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5737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包括副车架体,该副车架体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前上板及后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与后上板为一体件。进一步,所述的前上板上设有塔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后上板与控制臂安装支板为一体结构,从而消除该前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因焊缝处开裂而影起的整个零件失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强度,满足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上板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体la,该副车架体Ia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2a、前上板3a及后上板4a,控制臂安装板Ia与后上板如为分体设计, 然后两部分焊接而成,这种设计的连接方式在疲劳试验及装车路试过程中,经常在其焊缝处出现开裂现象,严重影响前副车架整体疲劳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符合强度要求的前副车架上板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包括副车架体,该副车架体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前上板及后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与后上板为一体件。进一步,所述的前上板上设有塔台。进一步,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的前端部成型有供塔台连接设置的安装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后上板与控制臂安装支板为一体结构, 从而消除该前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因焊缝处开裂而影起的整个零件失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强度,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前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控制臂安装与后上板分解图。图3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控制臂安装与后上板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体1,该副车架体1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2、前上板3及后上板4,控制臂安装板2与后上板4为一体件。前上板3上设有塔台5。控制臂安装板2的前端部成型有供塔台5连接设置的安装口 21。后上板4与控制臂安装支板2为一体结构,从而消除该前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因焊缝处开裂而影起的整个零件失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包括副车架体,该副车架体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 前上板及后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与后上板为一体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上板上设有塔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的前端部成型有供塔台连接设置的安装口。专利摘要一种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包括副车架体,该副车架体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前上板及后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与后上板为一体件。进一步,所述的前上板上设有塔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后上板与控制臂安装支板为一体结构,从而消除该前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因焊缝处开裂而影起的整个零件失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文档编号B62D25/20GK202130490SQ20112012702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彭佳 申请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副车架上板结构,包括副车架体,该副车架体分别具有各自的控制臂安装板、前上板及后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臂安装板与后上板为一体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