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630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包括机壳、叶轮、进风口和传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由12个叶片、轮盖、轮盘及轮毂组成。12个后向板型叶片沿周向均布,并焊接于锥弧形轮盖与平板形轮盘之间,与轮毂装配而成。机壳为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进风口为焊接结构,其型线为沿轴向收敛的锥弧形。在上述进风口处可装设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气箱。所述进气箱是将气流由径向流动转变为轴向流动的部件,进风口为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气箱和进风口均为钢板焊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用途广泛,高效节能、高效区宽、噪声低。出口与进口动压差小,可减小机号。F式性能与D式性能相差小,是小流量、中高压范畴的理想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具体是涉及一种6-24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风机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开发的产品,如4-73、4-72、9-19、9-26、5-48、6-48、T4-72等系列产品,至今还在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一些企业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或引进及自主开发一些新产品仍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对于某些领域的风机性能水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面对风机市场的严峻的竞争形式,只有不断提高风机技术水平,才会有竞争力。而风机的气动性能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台风机结构再好,外观质量再好,性能如果达不到用户要求,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因风机质量问题委托机械工业风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技术裁决的案例很多,问题好多都出在气动性能方面。另外在选型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的性能参数,制造厂在已有的样本中选不到合适的风机类型,对某型号风机进行改进,又没有十分把握。由于选型不当,风机在现场运转时只要管网稍有变化风机就喘振。有时尽管风机的流量压力可以选到,但由于不在高效区,或本来最高效率就不高,选用电机功率很大,与其他竞标单位无法竞争,这样就失去竞标的机会。 为满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风机的需求,提高风机产品的技术水平,贯彻国家信息化部关于逐步淘汰落后产品,推广新产品精神。沈阳鼓风机研究所以国内一流的风机设计和试验研究能力的优势,于2005年3月立项,针对现有多数厂家生产的风机系列型谱,本着填补空白、以高效节能为目标,并且尽可能代替用途广泛的其它系列产品的原则,研制本风机系列模型。通过5年的时间,沈阳鼓风机研究所经设计制造,并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已完成了本项目。本风机系列模型达到了预期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商品名称为6-24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包括机壳、叶轮、进风口和传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由12个后向板型叶片、锥弧形轮盖、平板形轮盘及轮毂 组成。12个后向板型叶片沿周向均布,并焊接于锥弧形轮盖与平板形轮盘之间,与轮毂装配而成。机壳为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进风口为焊接结构,其型线为沿轴向收敛的锥弧形。 在上述进风口处可装设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气箱。所述进气箱是将气流由径向流动转变为轴向流动的部件,进风口为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气箱和进风口均为钢板焊接结构。 所述传动组,包括主轴、轴承箱等,为已知技术。 本专利技术用途: 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系列模型属于小流量、中高压范畴。不带进气箱时,最高风机效率为82.3%。带进气箱时,最高风机效率为79.39%。用本模型模拟设计的风机系列风机可适用于35-410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高压头引风机、高压强制通风、煤气鼓风机、烧结主抽风机等。 由于产品系列均由模型模拟设计,因此通流部分设计的任意机号产品均在保护之内,即可按所述叶轮、进气口、机壳尺寸同比放大或缩小制成系列产品。选型优势 a、性能优势 举例1:某循环流化床锅炉用风机设计参数:Pa=101325Pa;ρ=1.2kg/m3流量=46345(m3/h);全压=7484Pa; 选型方案1:如果没有6-24系列模型,要满足以上参数只能选7-16No10.6D(n=2980r/min) 选型方案2:现在有了6-24系列模型,在某无因次曲线段(原此处空白)可选6-24No10D(n=2980r/min)。 表1给出了同样转速和进口密度下,6-24No10D与7-16No10.6D的性能对比结果。 表1 从表1看出,为满足设计参数,如选7-16No10.6D,内效率为65%,而选6-24No10D叶轮效率为82.3%,叶轮效率可提高26.6%,叶轮功率可降低21%,可大幅节省能源。而且机号小,可省料、降低成本。另外6-24风机的出进口面积比为0.64,7-16风机的出进口面积比为0.47,与前边所述的同样,为满足同样静压差,6-24可减小机号。 b、F式与D式相比性能相差小 针对小流量风机在同一流量点,风机设计为F式比D式压力及效率下降很多问题(一般压力和效率下降8%左右),我们对6-24No8模型设计了F式结构,即带进气箱、径向进气。表2给出了7个工况点的F式与D式无因次性能对比。 表2 由表2可看出7个工况点F式与D式相比,压力最大下降2.3%,叶轮效率最大下降4.9%。改变了小流量风机,当F式(径向进气)时,由于叶轮进口流场不均匀及轴对进口气流的阻塞,压力和效率下降很多的状况。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用途广泛,填补了通风机系列型谱空白。 2、叶轮为后向板型叶片,因此电动机不易过载。 3、高效节能、高效区宽、噪声低。 4、出口与进口动压差小,可减小机号。 5、叶片进口磨损小,可延长叶轮的使用寿命。 6、加工方便。 7、F式性能与D式性能相差小。 是小流量、中高压范畴的理想模型。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装设有进气箱的风机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6是6-24循环流化床锅炉风机No8模型无因次性能曲线图,其中Φ为流量系数、Ψ为全压系数、λ为功率系数、ηr叶轮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NO8型),为不带进气箱型(D式),包括机壳1、叶轮2、进风口3和传动组4,传动组4包括主轴、轴承箱等,为已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由12个后向板型叶片5、锥弧形轮盖6、平板形轮盘7及轮毂8组成。12个后向板型叶片沿周向均布,并焊接于锥弧形轮盖6与平板形轮盘7之间,与轮毂8装配而成。机壳1为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1,进风口3为焊接结构,其型线为沿轴向收敛的锥弧形。 实施例二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NO8型),为带进气箱型(F式),包括机壳1、叶轮2、进风口3、进气箱9和传动组4。叶轮1和机壳2、传动组4在结构上与不带进气箱时相同。其进气箱是将气流由径向流动转变为轴向流动的部件,进风口为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气箱9和进风口3均为钢板焊接结构。 通流部分主要特征: (1)叶轮 叶片出口直径为800mm、进口直径为340mm、宽度为108mm、出口宽度为37mm、叶片出口角为50°。 (2)进风口 不带进气箱时,进口直径为400mm、宽度为260mm。 带进气箱时,进口直径为490mm、宽度为155mm、进出口轴线之间距离为91mm。 (3)机壳 宽度183mm、机壳出口中心到机壳中心为540.3mm、机壳出口为438.8mmX183mm。 (4)进气箱 进口平面到出口轴线距离为584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包括机壳(1)、叶轮(2)、进风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由12个后向板型叶片(5)、锥弧形轮盖(6)、平板形轮盘(7)及轮毂(8)组成,12个后向板型叶片(5)沿周向均布,并焊接于锥弧形轮盖(6)与平板形轮盘(7)之间,与轮鼓(8)装配而成,机壳(1)为由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进风口(3)为焊接结构,在进风口(3)外端装设有进风箱(9)或不带进风箱(9);进风口(3)外端装设有进风箱(9)时,进风口(3)为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风口(3)外端不装设进风箱时,进风口(3)的型线为沿轴向收敛的锥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包括机壳(1)、叶轮(2)、进风
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由12个后向板型叶片(5)、锥弧形轮盖(6)、
平板形轮盘(7)及轮毂(8)组成,12个后向板型叶片(5)沿周向均布,并焊
接于锥弧形轮盖(6)与平板形轮盘(7)之间,与轮鼓(8)装配而成,机壳(1)
为由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进风口(3)为焊接结构,在进风口(3)外端装
设有进风箱(9)或不带进风箱(9);进风口(3)外端装设有进风箱(9)时,
进风口(3)为斜锥式的偏进风口;进风口(3)外端不装设进风箱时,进风口
(3)的型线为沿轴向收敛的锥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风机系列模型,其特征在于:
①叶轮
叶片出口直径为800mm、进口直径为340mm、宽度为108mm、出口宽度为
37mm、叶片出口角为50°;
②进风口
不带进气箱时,进口直径为4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春惠洪伟朱艳丽陈凤义王延刘沪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鼓风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