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4338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解决了现电缆终端内所设应力管对在电缆剥开端所产生的电场分散效果差的问题,结构包括电缆和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线芯、绝缘层、外屏蔽和外护套,电缆的端部依次被剥开一定尺寸,所述硅橡胶套管的外周面上并列地设有若干圆环状的伞裙,所述的硅橡胶套管套接在电缆剥开端的绝缘层外周,在硅橡胶套管内设置有套接在电缆剥开端外周的应力管,制备应力管的材料包括绝缘硅橡胶、导电硅橡胶,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所述应力管包括外层应力管和内层应力管,外层应力管和内层应力管同轴地套接在一起,外层应力管的介电常数介于12-20之间,内层应力管的介电常数介于20-30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终端,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应力管的电缆终端。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200820217967. 5)中公开了一种三芯交联电缆冷缩型终端头,该终端头设有三股线芯,线芯上套有冷缩绝缘管,每股线芯的一端设有端子,端子下方设有密封管,线芯的中部、冷缩绝缘管上设有单孔防雨裙,三股线芯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三孔防雨裙的孔并由硅橡胶护套包裹在一起,硅橡胶护套外设有冷缩手套,冷缩手套与硅橡胶护套间设有接地线。所述硅橡胶护套内设有铜屏蔽层。本技术简化了原有冷缩型终端头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其在电力线路上实际应用时的安全性。在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200920261849. 9)中公开了一种整体型冷缩电缆终端,其包括电缆终端本体、以及包裹在所述本体表面上的冷缩材料制成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连续一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整体型冷缩电缆终端,因在整体型冷缩电缆终端的整体型冷缩电缆终端本体的外表面完全成为连续的一体结构,避免终端本体产生表面绝缘缺陷,从而有效达到避免电力电缆被击穿事故的隐患发生。另外,上述整体型冷缩电缆终端本体通过扩张支撑达到冷缩效果。但上述这两种电缆终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在电缆的剥开端处所产生的电场分布不均勻,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电应力集中,而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应力管的电缆端,该电缆终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电场均勻性好,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终端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包括电缆和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所述的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线芯、绝缘层、外屏蔽和外护套, 电缆的端部依次被剥开一定尺寸,所述硅橡胶套管的外周面上并列地设有若干圆环状的伞裙,所述的硅橡胶套管套接在电缆剥开端的绝缘层外周,在硅橡胶套管内设置有套接在电缆剥开端外周的应力管,其特征在于,制备应力管的材料包括绝缘硅橡胶、导电硅橡胶,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其中,绝缘硅橡胶占80%,导电硅橡胶占18%,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占洲,所述应力管包括外层应力管和内层应力管,外层应力管和内层应力管同轴地套接在一起,外层应力管的介电常数介于12—20之间,内层应力管的介电常数介于20—30 之间。在本电缆终端内设置有应力管,目的是分散电缆终端处所形成的电场,以期电缆终端使用过程中的平稳性。导电硅橡胶一般是在硅橡胶内掺杂有碳黑。作为优选,所述应力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电缆的外屏蔽和绝缘层上。电缆终端在此处产生的电场相对集中,这使得应力管的作用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应力管的外口部与电缆外护套的切口平齐,所述电缆外屏蔽的裸露部分被应力管所包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应力管对电场的分散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内层应力管的长度小于外层应力管的长度。电缆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在电缆剥开端所产生的电场呈放射状布置,内、外层应力管的尺寸限定进一步提高了应力管对电场的分散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内层应力管的外口部与电缆外护套的切口平齐。内层应力管的长度不需要被设置得过长,这很好地满足了实际的使用要求,而且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与电缆连接在一起后的平直性好。作为优选,所述内层应力管的长度略大于外层应力管长度的一半。一般内层应力管的长度为150毫米,外层应力管的长度为280毫米,内、外层应力管尺寸的限定便于它们配合套接在一起,而且它们配合在一起后对电场的分散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外层应力管内设有环形的容腔,内层应力管设置在该容腔内,容腔的径向深度与内层应力管的壁体厚度一致。内层应力管插接在外层应力管内后,它们构成应力管整体的内周面平滑,便于实现与电缆剥开端之间的套接。作为优选,所述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环形凸体, 环形凸体位于内层应力管和外层应力管相重合的位置处。环形凸体一般为多道,它们并列地设置在硅橡胶电缆终端的外周面上。这些环形凸体在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上的位置与内、外层应力管相重合部分的位置相对应,能够增加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对内、外层应力管的束缚力,使得内、外层应力管配合好,保证了内、外层应力管对电场的分散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内设有同轴设置的内层应力管和外层应力管,内层应力管在对电缆剥开端处所产生的电场进行初次分散后,外层应力管对分散后的电场再次进行分散,相对于单层结构的应力管,分层结构的应力管对电缆剥开端所产生电场的分散效果具有大幅提高。单层结构的应力管要达到双层结构应力管对电场的分散效果,单层结构应力管的壁体厚度至少应是双层结构应力管壁体厚度的两倍,双层结构应力管的应用能够有助于本电缆终端的小型化发展,使得本电缆终端的结构紧凑性好。在应力管内掺杂有纳米级的钛酸钡和二氧化钛,能够显著提高应力管的介电常数,且双层结构应力管所表现出的介电常数要远大于同等壁厚单层结构应力管所表现出的介电常数。内、外层应力管的介电常数介于所述的范围内,这能够很好地满足应力管对电缆剥开端所产生电场的分散效果,该电场经过内、外层应力管的分散后,均勻性好,不易产生电应力集中,本电缆终端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中,本专利技术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的结构包括电缆和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电缆径向上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线芯2、绝缘层4、外屏蔽8和外护套9,它们同轴地套接在一起。 电缆的端部被依次剥开一定尺寸,构成电缆的各层结构所剥开的长度是有差别的,剥开的长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外护套9、外屏蔽8、绝缘层4和线芯2。在电缆轴向上,突出到最外侧的是线芯2端部,然后依次是绝缘层4端部、外屏蔽8端部和外护套9端部。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并列设置的圆环状伞裙,这些伞裙与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 为同质材料一体成型。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套接在电缆的剥开端上,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的两端部分别套接在绝缘层4和外护套9的外周面上。线芯2和绝缘层4的外端部均突出到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的外侧,在线芯2的外端部上固定连接有铜出线端子1,在铜出线端子1与绝缘层4之间设有橡胶密封管3,橡胶密封管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铜出端子1 和绝缘层4的外周面上。在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5内设置有圆环状的应力管,制备应力管的材料包括绝缘硅橡胶、导电硅橡胶,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其中,绝缘硅橡胶占80%,导电硅橡胶占 18%,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占1。应力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绝缘层4和外屏蔽8的外周面上,应力管的外口部与外护套9的切口平齐,外屏蔽8因电缆的剥开而有部分裸露在外护套9的外侧,应力管把外屏蔽8的该裸露部分包覆住。应力管包括内层应力管7和外层应力管6,内层应力管7和外层应力管6同轴地套接在一起。内层应力管7的外口部与外护套9的切口平齐。内层应力管7的长度要小于外层应力管6的长度,内层应力管7的外口部基本上与外层应力管6的外口部相平齐,内层应力管7的内口部处于外层应力管6的内部。内层应力管7的长度略大于外层应力管6长度的一半。掺杂有纳米级钛酸钡和二氧化钛的内层应力管7和外层应力管6的介电常数具有一定的要求,外层应力管6的介电常数介于12—20之间,内层应力管7的介电常数介于 20-30之间。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应力管的电缆终端,包括电缆和硅橡胶电缆终端套管,所述的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线芯、绝缘层、外屏蔽和外护套,电缆的端部依次被剥开一定尺寸,所述硅橡胶套管的外周面上并列地设有若干圆环状的伞裙,所述的硅橡胶套管套接在电缆剥开端的绝缘层外周,在硅橡胶套管内设置有套接在电缆剥开端外周的应力管,其特征在于,制备应力管的材料包括绝缘硅橡胶、导电硅橡胶,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其中,绝缘硅橡胶占80%,导电硅橡胶占18%,纳米钛酸钡、纳米二氧化钛占2%,所述应力管包括外层应力管(6)和内层应力管(7),外层应力管(6)和内层应力管(7)同轴地套接在一起,外层应力管(6)的介电常数介于12—20之间,内层应力管(7)的介电常数介于20—3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德刚王体才王煜吴星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锦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永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