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静、动触头,位于静、动触头之间的灭弧室及设于灭弧室内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上分别固定有静触头引弧片和动触头引弧片,所述静触头引弧片和动触头引弧片分别延伸至灭弧栅的两端;并且所述灭弧栅内的栅片从静触头引弧片一侧至动触头引弧片一侧由长到短呈阶梯状排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装置存在的电弧进入灭弧栅时间长,电弧引入不均匀,不能快速有效的将电弧熄灭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断路器分断过程中电弧的存在,使断路器分断时间延迟,烧损触头,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引起着火和爆炸。为此,小型断路器中通常都设置有灭弧装置,使电弧存在时间尽量缩短,以减轻危害,并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目前,小型断路器最常用的是金属栅灭弧装置,这种灭弧装置的灭弧室后端设有灭弧栅,灭弧栅由多片长短一致的薄钢片排列于两片钢纸板之间构成,薄钢片彼此绝缘。然而这种灭弧装置的缺点是1、灭弧栅距电弧产生点一动、静触头较远,不能快速、有效的将电弧引入灭弧栅,将之熄灭;2、事实上断路器中电弧往往都是从动触头一侧产生,然后快速转移至静触头一侧,最后被引入灭弧栅中消灭, 而当灭弧栅内部的栅片长短排列一致时,不利于电弧快速均勻的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能够克服现有装置存在的电弧进入灭弧栅时间长,电弧引入不均勻,不能快速有效的将电弧熄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静、动触头,位于静、动触头之间的灭弧室及设于灭弧室内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上分别固定有静触头引弧片和动触头引弧片,所述静触头引弧片和动触头引弧片分别延伸至灭弧栅的两端; 并且所述灭弧栅内的栅片从静触头引弧片一侧至动触头引弧片一侧由长到短呈阶梯状排布。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弧栅内的栅片根据长短不同分成若干栅片组,每个栅片组至少由两片长度相同的栅片组成。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弧栅内的栅片由长到短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栅片组,前三个栅片组由三片长度相同的栅片组成,而第四个栅片组由四片长度相同的栅片组成。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弧栅还包括夹持固定栅片的定位罩,所述每个栅片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凸起,对应抵入定位罩上设有的定位孔内固定。同常规技术一样,本专利技术中相邻的栅片之间间隔布置以绝缘,并且栅片、静、动触头引弧片均为薄钢片,而定位罩则采用钢纸板制成。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弧室由上盖和下盖相互扣置围成,所述静、动触头引弧片的上方与上盖之间均设有上隔弧板,而静、动触头引弧片的下方与下盖之间均设有下隔弧板。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下隔弧板均由冲压薄钢片与注塑尼龙凹座紧配组成,薄钢片压入注塑尼龙凹座中心的凹腔内固定。注塑的尼龙材料和中心的薄钢片在灭弧室内利于受热产生磁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动触头引弧片通过连接导线与动触头相连,并且动触头引弧片同时与上隔弧板和下隔弧板固定。即本专利技术中动触头引弧片与动触头之间的连接为软连接,具体生产时,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引弧片和动触头焊接固定。同时本专利技术中动触头引弧片与上、下部隔弧板之间具体也是焊接固定,这样做有利于磁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静触头引弧片为贴片焊接固定至静触头上。本专利技术中的灭弧栅内的栅片阶梯状排布结构有利于电弧的均勻引入。由于断路器中电弧往往都是从动触头一侧产生的,故将靠近动触头引弧片一侧的栅片设置的较短,有利于为电弧的产生和转移腾出空间,而将靠近静触头引弧片一侧的栅片设置的较长,则有利于减少电弧进入灭弧栅的阻力。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其将聚集在动、静触头上的电弧分散至动、 静触头引弧片上,进而再引导至灭弧栅两端,快速将电弧引入灭弧栅内熄灭,有效的保护了动、静触头不被烧损,有效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其灭弧栅内的栅片采用由长到短的阶梯状排布结构,使得电弧能够更为快速并均勻的引入灭弧栅,大大提高了灭弧栅的灭弧效率。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由于极大的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不仅适宜应用于小型交流断路器,也同样适宜应用于对灭弧要求较高的小型直流断路器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静触头;2、动触头;3、灭弧室;4、灭弧栅;4a、第一栅片组;4b、第二栅片组;4c、第三栅片组;4d、第四栅片组;5、静触头引弧片;6、动触头引弧片;7、定位罩;8、下隔弧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其由静、动触头1、 2,位于静、动触头1、2之间且由上盖(图中未画出)和下盖(图中未画出)相互扣置围成的灭弧室3,位于灭弧室3内的灭弧栅4,分别固定至静触头1和动触头2上的静触头引弧片5 和动触头引弧片6,设于静、动触头引弧片5、6的上方和上盖之间的上隔弧板(图中未画出) 以及设于静、动触头引弧片5、6的下方和下盖之间的下隔弧板8共同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引弧片5为贴片焊接固定至静触头1上,如图1所示,并且该静触头引弧片5延伸至灭弧栅4的左侧。而所述动触头引弧片6通过连接导线(图中未标出)与动触头2相连,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引弧片6和动触头2焊接固定。并且动触头引弧片6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凸起,对应抵入上隔弧板和下隔弧板8上设有的定位孔内再焊接固定。所述动触头引弧片6延伸至灭弧栅4的右侧。所述灭弧栅4由13片栅片和用于夹持固定栅片的定位罩7所构成。本实施例中灭弧栅4内的栅片由长到短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个栅片组^、4b、k、4d,前三个栅片组^、4b、k由三片长度相同的栅片组成,而第四个栅片组4d由四片长度相同的栅片组成。这四个栅片组^、4b、k、4d从静触头引弧片5 —侧至动触头引弧片6 —侧由长到短呈阶梯状排布。所述每个栅片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凸起,对应抵入定位罩7上设有的定位孔内固定。同常规技术一样,本实施例中栅片之间间隔布置以绝缘,并且栅片、静、动触头引弧片5、6均为薄钢片,而定位罩7则采用钢纸板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隔弧板和下隔弧板8分别位于灭弧室3的上、下,将灭弧室3内的灭弧栅4与断路器的上盖与下盖隔开。并且上隔弧板和下隔弧板8均由冲压薄钢片与注塑尼龙凹座紧配组成,薄钢片压入注塑尼龙凹座中心的凹腔内固定。注塑的尼龙材料和中心的薄钢片在灭弧室3内利于受热产生磁吹。本实施例中的灭弧栅4内的栅片阶梯状排布结构有利于电弧的均勻引入。由于断路器中电弧往往都是从动触头2 —侧产生的,故将靠近动触头引弧片6 —侧的栅片设置的较短,有利于为电弧的产生和转移腾出空间,而将靠近静触头引弧片5—侧的栅片设置的较长,则有利于减少电弧进入灭弧栅4的阻力。本实施例的优点如下1.本实施例将聚集在静、动触头1、2上的电弧分散至静、动触头引弧片5、6上,进而再引导至灭弧栅4两端,快速将电弧引入灭弧栅4内熄灭,有效的保护了静、动触头1、2不被烧损,有效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2.本实施例中灭弧栅4内的栅片采用由长到短的阶梯状排布结构,使得电弧能够更为快速并均勻的引入灭弧栅4,大大提高了灭弧栅4的灭弧效率。3.本实施例由于极大的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不仅适宜应用于小型交流断路器,也同样适宜应用于对灭弧要求较高的小型直流断路器中。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静、动触头(1、2),位于静、动触头(1、2)之间的灭弧室 (3)及设于灭弧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静、动触头(1、2),位于静、动触头(1、2)之间的灭弧室(3)及设于灭弧室(3)内的灭弧栅(4);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和动触头(2)上分别固定有静触头引弧片(5)和动触头引弧片(6),所述静触头引弧片(5)和动触头引弧片(6)分别延伸至灭弧栅(4)的两端;并且所述灭弧栅(4)内的栅片从静触头引弧片(5)一侧至动触头引弧片(6)一侧由长到短呈阶梯状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飞,宋成爱,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法泰电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