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672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和埋设在管体管壁内的冲洗导管和注气导管,管体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套管气囊通过位于注气导管前端的出气口与注气导管连通,出气口开设在位于气囊内的管体的外壁上,注气导管的后端通过软管连接阀门,阀门与软管之间设置有球囊,所述球囊与一用于测定球囊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
技术介绍
在医院临床抢救或治疗工作中,环甲膜切开术是建立人工气道所采用的简洁、迅速、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使用的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虽解决了患者气道的通畅问题,但对于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后,因气囊压力过大而导致气管内壁出现并发症的后果通常预计不足。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采取对气管套管气囊每隔4小时放气15分钟的做法。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由于是人工多次、反复操作,因此不能定量地保证每次充气时气囊压力的合适及准确,容易出现差错,严重影响呼吸机的正常功能,甚至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医用气管套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和埋设在管体管壁内的冲洗导管和注气导管,管体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套管气囊通过位于注气导管前端的出气口与注气导管连通,出气口开设在位于气囊内的管体的外壁上,注气导管的后端通过软管连接阀门,阀门与软管之间设置有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与一用于测定球囊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上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装置为一压力计,压力计通过气管与球囊连接。上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由显示单元和设置在球囊内的压力传感器构成,显示单元由显示器和与显示器连接的控制器构成,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球囊连接有压力监测装置,通过监测球囊内气体压力来持续监测套管气囊的压力,使套管气囊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只有在压力监测装置所显示的压力超出安全范围时才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从而取消了由人工对气囊定时交替充气和放气的操作,由于保证套管气囊的压力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因此可避免病人气管的受压部位出现并发症;(2)本技术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力。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CN 202128792 U说明书2/2页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I-管体;4-冲洗导管;7-球囊;9-1-压力传感器10-软管。2-套管气囊 5-阀门;8-压力计;9-2-控制器3-注气导管 6-出气口; 9-显示单元 9-3-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1和埋设在管体1管壁内的冲洗导管4和注气导管3,管体1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2,套管气囊2通过位于注气导管3前端的出气口 6与注气导管3连通,出气口 6开设在位于气囊2内的管体1的外壁上, 注气导管3的后端通过软管10连接阀门5,阀门5与软管10之间设置有球囊7,所述球囊 7与一用于测定球囊7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所述压力监测装置为一压力计8, 压力计8通过气管与球囊7连接。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1和埋设在管体1管壁内的冲洗导管4和注气导管3,管体1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2,套管气囊2通过位于注气导管3前端的出气口 6与注气导管3连通,出气口 6开设在位于气囊2内的管体1的外壁上,注气导管3的后端通过软管10连接阀门5,阀门5与软管10之间设置有球囊7,所述球囊7与一用于测定球囊7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由显示单元9和设置在球囊7内的压力传感器9-1构成,显示单元9由显示器9-3和与显示器9-3 连接的控制器9-2构成,压力传感器9-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9-2连接。本技术工作时,首先由医务人员按临床常规气管切开方法切开气管,放置本气管套管,然后将无菌注射器与阀门5连接,通过注气导管3为套管气囊2充气。由于套管气囊2与球囊7相通,二者内部的气体等压,因此在实施充气时,医护人员只需监视与球囊 7相连接的压力监测装置的数值变化,当显示数值进入预设安全范围后即可停止充气,此刻压力监测装置所显示的压力值即球囊7内气体的压力,亦即套管气囊2内的气体压力。在本气管套管工作期间,无需定时对套管气囊2进行充、放气操作,只是当压力监测装置所显示数值不在上述安全范围内时才对套管气囊2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1)和埋设在管体(1)管壁内的冲洗导管(4)和注气导管(3),管体(1)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O),套管气囊( 通过位于注气导管⑶前端的出气口(6)与注气导管(3)连通,出气口(6)开设在位于气囊(2)内的管体 (1)的外壁上,注气导管(3)的后端通过软管(10)连接阀门(5),阀门(5)与软管(10)之间设置有球囊(7),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7)与一用于测定球囊(7)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装置为一压力计(8),压力计(8)通过气管与球囊(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由显示单元(9)和设置在球囊(7)内的压力传感器(9-1)构成,显示单元(9)由显示器(9-3) 和与显示器(9- 连接的控制器(9- 构成,压力传感器(9-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9-2) 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和埋设在管体管壁内的冲洗导管和注气导管,管体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套管气囊通过位于注气导管前端的出气口与注气导管连通,出气口开设在位于气囊内的管体的外壁上,注气导管的后端通过软管连接阀门,阀门与软管之间设置有球囊,所述球囊与一用于测定球囊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力。文档编号A61M16/04GK202128792SQ20112024522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余厚友, 刘传明, 喻贵苗, 尹文, 王玉同, 王肖, 郝璐, 黄杨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用气管套管,包括管体(1)和埋设在管体(1)管壁内的冲洗导管(4)和注气导管(3),管体(1)前端的外圆上套装有套管气囊(2),套管气囊(2)通过位于注气导管(3)前端的出气口(6)与注气导管(3)连通,出气口(6)开设在位于气囊(2)内的管体(1)的外壁上,注气导管(3)的后端通过软管(10)连接阀门(5),阀门(5)与软管(10)之间设置有球囊(7),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7)与一用于测定球囊(7)内气体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璐尹文王玉同黄杨余厚友刘传明王肖喻贵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