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桂盛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923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芯棒、固定在绝缘芯棒顶端的金属支承头、固定在绝缘芯棒底端的金属固定脚、和固定在绝缘芯棒外壁上的防爬电绝缘套;所述防爬电绝缘套上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式绝缘伞裙;所述复合式伞裙包括从防爬电绝缘套外周壁上凸出而形成的环状基区以及从环状基区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管状遮雨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独特的伞裙结构设计,在暴雨下,也能保证伞裙体管状遮雨区处于干燥的状态,因此有效保证其防爬电性能,不易发生事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金具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
技术介绍
复合绝缘子是由芯棒、芯棒两端的连接金具、芯棒外包覆的绝缘护套和伞裙组成, 新兴的复合绝缘子因其质轻高强、电性能好、易于维护等优点被电力系统广泛使用。现有的复合绝缘子的伞裙型式都是属于“上、下结构”,现有伞裙的伞裙体是以中线为单一直线段的、有一定厚度的截面的回转体,伞裙体的顶部与护套相连并以小于30度的倾斜角向外延伸,伞裙体的绝缘外表面由上表面和下表面构成,上下表面的倾斜角一般为18度或10度。这种传统的伞裙体,由于倾斜角较小,雨水会打湿全部伞裙体,包括伞裙以下的部分,导致其整体防爬电性能大幅度降低,容易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佳防爬电性能的复合绝缘子。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芯棒、固定在绝缘芯棒顶端的金属支承头、固定在绝缘芯棒底端的金属固定脚、和固定在绝缘芯棒外壁上的防爬电绝缘套;所述防爬电绝缘套上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式绝缘伞裙;所述复合式伞裙包括从防爬电绝缘套外周壁上凸出而形成的环状基区以及从环状基区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管状遮雨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基区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状导向凸台;所述管状遮雨区与第一环状导向凸台之间留有间隙,且管状遮雨区的高度大于第一环状导向凸台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状基区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管状遮雨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状遮雨区的底端外周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帽檐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帽檐区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状导向凸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状遮雨区与绝缘套外周壁之间还设有从环状基区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用于增加爬距的管状增爬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状增爬区的高度小于管状遮雨区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状遮雨区的高度大于环状基区的半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式绝缘伞裙设置在绝缘套的中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式绝缘伞裙的数量是两个。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独特的伞裙结构设计,在暴雨下,也能保证伞裙体管状遮雨区处于干燥的状态,因此有效保证其防爬电性能,不易发生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复合绝缘子的一种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绝缘芯棒1,支承头2,固定脚3,防爬电绝缘套4,绝缘伞裙5,环状基区6,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管状遮雨区7,帽檐区71,第二环状导向凸台72,管状增爬区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和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复合绝缘子的一种剖视图。本实施例是一种复合针式绝缘子,见图1和图2,包括绝缘芯棒1、固定在绝缘芯棒 1顶端的金属支承头2、固定在绝缘芯棒1底端的金属固定脚3、和固定在绝缘芯棒1外壁上的防爬电绝缘套4 ;所述防爬电绝缘套4上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式绝缘伞裙5。所述复合式伞裙5设置在绝缘套4的中部,包括从防爬电绝缘套4外周壁上凸出而形成的环状基区6以及从环状基区6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管状遮雨区7。所述环状基区6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 ;所述管状遮雨区7 与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之间留有间隙,且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大于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 的高度。该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能够将落到环状基区6上的雨水直接排出,防止其流至管状遮雨区7上。所述管状遮雨区7的底端外周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帽檐区71。所述帽檐区71 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状导向凸台72。该帽檐区71及第二环状导向凸台72能够将落到管状遮雨区7外壁上的雨水直接排出,防止其流至管状遮雨区7的内壁上。所述管状遮雨区7与绝缘套外周壁之间还设有从环状基区6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用于增加爬距的管状增爬区8。所述管状增爬区8的高度小于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管状增爬区8用于增加爬距,且由于管状增爬区8的高度小于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隐藏于管状遮雨区7内,从而避免雨水溅落至其上,保证防爬电性能。所述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大于环状基区6的半径。该种结构能够较好的对管状遮雨区的内壁进行防护,保证其处于无水干燥状态。本实施例的优点是在暴雨下,也能保证伞裙体管状遮雨区处于干燥的状态,因此有效保证其防爬电性能,不易发生事故。(实施例2)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3,所述环状基区6的外侧端不再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而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管状遮雨区7。本实施例的优点是易于制造。(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复合式绝缘伞裙5的数量是两个。 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芯棒(1)、固定在绝缘芯棒(1)顶端的金属支承头O)、 固定在绝缘芯棒(1)底端的金属固定脚(3)、和固定在绝缘芯棒(1)外壁上的防爬电绝缘套;所述防爬电绝缘套(4)上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式绝缘伞裙(5);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伞裙( 包括从防爬电绝缘套(4)外周壁上凸出而形成的环状基区(6)以及从环状基区(6)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管状遮雨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区(6)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所述管状遮雨区(7)与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之间留有间隙,且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大于第一环状导向凸台(61)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区(6)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管状遮雨区(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遮雨区(7)的底端外周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的帽檐区(7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区(71)的外侧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状导向凸台(7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遮雨区(7)与绝缘套外周壁之间还设有从环状基区(6)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用于增加爬距的管状增爬区(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增爬区(8)的高度小于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遮雨区(7)的高度大于环状基区(6)的半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绝缘伞裙( 设置在绝缘套的中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绝缘伞裙( 的数量是两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芯棒、固定在绝缘芯棒顶端的金属支承头、固定在绝缘芯棒底端的金属固定脚、和固定在绝缘芯棒外壁上的防爬电绝缘套;所述防爬电绝缘套上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式绝缘伞裙;所述复合式伞裙包括从防爬电绝缘套外周壁上凸出而形成的环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绝缘芯棒(1)、固定在绝缘芯棒(1)顶端的金属支承头(2)、固定在绝缘芯棒(1)底端的金属固定脚(3)、和固定在绝缘芯棒(1)外壁上的防爬电绝缘套(4);所述防爬电绝缘套(4)上设有至少一个复合式绝缘伞裙(5);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伞裙(5)包括从防爬电绝缘套(4)外周壁上凸出而形成的环状基区(6)以及从环状基区(6)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管状遮雨区(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桂盛朱晓旺朱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朱桂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