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包括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盖,轴承盖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二螺栓孔,轴承座包括第三端面、第四端面,第三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三螺栓孔,第四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栓孔对应的第四螺栓孔,还包括以及两端分别伸入至轴承盖和轴承座内部用于定位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定位销套和定位止口而导致过定位的情况,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拆卸方便快速,且即便轴承盖反复拆装,也不影响其定位的准确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定位止口的轴承盖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用于定位发动机的曲轴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一般包括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盖,其中,轴承盖对发动机的曲轴的安装有直接影响,也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安全性。 轴承盖的定位方式决定了轴承盖的重复定位精度、机加工难易程度和装配拆卸的难易程度。如果轴承盖的重复定位精度不够,会造成轴瓦及曲轴磨损,影响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轴承盖与轴承座定位方式主要有1)采用止口定位轴承盖的两个端面与缸体上的轴承座过盈配合。采取这种定位方式只能限制轴承盖的五个自由度,沿曲轴轴向方向上的轴承盖不能限制,会导致定位不足的情况,且采用过盈配合会增加装配拆卸的难度;2) 采用两个定位止口和一个定位销(或定位销套)定位,在定位销的作用下,会出现过定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轴承盖与轴承座之间既不会定位不足又不会过定位的,加工、装配拆卸均很简单方便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包括轴承座、与所述轴承座配合的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三端面、第四端面、连接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三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三螺栓孔,所述第四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对应的第四螺栓孔,还包括以及两端分别伸入至所述轴承盖和所述轴承座内部用于定位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套。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面通过定位销与所述第三端面配合定位,所述第二端面通过定位销套与所述第四端面配合定位。优选的,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螺栓孔的第一定位销孔,所述第四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所述第四螺栓孔的第二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销孔与第二定位销孔配合容纳所述定位销套。优选的,所述定位销套与所述第二定位销孔过盈配合,所述定位销套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孔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槽,所述第三端面上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销槽与所述第三定位销孔配合容纳所述定位销。优选的,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三定位销孔过盈配合,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槽为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圆弧面结合边的对边上。本技术提供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利用两端分别伸入至轴承盖和轴承座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套定位,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既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定位销套和定位止口而导致过定位,又避免了采用止口定位而导致定位不足,同时本技术提供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拆卸方便快速,且即便轴承盖反复拆装,也不影响其定位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轴承盖的结构示意图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利用两端分别伸入至轴承盖和轴承座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套定位,而不采用轴承盖的两个端面与缸体上的轴承座过盈配合定位方式,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定位销套和定位止口而导致过定位,同时本技术提供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拆卸方便快速,且即便轴承盖反复拆装,也不影响其定位的准确性。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包括轴承座1、与轴承座1配合的轴承盖2,轴承盖2包括第一端面21、第二端面22、连接第一端面21 和第二端面22的第一圆弧面28。第一端面21设置有第一螺栓孔25,第二端面22设置有第二螺栓孔26。轴承座1包括第三端面13、第四端面14、连接第三端面13和第四端面14 的第二圆弧面18。第二圆弧面18与第一圆弧面观配合形成安装并定位发动机曲轴的主轴承孔50。第三端面13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孔25对应的第三螺栓孔15,第四端面14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栓孔26对应的第四螺栓孔16。本技术提供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伸入至轴承盖2和轴承座1内部用于定位的定位销30和定位销套31。第一端面21通过定位销30与第三端面13配合定位,第二端面22通过定位销套 31与第四端面14配合定位。第二端面22上设置有围绕第二螺栓孔沈的第一定位销孔27,第四端面14上设置有围绕第四螺栓孔16的第二定位销孔17,第一定位销孔27与第二定位销孔17配合容纳所述定位销套31。第一端面2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槽四,第三端面13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销孔19, 第一定位销槽四与第三定位销孔19配合容纳定位销30。为使装配、拆卸更为容易、方便,定位销套31与第二定位销孔17过盈配合,定位销套31与第一定位销孔27为间隙配合;定位销30与第三定位销孔19过盈配合,定位销30 与第一定位销槽四为间隙配合。第一定位销槽四设置于第一端面21与第一圆弧面观结合边的对边上。为了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发动机曲轴的轴承盖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需要通过固定结构将轴承盖固定与发动机缸体轴承座上。为了保证18曲面和观曲面呈圆孔形, 本技术的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在加工时,先用轴承盖螺栓将轴承盖2固定于轴承座1上, 然后进行合镗加工后将两者分开再装入曲轴,最后将两者配合紧固。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将定位销30压入轴承座1的第三定位槽19内,将定位销套31压入轴承座1的第二定位销孔 17内,两者皆为过盈配合。然后将轴承盖2置于轴承座1上方,使轴承盖2与轴承座1配合,在此过程中,利用第一定位销孔27与定位销套31的配合、利用第一定位销槽四与定位销30的配合来定位轴承盖2。此时即限制了轴承盖2的沿X、Y轴平移以及绕X、Y、Z轴转动五个自由度。定位销套31与第一定位销孔27间隙配合。定位销30与第一定位销槽四间隙配合。最后将第一轴承盖螺栓61旋入第一螺栓孔25、第三螺栓孔15中,将第二轴承盖螺栓62旋入第二螺栓孔沈、第四螺栓孔16中,利用第一轴承盖螺栓61、第二轴承盖螺栓 62将轴承盖2与轴承座1固定在一起,限制轴承盖2的沿Z轴平移的自由度。本技术采用定位销套和定位销的方式来定位轴承盖,简单可靠,装配、拆卸方便快速,且第一定位销槽四设置于第一端面21与第一圆弧面观结合边的对边上,这样设计使第一定位销槽四的加工更为方便,且一侧形成开口,不会形成过定位而造成装拆困难。本技术的轴承盖由于加工了一个定位销槽和定位销孔,减轻了自身的重量。不同于止口定位的轴承盖,本技术方案可以减少轴承盖两个端面的加工截面积, 减少加工成本。不同于止口定位的轴承盖,本技术方案无需考虑与轴承盖的两个止口端面的结合,由此曲轴箱可以采用最优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曲轴箱的重量。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包括轴承座、与所述轴承座配合的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盖的定位结构,包括轴承座、与所述轴承座配合的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三端面、第四端面、连接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三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三螺栓孔,所述第四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对应的第四螺栓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及两端分别伸入至所述轴承盖和所述轴承座内部用于定位的定位销和定位销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安术,谭永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