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炸锅,包括设置有锅胆的主体,在锅胆内安装有可通过电机自动装卸油的滚筒式炸篮组件,其滚筒式炸篮组件包括上下开合连接的上炸篮和下炸篮,滚筒式炸篮组件上设置有转动轴与电机耦合连接,滚筒式炸篮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有把手组件。上、下炸篮两者内壁底部分别设置有阻挡块。两者一侧的开口边缘上分别延伸出对称的装油铲,另外一侧的开口边缘分别与两者的装油铲扣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滚筒式炸篮组件通过电机的转动而转动,其可从锅胆底部往滚筒式炸篮组件内装油,再把油均匀洒淋到食物上,其工作油耗量比传统油炸锅大大降低,而且预热快能耗低,烹饪效率高,废油排放小,节约使用成本,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理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炸锅。
技术介绍
常规结构油炸锅是带有一个专门用于盛油的容器,并附带一个专门装待炸食物的篮子或容器,先装入推荐容量的油后,加热预热一定时间后,再放入待炸食物完成油炸过程。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01481152U于2010年5月沈日公开了一种新型油炸锅,包括外壳、锅体、油炸网、电热器和机头装置,锅体安装在外壳内,电热器靠近锅体内的底部,电热器的两端与安装在外壳内的机头装置连接,油炸网放置在所述的锅体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锅体的底端装有一个滤油装置,在该滤油装置的下方装有接油盒,该接油盒滑动插入所述的外壳下部的对应空间内。由于油炸的过程为食物浸入高温油中进行烹饪,采用此种结构的油炸锅存在以下不足油炸过程必须装入大量的油,成本高,为了节省成本,用户选择将用过的油倒出重复使用,油中的食物残渣无法彻底分离,用过的油放久了变黑发臭,炸出的食物变味,缺乏新鲜感。油炸过程因食物泡在油中,食物的水分分解过程产生大量油烟冒出,易伤人烫手,完成油炸过程后锅内的油仍处于100度以上的高温,移动机器及倒出容器内的油非常危险,必须要等油完成冷却后才能完成倒油及移动机器的过程,而热油完全冷却约需4-5小时。完全浸入油中的油炸过程完成后必须将附在食物表面的油滤掉,此过程虽然能滤掉大部分的油,但不能将食物间的油完全滤完,从而在移出食物时残余的油易滴在机器或工作台上。浸入油中的油炸过程因是完全泡在油中进行,炸出的食物口感油腻, 太多油脂的摄入对身体健康不利。浸入油中的油炸过程更类似煮制过程,食物脆性不足,比较松软,口感不好。因结构限制,只能炸制食物,功能相对单一。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使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清洁方便的油炸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油炸锅,包括设置有锅胆的主体,在所述锅胆内安装有可通过电机自动装卸油的滚筒式炸篮组件,其结构特征是滚筒式炸篮组件包括上下开合连接的上炸篮和下炸篮,滚筒式炸篮组件上设置有转动轴与电机耦合连接,滚筒式炸篮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有把手组件。所述上炸篮和下炸篮均呈半圆筒状,两者的圆底一端通过铰链开合连接,转动轴设置在下炸篮对应铰链的一端,并伸出锅胆,下炸篮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可插接在锅胆内壁的圆锥形转动头。所述上炸篮和下炸篮的圆弧形内壁底部分别设置有阻挡块,阻挡块分别把上炸篮和下炸篮的圆弧形内壁分成两半,上炸篮与下炸篮相反一半的圆弧形内壁上布满卸油孔。所述上炸篮和下炸篮布满卸油孔一侧的开口边缘上分别延伸出对称的装油铲,装油铲上布满装油孔,上炸篮和下炸篮另外一侧的开口边缘分别与下炸篮和上炸篮的装油铲扣合连接,上炸篮与下炸篮之间错位开合连接。所述锅胆一侧对应转动头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圆锥形转动槽,另外一侧对应转动轴设置有开槽,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主体和锅盖上对应转动轴的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盖锁。所述滚筒式炸篮组件通过转动轴上设置的传动组件与电机耦合连接,把手组件可分离设置在转动轴的末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插接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传动轴卡紧套接在转动轴上,电机上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和传动齿轮对应上炸篮的顶部开口开有键槽,键槽内设置有可轴向推动的闭合锁,闭合锁靠近上炸篮的一端设置有锁舌,另外一端设置有推块,下炸篮对应闭合锁的锁舌设置有锁扣。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可与转动轴插接的把手主体,把手主体对应转动轴设置有可插进其内部的插头,把手主体上设置有按键,按键一端伸进把手主体内部,并与之转动连接, 另外一端伸进插头内部,并设置有可凸出插头的把手锁扣,转动轴上对应把手锁扣设置有扣位,按键与把手主体之间还连接有弹簧。所述主体通过转轴铰接有可盖住锅胆的锅盖,锅胆底部连接有发热组件和温控器。本技术的锅胆内设置有可拆卸的滚筒式炸篮组件,其通过电机的转动而转动,其装油铲可从锅胆底部往滚筒式炸篮组件内装油,再把油均勻洒淋到食物上,其工作油耗量比传统油炸锅大大降低,而且预热快能耗低,烹饪效率高,废油排放小,节约使用成本, 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理念。其同时具有设计简单合理、使用安全可靠、清洁方便、适用于不同外形结构的油炸锅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滚筒式炸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油炸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锅盖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把手组件与滚筒式炸篮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图6为把手组件与滚筒式炸篮组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图7为滚筒式炸篮组件打开状态的机构示意图。图8为滚筒式炸篮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为滚筒式炸篮组件的又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为主体,1. 1为盖锁,2为锅盖,3为转轴,4为锅胆,4. 1为转动槽,4. 2为开槽,5为发热组件,6为滚筒式炸篮组件,6. 1为上炸篮,6. 11为锁扣,6. 2为下炸篮,6. 21为转动头,6. 22为转动轴,6. 221为扣位,6. 23为传动齿轮,6. M为传动轴,6. 25为闭合锁,6. 3 为铰链,6. 4为卸油孔,6. 5为装油铲,6. 51为装油孔,6. 6为阻挡块,7为电机,7. 1为驱动齿轮,8为密封圈,9为把手组件,9. 1为按键,9. 11为把手锁扣,9. 2为把手主体,9. 4为插头, 9. 5为弹簧,10为温控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9,本油炸锅,包括设置有锅胆4的主体1,在所述锅胆4内安装有可通过电机7自动装卸油的滚筒式炸篮组件6,其滚筒式炸篮组件6包括上下开合连接的上炸篮6. 1和下炸篮6. 2,滚筒式炸篮组件6上设置有转动轴6. 22与电机7耦合连接,滚筒式炸篮组件6可分离地连接有把手组件9。参见图1、图2,上炸篮6. 1和下炸篮6. 2均呈半圆筒状,两者的圆底一端通过两组铰链6. 3开合连接,转动轴6. 22设置在下炸篮6. 2对应铰链6. 3的一端,并伸出锅胆4,下炸篮6. 2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可插接在锅胆4内壁的圆锥形转动头6. 21。参见图8、图9,上炸篮6. 1和下炸篮6. 2的圆弧形内壁底部分别设置有阻挡块 6. 6,阻挡块6.6分别把上炸篮6. 1和下炸篮6. 2的圆弧形内壁分成两半,上炸篮6. 1与下炸篮6. 2相反一半的圆弧形内壁上布满卸油孔6. 4。上炸篮6. 1和下炸篮6. 2布满卸油孔6. 4 一侧的开口边缘上分别延伸出对称的装油铲6. 5,装油铲上布满装油孔6. 51,上炸篮6. 1和下炸篮6. 2另外一侧的开口边缘分别与下炸篮6. 2和上炸篮6. 1的装油铲6. 5扣合连接, 上炸篮6. 1与下炸篮6. 2之间错位开合连接。参见图1、图3、图4,锅胆4 一侧对应转动头6. 21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圆锥形转动槽 4. 1,另外一侧对应转动轴6. 22设置有开槽4. 2,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主体1和锅盖2 上对应转动轴6. 22的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盖锁1. 1。滚筒式炸篮组件6通过转动轴6. 22上设置的传动组件与电机7耦合连接,把手组件9可分离设置在转动轴6. 22的末端。参见图1-图4,传动组件包括插接在传动轴6. 24上的传动齿轮6. 23,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炸锅,包括设置有锅胆(4)的主体(1),在所述锅胆(4)内安装有可通过电机(7)自动装卸油的滚筒式炸篮组件(6),其特征是滚筒式炸篮组件(6)包括上下开合连接的上炸篮(6.1)和下炸篮(6.2),滚筒式炸篮组件(6)上设置有转动轴(6.22)与电机(7)耦合连接,滚筒式炸篮组件(6)可分离地连接有把手组件(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周林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