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212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包括底面呈平面结构的船形车体,船形车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蓄水槽,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船形车体外部相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堵漏塞。蓄水槽的设计主要是将水流集中引流,两蓄水槽之间的部分可以用以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这样水蓄积就不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水被蓄积在蓄水槽后,再从排水孔排出,这样的方式排水也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集中一次排水的时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是一种能够实现在各种特殊地形如水上、沙漠、雪地、沼泽等地形行驶的车型,它广泛应用于空投作战、边疆巡逻、科考探险、森林防护、治安防暴、抢险救灾、水上营救等特殊作业,同时在工农作业、户外休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车型有一个独特的车体,如本申请早先专利ZL200720111367. 6所述一种水陆两栖车车体,它采用了将车体前围上缘凸出,并与水平面成一夹角的这种浅水挡板的技术,又采用了车体上周边口成空腔状的船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车体在崎岖路面时的越野能力问题,还解决了水中浮性和稳性的问题,尤其是解决了动态中纵向稳性的问题;增加了车体能适应全地形行程的越野能力。然这种车体一旦进水就麻烦了,虽然这种车体采用的都是耐腐蚀的材料,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排水,设置在车体内侧的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就会被浸泡在水里,造成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水陆两栖车车体内进水后不能有效排水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排水顺畅的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包括底面呈平面结构的船形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形车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蓄水槽,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船形车体外部相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堵漏塞。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车体与其他车型不同,它采用的是船形密封式车体结构,动力总成等主要结构都布置在内侧底部,因此这种车体必须保证它的密封性,防止水进入,然而从散热上来说完全密封又不妥,再说完全做到密封那也是不可能的,还是会进水,因此必须从中寻求平衡。其中在车体上设置排水装置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在适时需要的时候开放,在不需要的时候密封,能够有效满足各种情况需求。蓄水槽的设计主要是将水流集中引流,两蓄水槽之间的部分可以用以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这样水蓄积就不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水被蓄积在蓄水槽后,再从排水孔排出,这样的方式排水也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集中一次排水的时间。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槽沿船形车体长度方向在船形车体底面两侧分别布置之一, 蓄水槽的长度占整个船形车体底面长度,排水孔设置在位于船形车体尾侧的槽壁上。蓄水槽的设计主要是将水流集中引流,两蓄水槽之间的部分可以用以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这样水蓄积就不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水被蓄积在蓄水槽后,再从排水孔排出,这样的方式排水也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集中一次排水的时间。在车体的设计中两侧需要设置轮胎结构,前侧车体在行驶当中被撞击的几率最大,所以将排水孔设置在后侧也是从安全考虑。作为优选,堵漏塞包括与排水孔以螺纹相密封配合的塞体,塞体的一端设置有后座,后座与塞体连接形成有与排水孔口口沿相压接的台阶;塞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上设置有限位杆,连杆的长度大于排水孔的孔深,限位杆的长度大于排水孔的孔径。通过限位杆和台阶(后座与塞体之间的)的配合,将堵漏塞时刻定位在排水孔中不脱离,防止在排水孔后,弄丢堵漏塞,届时要从野外寻求配件补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优选,塞体上套设有密封圈。顾名思义,密封圈增加密封性。有益效果蓄水槽的设计主要是将水流集中引流,两蓄水槽之间的部分可以用以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这样水蓄积就不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水被蓄积在蓄水槽后, 再从排水孔排出,这样的方式排水也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集中一次排水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堵漏塞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船形车体,2-蓄水槽,3-排水孔,4-堵漏塞,41-后座,42-塞体,43-连杆, 44-限位杆,45-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包括底面呈平面结构的船形车体1,船形车体1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蓄水槽2,蓄水槽2沿船形车体长度方向在船形车体1底面两侧分别布置之一,蓄水槽2的长度占整个船形车体1底面长度。如图2所示,蓄水槽2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船形车体1外部相通的排水孔3,排水孔 3设置在位于船形车体1尾侧的槽壁上,排水孔3上设置有堵漏塞4。如图3所示,堵漏塞4包括与排水孔3以螺纹相密封配合的塞体42,塞体上套设有密封圈45。塞体42的一端设置有后座41,后座41与塞体42连接形成有与排水孔3 口口 沿相压接的台阶;塞体4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杆43,连杆43上设置有限位杆44,连杆43的长度大于排水孔3的孔深,限位杆44的长度大于排水孔3的孔径。实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车体与其他车型不同,它采用的是船形密封式车体结构, 动力总成等主要结构都布置在内侧底部,因此这种车体必须保证它的密封性,防止水进入, 然而从散热上来说完全密封又不妥,再说完全做到密封那也是不可能的,还是会进水,因此必须从中寻求平衡。其中在车体上设置排水装置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在适时需要的时候开放,在不需要的时候密封,能够有效满足各种情况需求。蓄水槽的设计主要是将水流集中引流,两蓄水槽之间的部分可以用以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这样水蓄积就不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水被蓄积在蓄水槽后,再从排水孔排出,这样的方式排水也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集中一次排水的时间。权利要求1.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包括底面呈平面结构的船形车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形车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蓄水槽,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船形车体外部相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堵漏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沿船形车体长度方向在船形车体底面两侧分别布置之一,蓄水槽的长度占整个船形车体底面长度,排水孔设置在位于船形车体尾侧的槽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其特征在于,堵漏塞包括与排水孔以螺纹相密封配合的塞体,塞体的一端设置有后座,后座与塞体连接形成有与排水孔口口沿相压接的台阶;塞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杆,连杆上设置有限位杆,连杆的长度大于排水孔的孔深,限位杆的长度大于排水孔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其特征在于,塞体上套设有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包括底面呈平面结构的船形车体,船形车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蓄水槽,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船形车体外部相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堵漏塞。蓄水槽的设计主要是将水流集中引流,两蓄水槽之间的部分可以用以设置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这样水蓄积就不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水被蓄积在蓄水槽后,再从排水孔排出,这样的方式排水也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集中一次排水的时间。文档编号B60F3/00GK202138424SQ201120190939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贾文良 申请人: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置有应急排水装置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体,包括底面呈平面结构的船形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形车体底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蓄水槽,蓄水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船形车体外部相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上设置有堵漏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