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包括一基座、一吸热件、一散热件、一组合部及一传热件,其中基座具有一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凹槽,吸热件设置在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前述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第一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基座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基座方向凸伸构成,该传热件穿设该第一、二、三、四洞孔,且与基座、吸热件、散热件及组合部相连接一起,以构成前述散热结构,以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LED灯泡,尤指一种兼具有提升LED模组发光效率,以及绝佳散热效果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全球暖化的问题日渐严重,使得各种节能减碳的环保产品受到重视,就灯泡方面而言,传统上是使用白炽灯泡,但白炽灯泡在发光过程中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 转换为热能,只少于10%的能量会成发光,故发光效率低,且严重浪费能源。有鉴于白炽灯泡的低发光效率,市面上发展出许多可以替代白炽灯泡的发光单元,其中一种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简称LED),其具有高亮度、省电、环保、 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且在制造过程中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除了有效降低成本,亦能达到减少污染知目的。请参阅图1A、图1B、图IC示,是现有的LED灯泡,该LED灯泡包括一灯罩10、一 LED 模组11、一基座12、一控制电路13、一承座件14及一外壳15,该基座12设有一凹槽121容置该LED模组11,该灯罩10罩盖在凹槽121上,与该基座12相卡固结合一起,而该外壳15 具有一容置空间151,该容置空间151内依序分别容放该承座件14及基座12,令基座12及承座件14的外侧贴靠在外壳15的内侧;并该容置空间151具有一第一开口 153及相对该第一开口 153的一第二开口 154,共同界定前述容置空间151。承座件14具有一容纳空间141用于容放相对该控制电路13,及一电接头143从相反该容纳空间141方向延伸构成,且该电接头143朝该第一开口 153方向移动,直到突出该第二开口 IM外,以使承座件14固定在该容置空间151内,并所述电接头143则与对应一灯具(图中未示)的灯座相螺锁固定一起。所以当LED模组11发出光源时,令LED模组11其内多LED晶片111会产生极高的热源,一直囤积在该凹槽121及灯罩10内而无法迅速排出,使得容易导致LED模组11的发光效率明显降低,进而轻者会造成LED模组11其内该多LED晶片111损坏,或是LED晶片111使用寿命降低,严重者会造成该LED模组11及其内电路板烧毁的现象发生。以上所述,习知技术中具有下列缺点1.散热不佳;2. LED模组使用寿命降低;3. LED模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绝佳的散热效果的LED 灯泡的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LED模组使用寿命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LED模组发光效率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增加散热面积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其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设置于前述凹槽内,且该吸热件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彼此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相对该第三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彼此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则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及一传热件依序穿设所述第一、二、三、四洞孔,且与该基座、吸热件、散热件及组合部相连接一起;藉由本专利技术的基座、吸热件、散热件、组合部及传热件组装结合一体的设计,使得有效提升LED 模组发光效率,进而又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设置在凹槽内,且其具有一第二洞孔,与相对该第一洞孔相连通;一散热件与一传热件结合一体,且该散热件具有一第一扩热部从该传热件中央向外延伸构成,并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一组合部具有一第三洞孔、一第二扩热部及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基座方向凸伸构成,而第二扩热部从第三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散热件彼此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并传热件一端及其另端分别穿设该第一、二洞孔及第三洞孔,以与该组合部与基座及吸热件相连接,以构成所述散热结构,使有效让LED模组整体发光效率提升,进而有效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设置于该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及一传热部从该第二洞孔边缘轴向延伸构成;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系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及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该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并该传热部一端穿设该第一、三、四洞孔,与该基座、该散热件及该组合部相结合,以构成所述散热结构,俾使有效让LED模块整体发光效率提升,进而有效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兼具有提升LED模组发光效率,以及绝佳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IA是现有LED灯泡的组合示意图;图IB是现有LED灯泡的分解示意图;图IC是现有LED灯泡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组合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分解示意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二、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二、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组合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散热结构-2 ;第一散热空间-31 ;基座-20 ;第二散热空间_32 ;凹槽-02 ;LED模组-4 ;第一洞孔-204 ;LED晶片-41 ;吸热件-22 ;固定件-5 ;第二洞孔-221 ; 传热部-223 ;中空空间-225 ;灯罩-6 ;散热件_23 ;嵌合部-61 ;第三洞孔-231 ;外壳_7 ;第一扩热部-233 ;容置空间-71 ;第一导热部-234 ;第一开放侧-711 ;组合部-25 ;第二开放侧-712 ;第四洞孔-251 ;承座件-8 ;第二扩热部-253 ;容纳空间-81 ;第二导热部-254 ;电接头-82 ;连接端-255 ;控制电路-9 ;传热件-26。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图2A示,本专利技术一禾中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简称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散热结构2包括一基座20、一吸热件22、一散热件23、一组合部25及一传热件沈,该基座20具有一凹槽202用以容置该吸热件22,且该凹槽202内设有一第一洞孔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该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其设置于该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该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及一传热件,其穿设该第一洞孔、该第二洞孔、该第三洞孔和该第四洞孔,与该基座、该吸热件、该散热件及该组合部相连接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桢,
申请(专利权)人:李彦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