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932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棒,包括芯棒、至少一层搅拌头和搅拌齿,所述搅拌头连接在芯棒底部,所述搅拌齿沿搅拌头周边上下两侧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搅拌棒,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减少了搅拌过程中物料的飞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泡的搅拌棒。
技术介绍
在聚氨酯发泡的制备工艺中,如果使用桨式搅拌棒发泡,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搅拌过程中物料容易飞溅,回落的飞溅物料中往往夹杂着空气,发泡后易形成针孔,有的在表皮上形成大孔,影响制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搅拌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棒,包括芯棒、至少一层搅拌头和搅拌齿,所述搅拌头连接在芯棒底部,所述搅拌齿设在沿搅拌头周边的上下两侧。专利技术人认为,所述搅拌齿对物料起到引流的作用,从而防止了物料的飞溅。上述搅拌头优选为圆板形。为了防止物料在搅拌头上滞留,所述搅拌头上设有可使物料通过的孔。所述孔优选为三角形孔。所述搅拌齿优选为垂直于搅拌头,且沿搅拌头周边上下两侧交错设置。设在搅拌头上侧的搅拌齿优选为等间距的倒梯形齿,设在搅拌头下侧的搅拌齿优选为等间距的梯形齿。专利技术人认为,以上设置会对物料起到更好的引流作用。为了有更好的搅拌效果,所述搅拌头优选为两层。本专利技术搅拌棒,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减少了搅拌过程中物料的飞溅。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搅拌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3所示,搅拌棒包括芯棒1、两层搅拌头2和搅拌齿3,所述搅拌头2连接芯棒1底部,所述搅拌齿3沿搅拌头2周边上下两侧设置。所述搅拌头2为圆板形,且其上设有可使物料通过的三角形孔,所述搅拌齿3垂直于搅拌头2,且沿搅拌头2周边上下两侧交错设置。设在搅拌头2上侧的搅拌齿3为等间距的倒梯形齿,设在搅拌头2下侧的搅拌齿 3为等间距的梯形齿。第一层搅拌头的搅拌板的直径为311mm,第二层搅拌头的搅拌板的直径为286mm, 第一层,搅拌板上的齿有M个,12个向上,12个向下,第二层22个,11个向上,11个向下, 每个倒梯形搅拌齿的上底边为33mm,下底边为27mm,每相邻两个下底边间距为15mm。将上述搅拌棒用于聚氨酯发泡,由电机带动,转速控制在1500转/分左右,在搅拌过程中没有物料的飞溅。权利要求1.一种搅拌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1)、至少一层搅拌头(2)和搅拌齿(3),所述搅拌头(2 )连接在芯棒(1)底部,所述搅拌齿(3 )设在沿搅拌头(2 )周边的上下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2)为圆板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搅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2)上设有可使物料通过的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为三角形孔。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搅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齿(3)垂直于搅拌头(2 ),且沿搅拌头(2)周边上下两侧交错设置。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搅拌棒,其特征在于,设在搅拌头(2)上侧的搅拌齿(3)为等间距的倒梯形齿,设在搅拌头(2)下侧的搅拌齿(3)为等间距的梯形齿。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搅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2)有两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棒,包括芯棒、至少一层搅拌头和搅拌齿,所述搅拌头连接在芯棒底部,所述搅拌齿沿搅拌头周边上下两侧设置。本专利技术搅拌棒,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减少了搅拌过程中物料的飞溅。文档编号B29C44/34GK102350761SQ20111026181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专利技术者李田生 申请人:溧阳市山湖实业有限公司汽车装饰材料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1)、至少一层搅拌头(2)和搅拌齿(3),所述搅拌头(2)连接在芯棒(1)底部,所述搅拌齿(3)设在沿搅拌头(2)周边的上下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田生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山湖实业有限公司汽车装饰材料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