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在马达及冲头单元之间设置减速齿轮组进行传动,减速齿轮组配合设置有省力连杆。省力连杆能放大马达的输出扭矩再驱动冲头单元,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降低马达输出的扭矩,进而降低马达的生产成本,提高马达的使用寿命,并能节省能源及增加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机。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自动化的生产才能带来符合需求的经济效益,不仅是加工上的自动化,加工流程的所有工序也都迈向自动化。以现有冲压机来说,现有冲压机是一种非常快速又便利的成型工具,而可冲制的产品更是多样,以现有伺服冲压机来说,为了取代现有冲压机中的飞轮,会配合大扭矩的马达进行驱动,然而,大扭矩的马达虽然能取代现有伺服冲压机中的飞轮,相同地,该马达因要有大扭矩的输出,马达的寿命也是较短的,且同样地,该马达更必须耗费非常大的电力驱动,因此,使用该马达的成本及后续的维修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压机,能降低马达输出扭矩,进而延长马达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并能节省能源及增加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冲压机,包含一冲头单元,包含一曲轴以及和所述曲轴连动的一冲头。一传动单元,包含一减速齿轮组、一省力连杆以及一马达; 所述马达经由所述减速齿轮组及所述省力连杆与所述冲头单元驱动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经由所述省力连杆与所述冲头单元的所述曲轴驱动连接。所述省力连杆包含一套接件以及一连杆件;所述套接件与所述连杆件的一端枢接,所述套接件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曲轴穿出所述减速齿轮组的一端,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所述减速齿轮组上。所述马达与所述减速齿轮组驱动连接。一刹车器,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设置。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减速齿轮组包含一第一齿轮、一第二齿轮以及一第三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三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三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所述冲头单元的所述曲轴上、且所述曲轴的轴线和所述第一齿轮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曲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经由所述省力连杆与所述曲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之间以一连轴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曲轴的一端是由所述第一齿轮的偏心位置穿出,即所述曲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齿轮的位置为所述第一齿轮的偏心位置。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套接件是套接于所述曲轴穿出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且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上。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马达一端具有一旋动的马达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马达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刹车器设置于所述马达齿轮和所述马达的设置所述马达齿轮的一端的端面之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减速齿轮组的所述连轴一端穿出所述第三齿轮,所述刹车器设置于所述连轴穿出第三齿轮的一端。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刹车器设置于所述马达设置所述马达齿轮的另一端。本技术通过设置于所述冲头单元与所述马达之间的所述减速齿轮组能达到减速及传动的功能,而设置于所述减速齿轮组上的省力连杆则能放大马达的扭矩输出,如此就能降低马达输出的扭矩,进而降低马达的生产成本,提高马达的使用寿命,并能节省能源及增加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冲压机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冲压机的侧视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冲压机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冲压机的侧视平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冲压机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冲压机的侧视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冲压机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和侧视平面图。本技术实施例一冲压机包括一冲头单元10,包含一曲轴11连动一冲头12进行上下的冲击动作。一传动单元,包含一减速齿轮组20、一省力连杆30以及一马达40,所述传动单元的所述马达40经由所述减速齿轮组20及所述省力连杆30驱动该冲头单元10。所述减速齿轮组20,通过所述省力连杆30与所述冲头单元10的曲轴11驱动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20包含一第一齿轮21、一第二齿轮22以及一第三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1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三齿轮23的齿数,所述第三齿轮23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22 的齿数,所述第一齿轮21套接于所述冲头单元10的所述曲轴11与所述冲头单元10连动, 且所述曲轴11的一端由所述第一齿轮21的偏心位置穿出,而所述第二齿轮22与所述第一齿轮21啮合,而所述第二齿轮22与所述第三齿轮23之间再以一连轴M连接。所述省力连杆30包含一套接件31以及一连杆件32,所述套接件31与所述连杆件32的一端枢接,而所述套接件31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曲轴11穿出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一端,所述连杆件32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21,则当所述减速齿轮组20的所述第一齿轮21转动便能驱动所述省力连杆30的所述连杆件32,所述连杆件32带动所述套接件 31驱动所述曲轴11,通过所述曲轴11的传动带动所述冲头单元10形成上下的冲击动作。所述马达40 —端具有一旋动的马达齿轮41,而所述减速齿轮组20的所述第三齿轮23与所述马达40的所述马达齿轮41啮合,则所述马达40旋动会经由所述马达齿轮41、 所述第三齿轮23、所述第二齿轮22及所述第一齿轮21驱动所述冲头单元10,且由于所述减速齿轮组20的齿数关系而产生减速作用。—刹车器50,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所述刹车器50是设置于所述马达40与所述马达齿轮41之间进而可对该传动单元产生刹车作用。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冲压机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和侧视平面图。本技术实施例二和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刹车器50的设置位置不同,具体为所述减速齿轮组20的连轴M —端穿出所述第三齿轮23,而所述刹车器50则设置于所述连轴M穿出第三齿轮23的一端,同样地也可对该传动单元形成刹车作用。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冲压机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和侧视平面图。本技术实施例二和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刹车器50的设置位置不同,具体为所述刹车器50是设置于所述马达40设置所述马达齿轮41的另一端, 同样地,所述刹车器50也就能对所述传动单元形成刹车作用。以上为本技术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关系,而使用时,由所述马达40驱动旋转, 而所述马达40藉由所述马达齿轮41经由啮合的第三齿轮23传动至所述传动单元,而所述第三齿轮23藉由所述连轴M传动至所述第二齿轮22,而所述第二齿轮22再传动至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带动设置其上的所述省力连杆30的所述连杆件32,而所述连杆件32带动与其枢接的所述套接件31,所述套接件31再经由偏心设置的所述曲轴 11,使所述曲轴11带动所述冲头单元10的所述冲头12产生上下的冲压动作。所述刹车器 50则可依需求对所述传动单元进行刹车的控制动作。所述减速齿轮组20的所述第一齿轮 21上因设置了所述省力连杆30,所述省力连杆30可放大输出扭矩,则就能降低该马达40 的输出扭矩需求。如此,不仅能够延长所述马达40的使用寿命,又能降低所述马达40的制造成本,更能降低能源使用的需求,提升经济效益。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冲头单元,包含一曲轴以及和所述曲轴连动的一冲头;一传动单元,包含一减速齿轮组、一省力连杆以及一马达;所述马达经由所述减速齿轮组及所述省力连杆与所述冲头单元驱动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经由所述省力连杆与所述冲头单元的所述曲轴驱动连接;所述省力连杆包含一套接件以及一连杆件;所述套接件与所述连杆件的一端枢接,所述套接件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曲轴穿出所述减速齿轮组的一端,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所述减速齿轮组上;所述马达与所述减速齿轮组驱动连接;一刹车器,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仁,白国勋,黄玺文,
申请(专利权)人:金丰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