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丰建萍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6623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癌性发热的中药,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柴胡10g-15g,大黄8g-10g,枳实10g-12g,黄芩8g-10g,白芍10g-12g,半夏10g-15g,栀子10g-12g,茵陈25g-30g,败酱草25g-30g,半枝莲25g-30g,白花蛇舌草25g-30g,甘草3g-5g,生姜3g-5g,知母15g-20g、生石膏30g-35g。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有效率90%,显效率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癌性发热的中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
技术介绍
癌性发热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而坏死,或由于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大量破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导致机体发热。②恶性肿瘤细胞本身可能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细胞内释放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而发热。③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活性物质,以及许多肿瘤细胞能产生异位激素等,都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其中有些物质可引起发热。④在肿瘤治疗中放疗、化疗,应用干扰素、白介素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肿瘤疫苗等制剂也可引起发热。癌性发热是癌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因癌症患者病程多迁延日久、正气不足、阴血耗损、阳气虚衰,而致湿热蕴遏、瘀血内结、痰浊郁伏、情志郁久不畅或因放疗、化疗损伤等均可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耗损,或阴阳气血逆乱而成为内伤发热。其热势高低不一,常呈低热而见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数周甚至数月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有时可表现为高热。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效果不理想,并有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肝胆湿热是肝胆胰原发癌及转移癌的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为肝经郁热或内湿停聚,郁而化热,用中药疏肝利胆,清热化湿,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r>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方案是,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柴胡10g-15g,大黄8g-10g,枳实10g-12g,黄芩8g-10g,白芍10g-12g,半夏10g-15g,栀子10g-12g,茵陈25g-30g,败酱草25g-30g,半枝莲25g-30g,白花蛇舌草25g-30g,甘草3g-5g,生姜3g-5g,知母15g-20g、生石膏30g-35g。本专利技术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具有和解少阳之寒热,疏利少阳之枢机。大黄性味:苦,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枳实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功效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大黄、枳实泻热通腑,行气、消痞。大黄使湿热从大便而出。白芍苦酸,凉;归经入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白芍养血柔肝,缓急和里以止腹痛。黄芩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生姜的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黄芩、半夏、生姜清胆和胃,降逆止呕。茵陈性微寒,味辛、苦;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可清热利湿通黄。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能清热泄火,通利三焦,并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能清热解毒。半枝莲辛、甘、淡,平;入心、小肠、肺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白花蛇舌草苦甘,寒;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散瘀,清小儿疳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毒,抗肿瘤。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知母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上述诸药合同,共奏疏肝利胆、化湿解郁、清热泻火之效。本专利技术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每日1剂,每付药煎两遍,早晚各服一次。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能够有效地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有效率90%,显效率5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柴胡10g-15g,大黄8g-10g,枳实10g-12g,黄芩8g-10g,白芍10g-12g,半夏10g-15g,栀子10g-12g,茵陈25g-30g,败酱草25g-30g,半枝莲25g-30g,白花蛇舌草25g-30g,甘草3g-5g,生姜3g-5g,知母15g-20g、生石膏30g-35g。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其优选是柴胡10g,大黄10g,枳实10g,黄芩10g,白芍10g,半夏10g,栀子10g,茵陈30g,败酱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3g,生姜3g,知母15g、生石膏30g。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多年来临床上应用,能够有效地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有效率90%,显效率50%以上。病例选择:临床随机选择50例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36岁,平均年龄57岁,肝癌28例,胆囊、胆管癌6例,胰头、壶腹癌12例,肝转移癌4例;中医辩证:低度发热7例,中度发热37例,高热6例。二、临床疾状:寒热往来,时轻时重,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纳差,腹胀,或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尿黄,便秘或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胆湿热型。三、疗效标准:用药1周,体温降至正常,疼痛、黄、疸减轻,食欲、舌苔和脉象好转;有效:用药8~14日,体温下降0.3~0.5℃,诸症好转;无效:用药14日,仍继续发热,诸症无改善。四、治疗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治疗50例,其中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柴胡10g-15g,大黄8g-10g,枳实10g-12g,黄芩8g-10g,白芍10g-12g,半夏10g-15g,栀子10g-12g,茵陈25g-30g,败酱草25g-30g,半枝莲25g-30g,白花蛇舌草25g-30g,甘草3g-5g,生姜3g-5g,知母15g-20g、生石膏30g-3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胆湿热型癌性发热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
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柴胡10g-15g,大黄8g-10g,枳实10g-12g,黄芩8g-10g,
白芍10g-12g,半夏10g-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英丰建萍王翠秀
申请(专利权)人:丰建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