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志勇专利>正文

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068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轨,包括相互线性滑动配合的上轨、中轨和下轨,上轨和中轨之间设置有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其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中至少设置一个相对垂直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向滚柱,第一斜向滚柱与上轨和中轨滚动配合。上轨和中轨分别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倾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轨和中轨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相对垂直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向滚柱,增大上轨和中轨之间滚动配合的面积;同时,上轨和中轨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倾斜面,增大上轨环抱中轨的面积,使滑轨直线滑移时晃动甚小。另外,当上轨和中轨为向外倾斜时,能将上轨和中轨顶面的部分承托力分配到倾斜面上,提高滑轨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合理、滑动平稳顺畅、承托能力强、工作噪音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轨,特别是一种主要是家具中抽拉部位用的滑轨,其可在抽屉、抽拉平台、抽拉架、拉篮等场合使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0962988于2007年10月M日公开了一种具自动回归复位功能的三节滑轨装置,包括支架、下轨、中轨和上轨,所述下轨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轨经由中下轨滚柱夹连接中轨,所述中轨经由上中轨滚柱夹连接上轨,所述上中轨滚柱夹截面呈“Π”型,其水平、左、右侧壁分别均布有多个滚柱。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99U81A于 2011年3月30日公开一种底装式滑轨,包含一第一轨及一第二轨相对第一轨直线地滑移, 第一轨具有一第一墙垂直于一参考水平面,并包含一第一、二安装部设置于该第一墙,第一安装部至参考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与第二安装部至参考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是不同的。上述两结构中介绍的滑轨的上轨均呈槽钢形,顶面为水平面,两侧为垂直面,安装使用时,其承托能力的面只有上轨顶面、中轨顶面,而上轨侧面和中轨侧面则不起任何支承作用。另外,上轨环抱中轨的面积小,使滑轨直线滑移时容易左右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滑动平稳顺畅、承托能力强、工作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的滑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滑轨,包括相互线性滑动配合的上轨、中轨和下轨,上轨和中轨之间设置有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其结构特征是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中至少设置一个相对垂直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向滚柱,第一斜向滚柱与上轨和中轨滚动配合。所述上轨和中轨分别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呈槽钢形,其两侧分别向内倾斜或向外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向滚柱。中轨两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中轨倾斜面。上轨呈槽钢形,上轨左右两侧面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上轨倾斜面。所述上轨倾斜面的下端设置有外卷边、外翻边、内翻边或内卷边。所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呈槽钢形,其一侧向内倾斜或向外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向滚柱;另一侧设置有侧滚珠和/或垂直设置的侧滚柱。中轨一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中轨倾斜面,中轨另一侧对应侧滚柱设置有中轨垂直面;或者,所述中轨另一侧对应侧滚珠设置有中轨凹面。上轨呈槽钢形,上轨一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上轨倾斜面,另一侧对应侧滚珠或侧滚柱设置有上轨垂直面。所述上轨倾斜面下端和/或上轨垂直面下端设置有外卷边、外翻边、内翻边或内卷边。所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有倾斜部,第一斜向滚柱滚动设置在所述倾斜部中。所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至少一转角部位设置有第二斜向滚柱,上轨和中轨分别对应第二斜向滚柱设置有上轨转角斜面和中轨转角斜面。所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中还设置有水平滚柱或水平滚珠。所述中轨和下轨之间设置有中下轨平衡保持架,中下轨平衡保持架对应中轨和下轨之间相对的面设置有滚动件。本技术通过在上轨和中轨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相对垂直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向滚柱,增大上轨和中轨之间滚动配合的面积;同时,上轨和中轨对应第一斜向滚柱设置倾斜面,增大上轨环抱中轨的面积,使滑轨直线滑移时晃动甚小。另外,当上轨和中轨为向外倾斜时,能将上轨和中轨顶面的部分承托力分配到倾斜面上,提高滑轨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合理、滑动平稳顺畅、承托能力强、工作噪音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取消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和中下轨平衡保持架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轨端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中下轨平衡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图6-图8为上轨多个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图9为中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滑轨,包括相互线性滑动配合的上轨1、中轨5和下轨8,上轨和中轨之间设置有上中轨平衡保持架2,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中至少设置一个相对垂直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向滚柱4,第一斜向滚柱与上轨和中轨滚动配合。中轨5和下轨8之间设置有中下轨平衡保持架7,中下轨平衡保持架对应中轨和下轨之间相对的面设置有滚动件6。上轨1和中轨5分别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2呈槽钢形,其两侧分别向内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向滚柱4。中轨5顶面为水平设置的支承面5. 1,两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中轨倾斜面 5. 2,见图9。上轨1呈槽钢形,上轨左右两侧面1. 3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上轨倾斜面 1. 5。上轨倾斜面1. 5的下端设置有外卷边1. 4。上轨顶面与侧面转角处圆弧倒角1. 2。上中轨平衡保持架2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倾斜部,第一斜向滚柱滚动设置4在所述倾斜部中。上中轨平衡保持架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滚柱3。上述上轨1还可设计成如图6-图8中所示的上轨11、21和31 ;其中,上轨11的上轨倾斜面下端设置有外翻边11. 1 ;上轨21的上轨倾斜面下端不设置任何翻边或卷边;上轨31的上轨倾斜面下端设置有内翻边31. 1。第二实施例参见图10,上中轨平衡保持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滚珠9,水平滚珠与上轨和中轨滚动配合。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1,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一侧向内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向滚柱4 ;另一侧设置有垂直设置的侧滚柱4’。中轨15 —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中轨倾斜面,中轨另一侧对应侧滚柱4’设置有中轨垂直面15. 1。上轨41呈槽钢形,上轨一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上轨倾斜面,另一侧对应侧滚柱4’设置有上轨垂直面41. 1。上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可以是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的一侧向内倾斜,对应侧滚柱 4’的一侧为垂直。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图中未示出。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参见图12,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一侧向内倾斜设置有所述第一斜向滚柱4 ;另一侧设置有垂直设置的侧滚珠9’。中轨25 —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设置有中轨倾斜面,中轨另一侧对应侧滚珠9’设置有中轨凹面25. 1。上轨51呈槽钢形,上轨一侧对应第一斜向滚柱 4设置有上轨倾斜面,另一侧对应侧滚珠9’设置有上轨垂直面。上轨垂直面下端设置有内卷边51. 1。侧滚珠9’与中轨凹面25. 1、上轨垂直面和内卷边51. 1滚动配合。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上述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可以是对应第一斜向滚柱4的一侧向内倾斜,对应侧滚柱 4’的一侧为垂直。上中轨平衡保持架图中未示出。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参见图13,上中轨平衡保持架的左右两转角部位设置有第二斜向滚柱10,上轨61 和中轨35分别对应第二斜向滚柱设置有上轨转角斜面61. 1和中轨转角斜面35. 1。上中轨平衡保持架的顶面可以不设置水平滚柱或水平滚珠。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参见图14,上中轨平衡保持架的顶面与其一侧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第二斜向滚柱 10,上轨71和中轨45分别对应第二斜向滚柱设置有上轨转角斜面和中轨转角斜面。上中轨平衡保持架的顶面可以不设置水平滚柱或水平滚珠。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三实施例。第七实施例参见图15,上中轨平衡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轨,包括相互线性滑动配合的上轨(1)、中轨(5)和下轨(8),上轨和中轨之间设置有上中轨平衡保持架(2),其特征是上中轨平衡保持架中至少设置一个相对垂直面倾斜设置的第一斜向滚柱(4),第一斜向滚柱与上轨和中轨滚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伍志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