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95329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它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桁架平台搭设;4、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等步骤。它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施工位置,由于从中央大厅底层到顶部一般都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属于大空间,超高的施工部位,传统的施工方法是用脚手架从底层开始落地满堂搭设,一直搭设到顶部的操作面,这种施工方法不仅材料 (脚手架)用量大,工人搭设的工作量也很大,施工速度慢,很难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它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桁架平台 1和电动升降平台2组成,桁架平台1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2,电动升降平台2与桁架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的桁架平台1包含桁架次梁1-1和桁架主梁1-2,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1-1与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2包含立柱2-1、三角梁2-2、电机2-3、底座2-4和附墙杆 2-5,立柱2-1垂直设置在底座2-4上,电机2-3设置在立柱2_1的一侧,立柱2_1的侧面均勻设置有数个附墙杆2-5,三角梁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并与桁架主梁 1-2固定连接成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 桁架平台搭设;4、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9、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10、操作面铺设脚手板;11、桁架平台的拆除,桁架平台下降。本专利技术通过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并在桁架平台1的下方安装防护网3,组成一个可升降的桁架平台,用以提供操作人员在桁架上施工。 通过电机2-3能将三角梁2-2沿着立柱2-1升降,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后,桁架平台1便能够往上提升;桁架平台1提升到位后,通过钢丝绳一边与建筑结构固定,另一边与桁架平台1连接卸荷,再在桁架平台1上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一个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即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建筑结构顶部的施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桁架平台搭设速度快,方便可靠;2、利用电动升降平台将桁架平台提升至需要操作的顶部,提升效率高,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人搭架子的工作量;3、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动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图14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桁架平台1和电动升降平台2组成,桁架平台1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有电动升降平台2,电动升降平台2与桁架平台 1固定连接。所述的桁架平台1包含桁架次梁1-1和桁架主梁1-2,水平设置的桁架次梁1-1与垂直设置的桁架主梁1-2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2包含立柱2-1、三角梁2-2、电机2_3、底座2_4和附墙杆 2-5,立柱2-1垂直设置在底座2-4上,电机2-3设置在立柱2_1的一侧,立柱2_1的侧面均勻设置有数个附墙杆2-5,三角梁2-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柱2-1的一侧,并与桁架主梁 1-2固定连接成为一体。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放置位置按设计要求要在设备所搭设脚手架位置的上方,不设置内侧防护装置。为了便于顶部采光棚装修,需要在电动施工平台上搭设一供人员操作的桁架施工平台;3、桁架平台搭设桁架平台设计分主梁次梁,主梁用钢管及螺纹钢焊接成,主梁与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卡在平台三角梁上,焊接位置留有间隙,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主梁钢管对接时,内部加内芯管焊接,接头处下部焊接螺纹钢, 次梁用钢管通过钢管扣件与主梁搭设成一体形成一个桁架平台,次梁长度方向钢管搭接用不少于4个扣件连接,次梁的上下钢管之间用钢管焊接;4、静载试验在桁架平台的中心位置用脚手板搭设,并放置水泥袋;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提升实验完成后,必须检查桁架主梁与电动平台三角梁连接处有无变形情况,检查主梁次梁有无变形情况,检查电动平台三角梁与立柱导向是否正常,检查电机是否过热(判断是否超负荷运转)。如果以上检查均正常视为提升实验合格;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9、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10、操作面铺设脚手板;11、桁架平台的拆除,桁架平台下降。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并在桁架平台1的下方安装防护网3,组成一个可升降的桁架平台,用以提供操作人员在桁架上施工。通过电机2-3能将三角梁2-2沿着立柱2-1升降,桁架主梁1-2与电动升降平台 2的三角梁2-2连成一体后,桁架平台1便能够往上提升;桁架平台1提升到位后,通过钢丝绳一边与建筑结构固定,另一边与桁架平台1连接卸荷,再在桁架平台1上用钢管脚手架搭设一个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即可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建筑结构顶部的施工。本具体实施方式能为高空间顶部施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与传统落地满搭脚手架的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具有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不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也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实施例本实施例建筑中央大厅从第五层一直到顶部是14. 9米X21米的高空天井,除了有三面要做结构柱子的贴砖装修,另一面为墙面做浮雕装饰以外,它的一个装修难点是顶部采光棚要做装饰工程,从第五层楼面到顶部采光棚近70米高,如果按普通的满堂架脚手架方案,所需脚手架数量较大,差不多需要200多吨,并且搭设时间长,满足不了工期要求。本实施例是利用在已搭设的电动施工平台,在21米长方向的4台机组的平台梁上,用Φ48钢管搭设1米高的桁架平台,搭设完成后通过电动施工平台将Φ48钢管搭设的桁架平台按要求逐步提升至顶部,每边用6根共12根钢丝绳将桁架平台固定卸荷,钢丝绳固定在顶部环梁上,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用Φ48钢管及钢管扣件搭设上部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完成顶部采光棚的装修施工。桁架平台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由于本次施工在5层以上搭设平台,所以要在5层以下的设备层电动平台相应的基础位置搭设脚手架卸荷,如图6、图7。2、在第5层放置施工平台底座调整好水平度,放置位置按设计要求要在设备所搭设脚手架位置的上方。平台距施工墙面距离为安全距离300MM,不设置内侧防护装置。施工平台位置如图8,为了便于顶部采光棚装修,需要在电动施工平台上搭设一供人员操作的桁架施工平台。3、桁架平台的方案设计桁架平台设计分主梁次梁,主梁用Φ48钢管及Φ22螺纹钢焊接成,如图9,主梁与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卡在平台三角梁上,焊接位置留有50mm间隙,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施工方法为:1、搭设脚手架;2、放置施工平台底座,并调整好水平度;3、桁架平台搭设;4、静载试验;5、提升实验;6、设备检查;7、现场提升;8、用斜拉钢丝绳将桁架平台进行固定卸荷;9、桁架平台提升到位后,通过钢管将桁架平台与结构柱子进行拉接固定,然后再在桁架平台上搭设人员上部操作平台;10、操作面铺设脚手板;11、桁架平台的拆除,桁架平台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传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河模板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