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445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型腔,在上模体上设有料柄,该料柄与主流道连接,弧形流道与主流道连接并通向型腔,在型腔两侧设有分别一组大量排气流道,所述的大量排气流道和大量排气块相通;金属溶液快速流经主流道后转入弧形流道,使溶液均匀分布填充入型腔,型腔内的残余空气通过大量排气流道高速流向大量排气块,排出模具,这样使产品均匀、密实,产品气密性高,同时产品表面效果良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合金溶液弧形输送流道结构的精密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精密铸造模具采用直线流道输送金属溶液到型腔位置,由于产品外形复杂、位置多,采用该直线流道的结构,使产品很难完全均勻成型,造成产品气密测试良率底, 功能不良多,产品成型难的问题,产品质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铸造模具使生产的产品成型均勻,气密性良好。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铸造模具包括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型腔,在上模体上设有料柄,该料柄与主流道连接,弧形流道与主流道连接并通向型腔,在型腔两侧设有分别一组大量排气流道,所述的大量排气流道和大量排气块相通。所述的弧形流道自与主流道连接处至与型腔连接处其直径递减。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金属溶液快速流经主流道后转入弧形流道,使溶液均勻分布填充入型腔,型腔内的残余空气通过大量排气流道高速流向大量排气块,排出模具, 这样使产品均勻、密实,产品气密性高,同时产品表面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述,该铸造模具在上模体上设有料柄1,该料柄1与主流道5连接, 弧形流道2与主流道5连接并通向型腔。铝合金溶液通过料柄1经高压射头,使该溶液快速经过主流道5转入弧形流道2,由于所述的弧形流道2自与主流道5连接处至与型腔连接处其直径递减,增大了射入型腔内铝合金溶液的压力,使其能快速均勻的填充入模仁型腔固定位置,同时,在型腔两侧设有分别一组大量排气流道3,所述的大量排气流道3和大量排气块4相通,模仁型腔内的残余空气通过大量排气流道3高速流向大量排气块4,排出模具;这样可以使产品均勻、密实,产品气密性高,同时产品表面效果良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型腔,其特征在于 在上模体上设有料柄(ι),该料柄(1)与主流道(5 )连接,弧形流道(2 )与主流道(5 )连接并通向型腔,在型腔两侧设有分别一组大量排气流道(3),所述的大量排气流道(3)和大量排气块(4)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流道(2)自与主流道 (5)连接处至与型腔连接处其直径递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型腔,在上模体上设有料柄,该料柄与主流道连接,弧形流道与主流道连接并通向型腔,在型腔两侧设有分别一组大量排气流道,所述的大量排气流道和大量排气块相通;金属溶液快速流经主流道后转入弧形流道,使溶液均匀分布填充入型腔,型腔内的残余空气通过大量排气流道高速流向大量排气块,排出模具,这样使产品均匀、密实,产品气密性高,同时产品表面效果良好。文档编号B22C9/22GK202137330SQ20112016232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陈勇 申请人:昆山诠能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有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上模体上设有料柄(1),该料柄(1)与主流道(5)连接,弧形流道(2)与主流道(5)连接并通向型腔,在型腔两侧设有分别一组大量排气流道(3),所述的大量排气流道(3)和大量排气块(4)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诠能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