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引河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增效器及其制冷增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14819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增效器及其制冷增效的方法,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换热管和汇流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使得制冷量增加了20%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制冷领域。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产品或教科书的产品案例中,水源热泵机组或空气源热泵机组通常在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出口串接一个回热器或者节能器(俗称经济器),来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但是制冷量仅增加2%左右,收效甚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增效器及其制冷方法,通过对其内部能量的分配,充分提高了热交换率,使得制冷量显著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换热管和汇流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在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板,相邻的导流板相对分布,并间隔距离,呈对插状。所述的换热管为1根以上。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紧密配合的封头。—种节能增效器的制冷增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腔体内,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经过第三连接管进入腔体内,经过换热管和导流板,进行能量交换后的高、低气体经第二连接管进入冷凝器,经第四连接管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一种节能增效器的制冷增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三连接管进入腔体内,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腔体内,经过换热管和导流板,进行能量交换后的高、低气体经第四连接管进入冷凝器,经第二连接管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使得制冷量增加了 20%左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增效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6和分别设置在筒体6两端并与筒体6紧密配合的封头8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11,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11连通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9,所述的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9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3、换热管1和汇流器10,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2和第四连接管7,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2和第四连接管7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在所述的第三连接管2和第四连接管4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板5, 相邻的导流板5相对分布,并间隔距离,呈对插状。所述的换热管的数量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为1根以上,图中以3根为例。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制冷增效的方法,以一组数据为例,对一台BGSHP-90W的涡旋式地源热泵机组进行检测,在未加此装置之前,制冷量(在标准工况下)Q = 215KW,能效比 COP = 4. 3 ;加了此装置以后,制冷量Q = 275KW,能效比COP = 5. 45,具体实施如下第一连接管4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第二连接管9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接,第三连接管2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第四连接管7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4进入腔体11内,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经过第三连接管2进入腔体11内,经过换热管1和对插状的导流板5,导流板5延缓了高、低压气体的通过和交换时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率,交换后的低压气体的温度提高了 10°C左右,而热交换后的高压气体降低了 10°C左右,不仅能防止压机走潮车,而且提高了机组的制冷量,能量交换后的气体经第二连接管9进入冷凝器,经第四连接管7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重复运行。因此,经过本专利技术以后,在不消耗外部能源的条件下,不仅降低了冷凝温度,同时又提高了压缩机的蒸发温度,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并为传热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应用探索的实践案例。本专利技术还可以第一连接管4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接,第二连接管9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第三连接管2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第四连接管7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接,制冷增效方法的工作原理同上。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换热管和汇流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之间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导流板,相邻的导流板相对分布,并间隔距离,呈对插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1根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紧密配合的封头。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增效器的制冷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腔体内,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经过第三连接管进入腔体内,经过换热管和导流板,进行能量交换后的高、低气体经第二连接管进入冷凝器,经第四连接管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增效器的制冷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第三连接管进入腔体内,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经过第一连接管进入腔体内,经过换热管和导流板,进行能量交换后的高、低气体经第四连接管进入冷凝器,经第二连接管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增效器及其制冷增效的方法,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换热管和汇流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瓶颈,使得制冷量增加了20%左右。文档编号F25B41/00GK102345947SQ20111024786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邢清鑫, 郑引河 申请人:邢清鑫, 郑引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增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连接有分配器、换热管和汇流器,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外部和腔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且所述的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分别靠近壳体的左、右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引河邢清鑫
申请(专利权)人:郑引河邢清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