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它包括至少一个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显示终端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和显示终端供电;显示终端通过远程多媒体传输模块与媒体主机相连;邮政物联网终端机内设信件、信箱信息采集模块,邮政物联网终端机和邮票机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与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采用有线或无线信息传输网络、红外线识别、RFID智能识别,将邮政信件投递资源与邮政快递资源融合,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自动记录、统计、分析和管理信息,提供一个可覆盖全国所有城市的智能广告系统,具有邮件投递智能化,系统可扩展性好,提高邮政服务速度,降低服务成本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邮政设施智能化还比较落后,类似的智能化产品还没有开始普遍应用, 严重制约着邮政事业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包括德国、美国、芬兰、意大利等国都已经投入巨资,开始做大规模的升级换代工作,早在2006年,全球就已有47个工业化国家在203个邮件处理现场采用了由国际邮政集团与丹麦LyngsoeSystems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RFID 技术的邮件自动监测系统(AMQM),实现对邮件进行传递时限自动的跟踪检测,考虑到RFID 技术及应用环境的不成熟性以及将来选择支持多协议设备的重复投入问题,很多国家持观望、审慎态度,据英国著名的IDTechEx公司分析预测,在3G和RFID技术的支持下,未来十年智能邮政系统将得到迅猛发展,2016年全球邮件速递业务使用RFID和远程无线信息传输相结合的管理系统市场份额将达到80亿美元(RFID3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将占 50%,美国市场占25%,欧洲市场占25%,预计2020年邮政服务包裹使用的射频标签,每年就需要1万亿个以上,与之配套的邮政智能设施也必然水涨船高。 中国邮政也在积极开展RFID技术的应用探索,2005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邮政以速递总包处理业务为突破口,在上海进行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上海邮政速递总包处理中的应用”实验,将 RFID技术应用于支局所、市内速递邮件汇集点与沪青平处理中心、虹桥航站之间速递总包处理作业中,实现了市内速递总包交接环节的自动扫描、点数、勾核,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为扩大RFID技术在速递总包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06年 10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启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被批准牵头承担“RFID技术在邮政行业的应用” 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RFID技术在邮政行业应用的总体方案研究,在速递总包处理、邮件传递质量跟踪管理、邮政物流和邮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2007年3月, 完成了 RFID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之间速递总包的应用试运行工作,通过在总包上附加 RFID电子标签实现了总包在交接过程中的自动点数勾核,在缩短总包交接处理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点数勾核的准确率,2008年年底完成了邮件传递质量跟踪管理在上海、内蒙、 云南、河南的试验,利用2. 45G有源标签做成测试信,在邮件处理中心设置阅读器,自动采集邮件到达时间信息,实现了对邮件处理时限的自动监测,2009年5月,完成了 RFID在福建中邮物流车辆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试运行工作,通过对车辆加贴RFID电子车牌以及为司机颁发RFID电子驾驶证,实现了车辆调度和进出场信息的准确记录,同时也实现了内部车辆的不停车进出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已经是全球邮政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信函寄递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但快递业务却在急剧增加,有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中,信函类或以信封袋包装的轻便包裹在数量上占到快递件数的80%左右,而邮政设施和管理智能化能极大提升国家邮政物流公司在快递行业的的竞争力,市场潜力巨大,现有邮筒设施使用占比及说明情况如下铸铁邮筒占99. 9%,沦为鸡肋,处境尴尬,双色邮筒0. 1%, 2007年北京首试,2010年正式取代铸铁筒,目前约10座城市使用,随着3G和RFID技术的成熟,国家对邮政事业的投入加大,与之配套的邮件投递实时信息化产业必将井喷式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施安全监测,邮件安全管理,投递信息实时监测、实时查询,使普通邮寄设施拥有“城市快递”功能,使邮政信件投递资源与邮政快递资源得以融合,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提高邮政服务速度、质量,降低服务成本,系统可扩展性好,可覆盖全国所有城市的智能广告网络的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它包括至少一个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显示终端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为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和显示终端提供工作电源,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和显示终端亦可自带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显示终端通过远程多媒体传输模块与媒体主机相连,所述的显示终端可为液晶显示屏、纯平显示屏、IXD显示屏、LED显示屏、广告牌等,显示终端可显示媒体主机传输的多媒体,亦可通过广告牌显示,远程多媒体传输模块包括位于媒体主机端的编码压缩模块、数据格式处理模块、传输模块,以及位于显示终端的解码模块、传输模块;邮政物联网终端机内设信件、信箱信息采集模块,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与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相连;信件、信箱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光电检测模块、字符自动识别模块、统计信件数量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分类及执行模块; 邮票机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与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相连; 所述的电源模块还包括本地电源模块;所述的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光控单元、计时单元、智能控制器、蓄电池组、负载,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与光控单元、智能控制器相连,智能控制器与光控单元、蓄电池组互连,计时单元的输出端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所述的信息传输网络包括无线信息传输网络或有线信息传输网络; 所述的传输模块包括3G/4G传输模块或有线传输模块。所述的邮政物联网终端机包括邮箱主体,邮箱主体内设有核心控制模块,核心控制模块具有信息处理和无线传输功能,邮箱主体上部设有投信口,下部设有取信口,投信口内设有红外线识别装置,邮箱主体内投信口的下方设有带感应器的信件分送轨道,信件分送轨道下方设有红外计数装置,红外计数装置下方设有计重器和安全监测装置,邮箱主体外部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下方设有监控装置和光控太阳能灯,邮箱主体上取信口上方安装有安全防护门、带计时功能的密码键盘及摄像头、IC卡插口,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导线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监控装置、光控太阳能灯、密码键盘及摄像头、IC卡插口、安全防护门、红外计数装置、计重器、安全监测装置,核心控制模块和IC卡插口上方分别安装有智能识别器,所述的智能识别器为RFID智能识别器,所述的智能识别器为红外扫描智能识别器;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杆,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杆由三个纵向通孔的外壳构成,三个孔内分别安装有电源线路、控制线路和防雷击分流线路;所述的邮政物联网终端机还包括手持式情报管理终端阅读器,具有条码或COR码扫描、射频识别、音视频通讯、接收和显示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发送的各种信息的功能;所述的邮政物联网终端机还包括车载射频识别通讯装置,可瞬间识别100个以上的射频标签,并与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的上位机实时通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现有的邮筒资源,向广场、社区、厂区、校区、商业区等投放,具有便民、 利民,使邮政物流实现低成本扩张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远程多媒体传输模块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检测模块、字符自动识别模块、统计信件数量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分类及执行模块;邮票机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与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相连。体传输模块包括位于媒体主机端的编码压缩模块、数据格式处理模块和传输模块,以及位于显示终端的解码模块和传输模块;邮政物联网终端机内设信件、信箱信息采集模块,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与邮政物联网监控中心相连;信件、信箱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光1.邮政物联网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显示终端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为邮政物联网终端机、邮票机和显示终端提供工作电源,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显示终端通过远程多媒体传输模块与媒体主机相连,远程多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迪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吴云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