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369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0-40份;黄芪40-50份;当归身30-40份;茯苓30-40份;远志25-35份;龙眼肉30-40份;沉香15-25份;制甘草15-25份;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内,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以西洋参为君;以黄芪、当归身为臣;以茯苓、远志为佐;以龙眼肉、沉香、制甘草为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是治疗内耳眩晕病理想药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产品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称内耳眩晕病系属美尼尔氏病或美尼尔氏综合症。其临床常见多数是中年人起病,男性略多。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眩晕,伴耳鸣、听觉障碍。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络动脉痉挛,致使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导致迷络水肿、及内淋巴系统压力增高,从而产生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形而发生该病系列变化。祖国医学对本病辨证分型治疗,能控制病程。本专利技术中草药主要对头昏眼花、气虚范畴的内耳眩晕病有显著的效果。为治疗内耳眩晕病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中草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0-40份;黄芪40-50份;当归身30-40份;茯苓30-40份;远志25-35份;龙眼肉30-40份;沉香15-25份;制甘草15-25份;加水15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该中药服用时,将药液取250-300毫升,待微热后服用,每日3次。优选的,所述的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5份;黄芪45份;当归身35份;茯苓35份;远志30份;龙眼肉35份;沉香20 份;制甘草20份。加水1500份,熬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本专利技术的配伍思想以西洋参为君;以黄芪、当归身为臣;以茯苓、远志为佐;以龙眼肉、沉香、制甘草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西洋参35份;黄芪45份;当归身35份;茯苓35份;远志30份;龙眼肉35份;沉香20 份;制甘草20份;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凉。归入心、肺、肾三经。功能与主治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性味与归经温,味甘。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 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当归身为伞形科植物当归身的根,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入心、肝、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入心、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 遗精,淋浊,惊悸,健忘。远志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入心、肾经。功能与主治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性味与归经甘,温,归入心、脾经。功能与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入肾、脾、胃经。功能与主治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制甘草为豆科植物制甘草的根及根状茎。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组合物具有制作、服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生产成本低,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理想药物,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5g ;黄芪45g ;当归身35g ;茯苓35g ;远志30g ;龙眼肉35g ;沉香20g ;制甘草20g ;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或砂锅内,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用法与用量服用时将药液取250-30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热后服用,日服三次。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0-40份;黄芪40-50份;当归身30-40份;茯苓30-40份;远志25-35份;龙眼肉30-40份;沉香15-25份;制甘草15-25份。2.加水15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5份;黄芪45份;当归身35份;茯苓35份;远志30份;龙眼肉35份;沉香20 份;制甘草20份。4.加水15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0-40份;黄芪40-50份;当归身30-40份;茯苓30-40份;远志25-35份;龙眼肉30-40份;沉香15-25份;制甘草15-25份;加水1500份盛于陶器内,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以西洋参为君;以黄芪、当归身为臣;以茯苓、远志为佐;以龙眼肉、沉香、制甘草为使。本专利技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是治疗内耳眩晕病理想药品。文档编号A61P27/16GK102327393SQ20111027116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不公告专利技术人 申请人:重庆市南川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西洋参30-40份;黄芪40-50份;当归身30-40份;茯苓30-40份;远志25-35份;龙眼肉30-40份; 沉香15-25份;制甘草15-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南川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