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伟专利>正文

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807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在水中增加含氧量并同时产生气泡效果的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由一个给水容器置于增氧作用水体水面上方,在给水容器下部连通一个或多个能将水与空气混合的装置,此种装置由一个两端连通的中空管作为水气混合导流管,其一端与给水容器连通,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上装有一个限流阀门,在限流阀门下方的管体上连通一个导气管。利用水的张力和自身重力及水管中的虹吸效应将水和空气混合后流入增氧水体中,达到增氧和气泡发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水动力将气体溶解到水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使氧气溶解到水中的装置一般利用气泵将空气注入水体中使之溶解,或以机械动力搅动水体使之与空气接触进而将氧气溶解到水中。以上方案都有能耗大, 噪声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水体增氧装置能耗大,噪声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水动力将气体溶解到水中的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同时完成水体与气体溶解及在水体中发生气泡效果,而且运行时噪声小,不用提供持续动力便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产生增氧效果,并同时可以在水体中产生气泡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最精简结构包含一个给水容器, 一个水气混合导流管,由一根两端相通的中空管构成,其内径必须能确保水的张力能在管体内形成水栓,一个导气管,由一根两端相通的中空管构成,一个限流阀门。实施时,将水气混合导流管一端与给水容器底部相连通,另一端置于要增氧作用水体里,在水气混合导流管与给水容器相连的一端下方的管体上安装一个限流阀门,限流阀门通过改变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中空截面面积,从而达到调整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内水流量的功能,在限流阀门下方的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上开通一个通气孔,将导气管一端从此通气孔连接,连接处必须密封,使空气可以通过导气管进入水气混合导流管内,将给水容器加入水后置于增氧作用水体水面上方一定高度的位置,给水容器中的水因为重力的原因将经由水气混合导流管向下流入增氧作用水体中,当水流经由水气混合导流管流下时,此时由于管体中的水受到自身重力和在管体内产生的虹吸效应,会在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内产生负压,由于限流阀门的作用,管体中流入的水量无法抵消此负压产生的空间,于是空气会经由导气管填充到水气混合导流管内,抵消管体中的负压产生的空间,当负压产生的空间被抵消,此时水再慢慢填充到管体内,因为张力的作用,水和空气将在管体中形成间隔连续的水栓,并继续向下流入要进行增氧的水体中,当水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水栓进入进行增氧的水面之下后,管体中空气将产生浮力,当产生的浮力与管体中水产生的重力和虹吸效应产生的合力无法抵消时,导气管会被水管中的水倒灌进来,直到导气管中的水与水气混合导流管中的水产生的重力和虹吸效应产生的合力大于空气在水管中产生的浮力时,水流将再次流入要增氧的水里,被携带到水里的空气将从水里浮到水面。此过程不断循环,水和空气将在管体中不断混合并被带入到要进行增氧的水体中,此过程中空气与水充分接触,从使水中的含氧量提高, 达到增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不提供持续动力的情况下,持续使水体与氧气溶解混合,噪声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中1.给水容器,2.水气混合导流管,3.导气管,4.限流阀门,5.增氧作用水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给水容器(1)置于高于增氧作用水体(5)水平面的上方, 从其下部安装一个水气混合装置,此装置由水气混合导流管0),导气管C3)和限流阀门 (4)组成。水气混合导流管O)的一端与给水容器(1)下部相连通,另一端置于增氧作用水体( 里,在水气混合导流管( 与给水容器(1)相连通处下方的管体上连通一个导气管(3),在导气管C3)与水气混合导流管( 连通处和水气混合导流管( 与给水容器(1) 之间的管体上安装一个限流阀门G)。实施时,在给水容器(1)中加入水,给水容器(1)中的水因为重力的原因将经由水气混合导流管O)向下流入增氧作用水体(5)中,当水流经由水气混合导流管(2)流下时,此时由于管体中的水受到自身重力和在管体内产生的虹吸效应的合力,会在水气混合导流管(2)管体内产生负压,由于限流阀门⑷的作用,管体中流入的水量无法抵消此负压产生的空间,于是空气会经由导气管(3)填充到水气混合导流管O)内,抵消管体中的负压产生的空间,当负压产生的空间被抵消,此时水再慢慢填充到管体内,因为张力的作用,水和空气将在管体中形成间隔连续的水栓,并继续向下流入增氧作用水体(5)中,当水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水栓进入增氧作用水体水面之下后,管体中空气将产生浮力,当产生的浮力与管体中水产生的重力和虹吸效应产生的合力无法抵消时,水气混合导流管( 管体中的水将倒灌进导气管(3)中,直到导气管C3)和水气混合导流管中的水产生的重力和虹吸效应产生的合力大于空气在水管中产生的浮力时,水流将再次流入增氧作用水体(5),被携带到水里的空气将从水里浮到水面。此过程不断循环,水和空气不断混合,空气与水充分接触,从使水中的含氧量提高,达到增氧的目的,并同时在水中产生气泡上浮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一个给水容器置于增氧作用水体水面上方,在给水容器下部连通一个或多个能将水与空气混合的装置,此种装置由一个两端连通的中空管作为水气混合导流管,其一端与给水容器连通,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上装有一个限流阀门,在限流阀门下方的管体上连通一个导气管,其特征是一个给水容器,在给水容器下部连通一个或多个水气混合装置,水气混合装置由一个连通在给水容器上的中空管作为水气混合导流管,其一端连通在给水容器下部,另一端置于增氧作用水体里面,在水气混合导流管上与给水容器连通一端的管体上安装有一个限流阀门,在限流阀门下方的管体上安装有一个导气管,导气管由一个中空的管体构成,其一端与水气混合导流管相连通,另一端置于给水容器装满水后的水平面之上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给水容器下部可以连通一个或多个水气混合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每一个水气混合装置包含一个水气混合导流管和连通在其上的导气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水气混合导流管是由一个空中的两端相连通的管体构成,管体中空部分的内径应该不大于水的张力能在管体内形成水栓的最大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其特征是限流阀门的安装位置应该在导气管与水气混合导流管相连接处和水气混合导流管与给水容器相连通处之间。全文摘要一种能够在水中增加含氧量并同时产生气泡效果的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由一个给水容器置于增氧作用水体水面上方,在给水容器下部连通一个或多个能将水与空气混合的装置,此种装置由一个两端连通的中空管作为水气混合导流管,其一端与给水容器连通,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上装有一个限流阀门,在限流阀门下方的管体上连通一个导气管。利用水的张力和自身重力及水管中的虹吸效应将水和空气混合后流入增氧水体中,达到增氧和气泡发生效果。文档编号C02F1/24GK102311178SQ20101021737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吴伟 申请人:吴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一个给水容器置于增氧作用水体水面上方,在给水容器下部连通一个或多个能将水与空气混合的装置,此种装置由一个两端连通的中空管作为水气混合导流管,其一端与给水容器连通,水气混合导流管管体上装有一个限流阀门,在限流阀门下方的管体上连通一个导气管,其特征是:一个给水容器,在给水容器下部连通一个或多个水气混合装置,水气混合装置由一个连通在给水容器上的中空管作为水气混合导流管,其一端连通在给水容器下部,另一端置于增氧作用水体里面,在水气混合导流管上与给水容器连通一端的管体上安装有一个限流阀门,在限流阀门下方的管体上安装有一个导气管,导气管由一个中空的管体构成,其一端与水气混合导流管相连通,另一端置于给水容器装满水后的水平面之上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吴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