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电流的LDO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通过对使用在小电流(小于200mA)的LDO电路的完善,通过增加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使得调整管Q1开启速度变慢,解决了传统的LDO电路使用在大电流(电流范围为大于等于5A)电路中的调整管Q1容易损坏的缺陷,使得LDO电路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展,同时满足了低成本、简约设计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个电路配合工作完成本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电源技术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电流的LDO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电源的使用者要求电路噪声小纹波低,同时对成本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使用传统的复杂的BUCK拓扑架构实现大电流降压方式的电路已不能满足要求,寻求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高可靠性的电路已经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使用在小电流(小于200mA)的LDO电路的完善,通过增加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使得调整管Ql开启速度变慢,解决了传统的LDO电路使用在大电流(电流范围为大于等于5A)电路中的调整管Ql容易损坏的缺陷,使得LDO电路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展,同时满足了低成本、简约设计的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路的LDO电路,包括输入端Vin、输出端Vout、线性稳压电路、 电源供电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Vcc、开关K1、第一电容Cl、第二电阻R2,所述输入端 Vin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电源Vcc通过第一电容Cl与输入端Vin负极、 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电源Vcc与开关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 —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输出端Vout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四端口连接,所述输出端Vout负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电阻Rl —端与第一二极管Dl —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Rl另一端与开关Kl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l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 —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一二极管Dl共点连接端与第三电容C3正极连接,第三电容C3负极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线性稳压电路包括调整管、第二二极管D2、负反馈网络,所述负反馈网络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稳压二极管U1、第四电容C4,所述第二电阻R2 —端分别与调整管Ql栅极(G极)、第三电阻R3 —端连接,调整管Ql源极与调整管Ql栅级之间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阳极、第二二极管D2阴极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 第四电阻R4、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 —端依次形成串联,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调整管Ql 源级(S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共点连接一端与稳压二极管Ul负极连接,第四电容C4与第五电阻R5供电连接端与稳压二极管Ul参考端、第六电阻R6 —端连接,第一电容Cl负极、稳压二极管Ul正极、第六电阻R6另一端共点接地连接,输入端Vin正极与调整管Ql漏极(D极)连接,输入端Vin负极、输出端Vout共同与稳压二极管Ul正极连接,输出端Vout正极与调整管Ql源级连接。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路的LDO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二电容C2两端分别于输入端Vin两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两端分别于输出端Vout两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为铝电解极性电容。从上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其优点是首先,通过增加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使调整管Ql工作在非饱和区的时间延长,通过调整管Ql的能量分散,有效避免了调整管瞬时电流过大而出现雪崩击穿,即使得调整管Ql开启速度变慢,解决了传统的LDO电路使用在大电流电路上调整管Ql容易损坏的缺陷。其次通过增加第一二极管D1,避免C3与电路的其它元件在调整管Ql的栅极(G) 形成振荡,损坏调整管Ql。最后,只是通过增加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使调整管Ql完成本设计使得本装置电路设计变得更简单,成本更低。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装置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装置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电路如图1所述,包括输入端Vin、输出端Vout、线性稳压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Vcc、开关K1、第一电容Cl、第二电阻R2,输入端Vin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一端口连接,电源Vcc通过第一电容Cl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电源Vcc与开关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阻 R2另一端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输出端Vout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四端口连接,输出端Vout负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l—端与第一二极管Dl—端串联,第一电阻Rl另一端与开关Kl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l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 —端连接,第一电阻Rl与第一二极管Dl共点连接端与第三电容C3正极连接,第三电容C3负极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图2是对图1中线性稳压电路进一步的说明。线性稳压电路包括调整管、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稳压二极管Ul (型号为TL431 或者其他类似功能器件)、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 —端分别与调整管Ql栅极(G极)、第三电阻R3 —端连接,调整管Ql源极与调整管Ql栅级之间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阳极、第二二极管D2阴极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第四电阻R4、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 —端依次形成串联,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调整管Ql源级(S极)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共点连接一端与稳压二极管Ul负极连接,第四电容C4与第五电阻R5供电连接端与稳压二极管 Ul参考端、第六电阻R6 —端连接,第一电容Cl负极、稳压二极管Ul正极、第六电阻R6另一端共点接地连接,输入端Vin正极与调整管Ql漏极(D极)连接,输入端Vin负极、输出端 Vout共同与稳压二极管Ul正极连接,输出端Vout正极与调整管Ql源级连接。工作过程说明当开关Kl导通后,Zcs电压通过电阻Rl向C3充电,当电容C3上的电压达到+ ^f 门槛电压,^F为第一二极管Dl的正相导通电压)时,调整管Ql的导电沟道开始缓慢打开,打开的速度与电压(调整管Ql栅极和源级之间的电压)的上升速度成正比,在『‘上升从&上升到F (米勒平台电压)期间,^ (调整管Ql漏极电流)电压与『4关系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路的LDO电路,包括输入端Vin、输出端Vout、线性稳压电路、 电源供电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Vcc、开关K1、第一电容Cl、第二电阻R2,所述输入端 Vin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电源Vcc通过第一电容Cl与输入端Vin负极、 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电源Vcc与开关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 —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输出端Vout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四端口连接,所述输出端Vout负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路的LDO电路,包括输入端Vin、输出端Vout、线性稳压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电源Vcc、开关K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所述输入端Vin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电源Vcc通过第一电容C1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电源Vcc与开关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输出端Vout正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四端口连接,所述输出端Vout负极与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一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开关K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共点连接端与第三电容C3正极连接,第三电容C3负极与输入端Vin负极、线性稳压电路第三端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宗华,戴德军,廖红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