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壳型船密集曲劣纵骨结构线的设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0931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双壳型密集曲劣纵骨结构线的设置方法,包括步骤:①投影重叠法,调整纵骨走向,修正连接板之间的折角;②区域分解法,不同区域的纵骨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③纵骨夹角修正法,分段分别修正纵骨对接错位。简化了加工、装配作业程序,提高了工效和船舶的建造质量,有效地改善了生产工况条件与安全作业环境,为后续船建造提供了借鉴经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船舶的纵骨结构是船体最主要的构架之一,纵骨结构线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船舶整体结构的应力强度。某型船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特种用途船,双壳双线型的船体其纵骨密集,呈多向曲劣,如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到船体抗拉强度,还会给实际生产带来困难。 按原生产设计方案在建造过程中会形成上万根与内外壳纵骨之间衔接的加强筋连接板折角、分段纵骨穿孔位多变,分段大接头纵骨错位。大大增加加工、装配、船台的工作量。如不作设计改进,将影响到整个船舶生产周期并增加生产成本。内外双壳体船密集型曲劣纵骨的特性,使该型船的纵骨结构线设置有较大的难度,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既要考虑纵骨布局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如何降低纵骨多向曲劣对加工装配的影响,使之具备可操作性与适应性。由于缺乏大型内外双壳密集型曲劣纵骨结构船舶的建造经验及生产工艺参考,在实际纵骨结构线设置的生产工艺制定时,又必须与现有的公司设备,加工工艺流程相匹配。 为此决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针对曲劣纵骨结构线的设置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审图分析,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结构线环节主要是解决纵骨走向定位问题,在纵骨调整环节主要解决多向曲劣问题。在分段对接环节主要解决错位纵骨衔接问题,针对特殊性船舶线型曲劣变化大、纵骨扭曲的特殊性,必须找出与常规船舶不同的方法,先简后繁解决内外壳纵骨多向曲劣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与生产部门的设备能力、生产工艺、加工装配方法匹配,确保船体建造成型后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内外双壳型密集曲劣纵骨结构线的设置方法,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 ①投影重叠法,调整纵骨走向,修正连接板之间的折角因原内外壳线型的曲率变化不同,使得船体外壳体纵骨与内壳体纵骨连接结构走向呈多向趋势,连接内外纵骨的两端不在同一层面上,其结果是内外纵骨加强板异向走势多向折角连接受力不均,降低了船体结构的受力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必须寻求合适的内外纵骨走向,以确保连接板衔接受力的均衡性与正确性,根据设计要求只有当内外纵骨走势趋于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改变连接板的多向折角情况,为此必须观察与梳理曲率纵骨,目的是将多向曲率纵骨改变为单向曲率纵骨。②区域分解法,不同区域的纵骨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因船体各区域的线型级差与曲率势是不同的,该型船大量的纵骨在空间形成三向扭曲。使得每个肋板的纵骨穿孔定位都不同,这一不确定因素存在,使得建模放样装配增加了难度,更主要的是扭曲纵骨球扁钢规格达P240*12以上,无法加工。如在现场装配校正难度大。即费工费时,同时影响整个船舶建造进程与质量。为此必须根据各个区域的线型与结构特点作出有效的区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化繁为简达到消除纵骨多向扭曲的目的。 ③纵骨夹角修正方法,各分段分别修正纵骨对接错位由于内外壳船体线型的差异,造成分段合拢的纵骨错位,必需对各分段艏艉端的纵骨走向进行调整,根据各个段的纵骨结构线走向特点对具有不同朝向的扭曲纵骨进行角度调整。使得分段纵骨对接错位问题给予解决,而纵骨规格大(H240*12)曲率度大,实际校正有难度。船体各区域分解方法处理纵骨定位,纵骨夹角修正方法处理分段对接错位,能够保证各分段衔接的正确性、合理性, 增强结构强度。上述步骤① ③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投影重叠法定出船体内外壳纵骨结构线走向首先是针对底部的曲率线型区域,把内壳肋骨线光顺后的线型重叠在已排列好结构线的外壳线型图上,将外壳线型图上的纵骨结构线的宽度、高度投影点分别投影至对应的内壳线型图上,得到各个交点,再把各点攀连成光顺的曲线,即为内壳上的纵骨结构线;对内外壳各纵骨结构线之间的间距进行检测,按规范控制在600mm--650mm范围内,如大于650mm或者小于600mm作适当调整,必要时可增加一档纵向结构线; 将调整后的纵骨宽度或高度数据反馈到外壳线型图上;2、不同区域的划分与纵骨定位根据船体纵骨分布特点,将整个船体分成四大区域以纵桁材Ll - L18向船肿部位为第一区域,以水线5米2的向上部位为第二区域,以纵桁材L19到水线5米2以下为第三区域,从168#-182#肋骨之间为第四区域, 纵骨定位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区域船体内外壳纵骨由原设计垂直外板改为内外壳纵骨垂直于基线,以基线为基准,设定纵骨位置开孔;第二区域船体内壳与外壳的纵骨因在不同的高度线上,为此采取纵骨垂直于值剖线的方法,使纵骨穿孔定位正确;第三区域船体内壳和外壳的纵骨以各个分段为单位,分别垂直各自分段的肋骨检验线,然后以肋骨检验线为中心作平行线,求取各分段的纵骨的定位角度;第四区域采取逐步方法将纵骨有平行于基线过渡到垂直于外板来处理 首先测算出从垂直或平行基线到垂直外板要过渡多少角度以及该区域有多少肋骨, 将测算到的角度平均分配给每档肋骨,并置于肋骨线型图上,读取数值,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作为肋板纵骨开孔方向的依据,最终达到纵骨安装定位位置。3、对各分段大接头处的纵骨错位纠正,采取以下方法解决1)分别求取两个相邻分段的纵骨与基线的夹角的度数,当夹角的度数小于10度时,将大的角度减去小的角度得到的差数再除以二得到的度数;2)两个相邻对接分段分别称为AB分段,当分段大接头靠近A分段肋板处,则该分段大接头处的纵骨角度不变,只要将B分段处的纵骨角度预先调整到与A分段纵骨角度相同即可,同样能确保AB分段的合拢对接;3) 当分段大接头在靠近B分段肋板处,则该肋板上的纵骨穿孔的开孔角度可不按 A分段的纵骨开孔角度,可参照B分段上的纵骨穿孔角度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投影重叠法通过垂直投影,使内外壳体各肋骨的结构点定位在同一宽值上,使船体内外壳纵骨结构线的走向调整到一致,改变因纵骨多向曲劣趋势造成的连接板折角状况, 增加结构强度。2、区域分解法通过四个区域设置,各分段检验肋骨设置,确定纵骨穿孔定位,起到化繁为简消除纵骨多向曲率目的。3、纵骨夹角修正法通过夹角修正方法消除分段纵骨对接错位,使分段对接受力点均衡。4、确保船体结构线设置的正确性合理性,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能够与生产部门的设备能力、生产工艺、加工装配方法匹配,能够确保船体建造成型后的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与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船体内外壳线型的底部区域纵骨结构线示意2-1是船体内外壳纵骨走向的立体效果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调整后船体内外壳纵骨走向的立体效果3是本专利技术船体结构线基本布置的区域分解4是本专利技术船体分段肋骨检验线5是本专利技术船体分段纵骨夹角修正立体6是本专利技术船体分段纵骨夹角处理定位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1、投影重叠法定出船体内外壳纵骨结构线走向请先参阅图1、图2-1,图2-2,首先是针对船体底部的曲率线型区域,把内壳肋骨线光顺后的线型重叠在已排列好结构线的外壳线型图上,将外壳线型图上的纵骨结构线的宽度、高度投影点分别投影至对应的内壳线型图上,得到各个交点,再把各点攀连成光顺的曲线,即为内壳上的纵骨结构线。完成上述步骤后需对船体内外壳各纵骨结构线之间的间距进行检测(按规范控制在6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双壳型船密集曲劣纵骨结构线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投影重叠法,调整纵骨走向,修正连接板之间的折角;②区域分解法,不同区域的纵骨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③纵骨夹角修正法,各分段分别修正对接错位纵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勇谢戎徐卫牛俊王俊靓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