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建民专利>正文

一种湿化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702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化瓶。该湿化瓶包括湿化瓶体、进气导管及移动滑体,其中进气导管设在湿化瓶体的瓶口处,移动滑体设在进气导管内,进气导管的管壁上至少设有一个气孔,所述移动滑体的中心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设有进气开闭装置,移动滑体与进气导管之间设有排气开闭装置,进气导管上端内壁与移动滑体下端外壁具有气流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排气通道可同时开启或关闭,自然状态下进、排气通道同时关闭,使用状态下进、排气通道同时开启,使用时操作简便,密封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输氧抢救或治疗用的湿化瓶,属于湿化瓶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输氧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或抢救手段,广泛用于临床上各类病人。治疗或抢救输入给病人的氧气必须经过湿润处理才能供病人吸入,否则干燥的氧气将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氧气进行湿润处理,通常采用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加湿的方法来进行,干燥的氧气经过湿化液湿润后供病人吸入。目前医院输氧治疗或抢救广泛使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湿化瓶,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湿化瓶通常为重复使用,增加了输氧治疗和抢救中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又因为湿化瓶本身没有密封装置,不能提前加入湿化液,所以在为病人输氧治疗和抢救时,就需要临时向湿化瓶内添加湿化液,因此也增加了输氧的准备时间。不利于病人健康。另外中国专利 (专利号ZL201020275(^8. 3)也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湿化瓶,虽然避免了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而且湿化瓶本身也带有密封装置,储存有湿化液,使用时即插即用,方便快捷,减少了输氧治疗或抢救的准备时间,但是这种湿化瓶的进出气系统结构复杂,生产加工成本高,且密封效果较差,由于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所以不宜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的湿化瓶,本技术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容易推广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化瓶,包括湿化瓶体、进气导管及移动滑体,其中进气导管设在湿化瓶体的瓶口处,移动滑体设在进气导管内,进气导管的管壁上至少设有一个气孔,所述移动滑体的中心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设有进气开闭装置,移动滑体与进气导管之间设有排气开闭装置,进气导管上端内壁与移动滑体下端外壁之间具有气流间隙。进一步地,上述移动滑体中部设有凸肩,上述排气开闭装置至少包括设在进气导管上的密封盖,密封盖设有一通孔,移动滑体穿过通孔,移动滑体与通孔之间留有间隙,移动滑体上的凸肩与密封盖贴合密封。为了密封效果更好,上述凸肩上套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分别与凸肩及密封盖贴合密封。进一步地,上述移动滑体上端设有锥型槽,进气导管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湿化瓶体相通,上述进气开闭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移动滑体的进气通道内的气路密封连杆,气路密封连杆的上端设有气路密封锥体,气路密封锥体与移动滑体上端的锥型槽密封配合,气路密封连杆的下端设有挡块,挡块设有通气孔,气路密封连杆套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设在气路密封连杆下端的挡块上,弹簧的另一端设在气路密封连杆上端的气路密封锥体下方,挡块设在第一凹槽上。本方案中,上述移动滑体上端设有锥型槽,进气导管底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湿化瓶体相通,第一凹槽上套有导向管,上述进气开闭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移动滑体的进气通道内的气路密封连杆,气路密封连杆的上端设有气路密封锥体,气路密封锥体与移动滑体上端的锥型槽密封配合,气路密封连杆的下端设有挡块,挡块设有通气孔,气路密封连杆套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设在气路密封连杆下端的挡块上,弹簧的另一端设在气路密封连杆上端的气路密封锥体下方,挡块设在导向管内,导向管内壁与挡块外壁过盈或间隙配合,导向管外壁与移动滑体内壁间隙配合。上述进气导管内侧设有第二凹槽,为了密封效果更好,第二凹槽上设有第二密封圈。上述湿化瓶体上部设有瓶盖,瓶盖外壁设有出气口,瓶盖与密封盖、移动滑体形成气路密封腔体,出气口与气路密封腔体相通。上述进气导管下端连接有气管。本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气路密封锥体与移动滑体上端的锥型槽密封配合,凸肩与密封盖贴合密封,因此可以在湿化瓶内预先装入湿化液,装入的湿化液在密闭的环境下可长期储存;使用时,在外力向下推动移动滑体,气路密封锥体与移动滑体上端的锥型槽分开,移动滑体下端与进气导管的第二凹槽贴合密封,凸肩与密封盖分离,氧气从锥型槽进入到湿化瓶体内湿化液的液面下方,经过湿化液湿润处理后的氧气从进气导管的管壁上的气孔进入到瓶盖与密封盖、移动滑体形成的气路密封腔体内,最后从出气口排出。本技术通过移动滑体的上下移动,实现同时开启或关闭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使用时,仅需要外力向下推动移动滑体即可开启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卸去外力后,在弹簧作用下,移动滑体自动复位并关闭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使用时操作便利,本技术在凸肩与密封盖之间及移动滑体下端与进气导管的第二凹槽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以致使本技术不管是在使用状态还是自然状态,都保证密封严密。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的湿化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湿化瓶,包括湿化瓶体 1、进气导管3及移动滑体4,其中进气导管3设在湿化瓶体1的瓶口处,移动滑体4设在进气导管3内,进气导管3的管壁上至少设有一个气孔31,所述移动滑体4的中心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设有进气开闭装置5,移动滑体4与进气导管3之间设有排气开闭装置7。本实施例中,进气导管3上端内壁与移动滑体4下端外壁间隙配合。上述移动滑体4中部设有凸肩42,凸肩42上套有第一密封圈44,排气开闭装置7包括设在进气导管3上的密封盖71,密封盖71设有一通孔71a,移动滑体4穿过通孔71a, 移动滑体4与通孔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密封圈44分别与凸肩42及密封盖71贴合密封。上述移动滑体4上端设有锥型槽41,进气导管3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3,第一凹槽 33与湿化瓶体1相通,所述进气开闭装置5包括设置在移动滑体4的进气通道内的气路密封连杆M,气路密封连杆M的上端设有气路密封锥体51,气路密封锥体51与移动滑体4 上端的锥型槽41密封配合,气路密封连杆M的下端设有挡块52,挡块52设有通气孔52a, 气路密封连杆M套有弹簧53,弹簧53的一端设在气路密封连杆M下端的挡块52上,弹簧 53的另一端设在气路密封连杆M上端的气路密封锥体51下方,与移动滑体4内部接触,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挡块52设在第一凹槽33上。上述进气导管3内侧设有第二凹槽32,第二凹槽32上设有第二密封圈43 ;湿化瓶体1上部设有瓶盖10,瓶盖10外壁设有出气口 2,瓶盖10与密封盖71、移动滑体4形成气路密封腔体11,出气口 2与气路密封腔体11相通。上述进气导管3下端连接有气管6。本技术在未被使用情况下(即自然状态下),气路密封连杆讨上端的气路密封锥体51在弹簧53作用下紧压在移动滑体4上端的锥型槽41内,从而对进气通道进行密封, 同时移动滑体4中部的凸肩42也在弹簧53的作用下紧压在密封盖71下方,凸肩42与密封盖7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44密封,从而将排气通道进行密封。这种情况下,装入在湿化瓶体1内的湿化液就处于被密封的状态,不会造成泄漏,不会被外界污染。因此可以实现向湿化瓶体1内预先装入湿化液,从而可以简化输氧治疗或抢救的操作步骤,达到缩短输氧治疗或抢救准备时间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一次性使用。本技术在使用时,出气口 2与输送氧气给病人的吸氧管相连接,瓶盖10的上端与氧气吸入器相连接,氧气吸入器与瓶盖10可以快速接头和快速插头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纹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化瓶,包括湿化瓶体(1)、进气导管(3)及移动滑体(4),进气导管(3)设在湿化瓶体(1)的瓶口处,移动滑体(4)设在进气导管(3)内,进气导管(3)的管壁上至少设有一个气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滑体(4)的中心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设有进气开闭装置(5),移动滑体(4)与进气导管(3)之间设有排气开闭装置(7),所述进气导管(3)上端内壁与移动滑体(4)下端外壁之间具有气流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史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