内筒托2的外周。支承部件1下端的凸缘部3,以轴向压入方式而组装在内筒托2的下端上。部件保持板4覆盖在部件上端。部件保持板4的内侧形成有嵌合部4a,它与内筒托2的上端相嵌合,部件保持板4的外侧形成有推压部4b,它压住部件1的上端。溢流阀6以凸焊方式焊接在部件保持板4的底面上。在部件保持板4的推压部4b的上面与过滤器外壳5的顶部之间,设有抑制弹簧4c。该抑制弹簧4c以凸焊方式焊接在部件保持板4上。推压部4b推压部件的力是这样产生的,即在抑制弹簧4c与过滤器外壳5的顶部接触而产生弯曲变形时发生。凸缘部3和推压部4b在轴向上分别将部件1的下端和上端夹持住。但是,以往的车辆用流体过滤器,其抑制弹簧4c是以凸焊方式焊接在部件保持板4上,故抑制弹簧4c和部件保持板4必须用可焊接的材料制造,抑制弹簧4c就不能选用弹性极限大的材料。因此,在组装车辆用的流体过滤器时,对构成车辆用流体过滤器的各部件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精度要求很严,不能得到容易组装的车辆用流体过滤器。另外,由于内筒托2的前端切断后未经加工,故在将部件1装到内筒托2内时,该内筒托2的尖锐前端会挂在部件1的内周上,将部件1的内周划坏,必须仔细地进行组装。又,内筒托2和凸缘部3是由另外的构件构成,故需要设轴向压入工序,将内筒托2从轴向压入凸缘部3内,而且对每个部件的尺寸精度也要求很严。因此,需要有对各个部件进行高精度地成形、高精度地压入的工序,不能得到容易组装的车辆用流体过滤器。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组装的流体过滤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包括下端开口的筒状过滤器外壳;插入过滤器外壳内部的筒形部件;内筒托,它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内周;部件保持板,它与内筒托的上端嵌合,并压住部件的上端;弹簧,它固定在部件保持板上,用弹力将部件保持板压靠在部件的上端上,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以铆接方式将弹簧固定在部件保持板上。根据该实施例,由于用铆接方式将部件保持板和弹簧固定在一起,因此,即使部件保持板与弹簧的材质不同,也可接合在一起。可自由地选择比部件保持板的弹性极限大的材料制造弹簧,故即使部件的上端和过滤器外壳的顶部之间的尺寸变动,弹簧也可屈服,可防止塑性变形。因此,在组装时,构成流体过滤器的各部件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需要具有很高的精度,可得到容易组装的流体过滤器。弹簧也可用弹簧钢制造。这种情况下,由于弹簧使用弹簧钢,故弹性极限大。溢流阀装置焊接在部件保持板上,它根据部件的内外压力差而动作,也可在与溢流阀装置的焊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以铆接方式将弹簧固定。这种情况下,由于弹簧是在与溢流阀装置的焊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以铆接方式固定的,故容易制造,在铆接作业中也不会损坏焊接部分。弹簧也可具有板簧部,该板簧部是从对应部件保持板的铆接固定部延伸而突出的,使弯曲的板簧部与过滤器外壳接触而产生弹力,利用该弹力将部件保持板压靠在部件的上端上。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弯曲的板簧部与过滤器外壳接触而对部件保持板施力,故可减少部件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设有内筒托,该内筒托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内周,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内筒托的端部做成曲面状,内筒托由端部侧开始插入部件。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将内筒托的端部做成曲面状,故将内筒托组装到部件内周时,不会损坏部件的内周,可顺利地进行组装。内筒托的端部,也可向内侧弯曲而形成曲面状。这种情况下,由于内筒托的端部通过向内侧弯曲而形成曲面状,故内筒托的端部构造简单,而且还可提高内筒托的强度。内筒托可用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内筒托的端部也可成形为曲面状。这种情况下,由于内筒托是用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故内筒托端部的曲面状容易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设有内筒托,该内筒托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的内周,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内筒托具有小直径的端部,该端部的外周直径比根据部件内径形成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小,内筒托由端部开始插入部件。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内筒托的端部直径较小,故在将内筒托往部件的内周组装时,不会损坏部件的内周,可顺利地进行组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具有内筒托,该内筒托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的内周,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限制部件轴向位置的凸缘部与内筒托成形为一体。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凸缘部与内筒托成形为一体,故可减少部件数量,不需要从轴向将内筒托压入凸缘部的工序,容易进行组装,而且凸缘部可增加内筒托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设有内筒托,该内筒托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内周,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它具有配置在内筒托端部一侧的板部件和密封件,该密封件设在内筒托的端部与板部件之间,将内筒托的端部及板部件之间密封起来,内筒托的端部同内筒托成形为一体。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内筒托的端部和内筒托成形为一体,故可减少部件数量,容易进行组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具有内筒托,该内筒托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内周,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与部件的内周面相对的内筒托的外周面形成凹凸形状,在外周面的凸部以外的部分设有贯通内筒托内外的开口。根据该实施例,由于部件的内周面只与内筒托外周面上的凸部相接触,故内筒托组装时的阻力小,容易组装,并且可实质性地增大部件内周面一侧的开口率,因此流体阻力减小,同时开口部的流速也降低,故可提高过滤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包括筒形部件;内筒托,它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内周;部件保持板,它与内筒托的端部相嵌合,并将部件的上端压住;溢流阀装置,它设在部件保持板上,根据部件的内外压力差而动作,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溢流阀装置配置在部件的内周侧,在将内筒托插入部件内部时,内筒托的内周面与溢流阀装置的外周相接触,可将溢流阀装置作为内筒托插入时的导向装置使用。根据该实施例,在将内筒托插入部件内部时,可将溢流阀装置作为内筒托插入时的导向装置利用,故可顺利地进行组装。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流体过滤器包括筒形部件;内筒托,它在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部件的内周;部件保持板,它与内筒托的端部相嵌合,并将部件的上端压住;溢流阀装置,它设在部件保持板上,根据部件的内外压力差而动作,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溢流阀装置配置在部件的内周侧,在将内筒托组装在部件内部时,内筒托的内周面与溢流阀装置的外周相接触,可对内筒托的位置进行限定。根据该实施例,当内筒托组装在部件内部时,可将溢流阀装置作为内筒托的定位部件利用,故可提高组装精度。也可将部件保持板一侧的铆接部铆接固定在弹簧上。这种情况下,对部件保持板一侧的铆接部进行铆接,与在弹簧一侧形成铆接部的情况相比,可提高弹簧的成品率,而且即使自由地选择弹性极限比保持板大的材料制造弹簧,铆接作业也容易进行,可确保铆接固定精度。附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过滤器,它包括下端开口的筒状过滤器外壳;插入所述过滤器外壳内部的筒形部件;在所述部件可拔出的状态下组装在所述部件内周的内筒托;部件保持板,它与所述内筒托的上端嵌合,并压住所述部件的上端;弹簧,它固定在所述部件保持板上,利用弹力而使所述部件保持板向所述部件的上端施力,该流体过滤器的特征在于: 用铆接方式将所述部件保持板和所述弹簧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健二吉田和弘杉本岳雄箕轮高広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沪机制造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