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7237 阅读:5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内设置有定模模芯,所述动模内设置有动模模芯,所述定模模芯和动模模芯上设置有八个型腔,所述每个型腔对应设置有一个潜伏式浇口,所述潜伏式浇口连接顶杆,所述顶杆与产品的连接面上设置有顶杆浇口,所述顶杆浇口在产品表面上设置成凹槽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进胶方式由传统的直浇口进浇改为潜伏式点浇口进浇方式,可以更好的解决产品浇口流纹、熔接痕等直浇口注射发生的不良;流道采用平衡布置设计,模具各处进胶一致,模腔内压较均匀,从而可以保证注射坯件密度及单重的稳定性,烧结时每个型腔出来的产品尺寸的一致性也会更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粉末注射成形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
技术介绍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是近年来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项新的成形技术,其优势在与能够形成任意形状复杂的小型零部件,且制品各个部位密度均勻,性能优异。通用的工艺流程为将微细的金属粉末与有机黏结剂均勻混合成为具有流变性的物质,采用先进的注射机注入具有零件形状的模腔形成坯件,新技术脱除黏结剂并经烧结,使其高度致密成为金属制品,这其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就是利用模具获取特定形状,这与塑料注塑模具有很多相似处。但凹凸轮的结构特征比较特殊,为圆形外体中间有通孔。进行模具设计时,正常的模具设计方法是选定一个侧面,在其上开设直浇口进料,这样制造的模具进行粉末注射成形时,存在两点致命缺陷1)交口处产生黑色流纹,烧结后基体工作面上呈现非常明显的条纹,严重影响外观和使用,甚至会出现开裂问题;幻产品在浇口远侧及通孔内壁会出现熔接痕、欠注及缩水等注射缺陷,导致产品生产率低,且产品质量不稳定,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口潜伏式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动模和定模之间设置为分型面,所述定模内设置有定模模芯,所述动模内设置有动模模芯,所述定模模芯和动模模芯上设置有八个型腔,所述每个型腔对应设置有一个潜伏式浇口,所述潜伏式浇口连接顶杆,所述顶杆与产品的连接面上设置有顶杆浇口,所述顶杆浇口在产品表面上设置成凹槽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进一步包括所述型腔上还设置有主流道和分流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进一步包括所述顶杆浇口直径为0. 8mm-l. 0mm。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进一步包括所述凹槽深0. 1-0. 12mm。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浇口套口径为3. 5-4mm,锥度为3_4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潜伏式浇口向下倾斜60-65度,所述浇口角为25-30度。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进胶方式由传统的直浇口进胶改为潜伏式点浇口进胶方式,可以更好的解决产品浇口流纹、熔接痕等直浇口注射发生的不良;流道设计采用平衡布置设计,模具各处进胶一致,模腔内压力较均勻,从而可以保证注射坯件密度及单重的稳定性,烧结时每个型腔出来的产品尺寸的一致性也会更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模芯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潜伏式浇口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定模,2、动模,3、分型面,4、定模模芯,5、动模模芯,6、型腔,7、潜伏式浇口,8、顶杆,9、产品,10、顶杆浇口,11、料杆,12、主流道,13、分流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3所示的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包括定模 1和动模2,所述动模1和定模2之间设置为分型面3,所述定模1内设置有定模模芯4,所述动模2内设置有动模模芯5,所述定模模芯4和动模模芯5上设置有八个型腔6,所述每个型腔6对应设置有一个潜伏式浇口 7,所述潜伏式浇口 7连接顶杆8,所述顶杆8与产品 9的连接面上设置有顶杆浇口 10,所述顶杆浇口 10在产品9的表面上设置成凹槽形。如图2所示,所述模具模芯上设置有八个型腔6,每个型腔6对应有一个潜伏式浇口 7,喂料通过浇口套进入到主流道12、分流道13和潜伏式浇口 7,然后注入到型腔6内成型。这样一来,进浇方式由传统的直浇口进浇改为潜伏式点浇口进胶方式,浇口在产品底面,远离了工作面,黑纹即使产生也不会影响到工作面,减轻了黑纹的不良影响;潜伏式点浇口离产品厚壁位置更近,可以更有效的预防缩水、熔接痕等不良发生。本技术的模具采用两板模设计,浇口套口径3. 5 4mm,锥度3 4°,所述模芯上设置有主流道12和分流道13,如图2所示。所述主流道12为Φ6πιπι圆形,分流道13 为Φ5πιπι圆形,所述流道采用平衡布置设计,模具各处进浇一致,这样一来模腔内压分布较均勻,从而可以保证注射培件密度计单重的稳定性,烧结时每个型腔6出来的产品尺寸的一致性也会更好。同时,主流道12末端和分流道13末端分别设置冷料井,浇注系统设计主要考虑减少热量损失、降低流动阻力和压力损耗,同时采用较大的冷料井收集流道冷料。如图3所示为潜伏式浇口 7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潜伏式浇口 7的孔道为一锥形孔, 所述锥形孔孔径从出口到入口处递减,所述潜伏式浇口 7向下倾斜60-65度,所述浇口角为 25-30度,由于粉末注射成型喂料的特殊性,角度设计主要考虑到料杆11的脱模顺畅,避免浇口断在模芯上。该潜伏式浇口 7连接顶杆8,所述顶杆8与产品9的连接面上设置有顶杆浇口 10,所述顶杆浇口 10的直径为0. 8mm-l. 0mm,所述顶杆浇口 10在产品9的表面上设置成凹槽形,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 1-0. 12mm。本实用所述的动模1和定模3的设计均采用镶件式,以增加排气效果及模具结构4的灵活性。所述的顶杆8设置在产品平衡的四点,以确保产品9顶出平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产品浇口处的流纹影响外观及使用功能的问题;解决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在浇口远侧及通孔内壁会出现熔接痕、欠注及缩水等注射缺陷的问题。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O),所述动模( 和定模(1)之间设置为分型面(3),所述定模(1)内设置有定模模芯,所述动模O)内设置有动模模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模芯(4)和动模模芯(5)上设置有八个型腔(6),所述每个型腔(6)对应设置有一个潜伏式浇口(7),所述潜伏式浇口(7)连接顶杆(8),所述顶杆⑶与产品(9)的连接面上设置有顶杆浇口(10),所述顶杆浇口(10) 在产品表面上设置成凹槽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上设置有主流道(12)和分流道(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浇口(10)的直径为0. 8mm-l. 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深0. 1-0. 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伏式浇口设计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凹凸轮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动模(2)和定模(1)之间设置为分型面(3),所述定模(1)内设置有定模模芯(4),所述动模(2)内设置有动模模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模芯(4)和动模模芯(5)上设置有八个型腔(6),所述每个型腔(6)对应设置有一个潜伏式浇口(7),所述潜伏式浇口(7)连接顶杆(8),所述顶杆(8)与产品(9)的连接面上设置有顶杆浇口(10),所述顶杆浇口(10)在产品表面上设置成凹槽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精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