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6060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可连接到交流电并且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以及,多个直流转换器组,其中,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组中的每一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多个直流转换器,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多个整流器中的一个整流器并且将所述一个整流器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被充电设备所需的直流电。利用该充电系统,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向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已经出现了采用电能作为动力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通常具有一个存储电能的蓄电设备,例如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等。由于蓄电设备通常仅能存储有限电能,因此,需要能向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以便当电动汽车即将要消耗完蓄电设备所存储的电能时,向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充电系统,即交流电(A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和直流电 (D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A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充电分支,每一个充电分支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和一个用于将该整流器所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蓄电设备所要求的直流电的直流转换器。在A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中,每一个直流转换器需要单独使用一个整流器,各个直流转换器不能共用单个整流器,从而导致A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的成本比较高。D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包括一个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和多个并联地连接到该整流器并将该整流器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蓄电设备所要求的直流电的直流转换器。在D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中,多个直流转换器共用单个整流器,因此,D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的成本较低。然而,如果该单个整流器发生故障,则D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就完全失效,不能给蓄电设备充电,从而,DC供电模式的充电系统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连接到交流电并且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以及,多个直流转换器组,其中,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组中的每一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多个直流转换器,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多个整流器中的一个整流器并且将所述一个整流器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被充电设备所需的直流电。此外,该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开关器件和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备用整流器,其中,所述多个开关器件中的每一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整流器中的一个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多个开关器件中的每一个开关器件的第一断开触点和第二断开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组中与连接到该开关器件的那个整流器相连接的那个转换器组的各个直流转换器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以及,所述多个开关器件中的每一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备用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由上述可见,由于多个直流转换器共用单个整流器,因此,本技术的充电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省整流器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由于直流转换器被分成了多个直流转换器组,并且每一个直流转换器组中的各个直流转换器共用一个整流器,而不是该多个直流转换器组的所有直流转换器共用一个整流器,因此,本技术的充电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点、优点和益处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示出按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电路示意图;以及图2是示出按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图1是示出按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充电系统10包括m(m为大于2的自然数)个整流器和m个直流转换器组,其中,每一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n(n为大于2的自然数)个直流转换器。具体地,整流器1耦合到三相交流电A、B和C并将该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第1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分别连接到整流器1的直流转换器11、12.....In,其中,直流转换器11、12.....In并联地连接到整流器1并将整流器1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作为被充电设备的蓄电设备所要求的直流电。整流器2耦合到三相交流电A、B和C并将该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第2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分别连接到整流器2的直流转换器21、22.....2η,其中,直流转换器21、22.....2η并联地连接到整流器2并将整流器2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蓄电设备所要求的直流电。以此类推,整流器m耦合到三相交流电Α、Β和C并将该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第m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分别连接到整流器m的直流转换器ml、m2.....mn,其中,直流转换器ml、m2.....mn并联地连接到整流器m并将整流器m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蓄电设备所要求的直流电。通常,蓄电设备所要求的直流电的电压比整流器1、2.....η转换的直流电的电压低。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由于多个直流转换器共用单个整流器,因此,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省整流器的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由于直流转换器被分成了多个直流转换器组,并且每一个直流转换器组中的各个直流转换器共用一个整流器,而不是该多个直流转换器组的所有直流转换器共用一个整流器,因此,当该多个整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整流器发生故障时,使用该多个整流器中的其他未发生故障的整流器的直流转换器仍然可以向蓄电设备充电,从而,当该多个整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整流器发生故障时,本实施例的充电系统不会完全失效,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可靠性。图2是示出按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与图1所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0相比,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系统20还包括m个开关器件和一个备用整流器B。下面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系统10相比不同的部分。第1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闭触点Kll和第二常闭触点K12分别连接到整流器1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1个开关器件的第一断开触点K13和第二断开触点K14分别连接到第1个直流转换器组的各个直流转换器11、12.....In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以及,第1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开触点K15和第二常开触点K16分别连接到备用整流器B 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2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闭触点K21和第二常闭触点K22分别连接到整流器2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2个开关器件的第一断开触点K23和第二断开触点K24分别连接到第2个直流转换器组的各个直流转换器21、22.....2η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以及,第2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开触点Κ25和第二常开触点Κ26分别连接到备用整流器B 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以此类推,第m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闭触点Kml和第二常闭触点Km2分别连接到整流器m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第m个开关器件的第一断开触点Km3和第二断开触点Km4分别连接到第m个直流转换器组的各个直流转换器ml、m2.....mn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以及,第m个开关器件的第一常开触点Km5和第二常开触点Km6分别连接到备用整流器B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在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系统中,由于具有备用整流器B,因此,当m个整流器的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可以操作与该发生故障的整流器连接的开关器件,以将使用该发生故障的整流器的直流转换器组中的各个直流转换器切换到备用整流器B,这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系统的可靠性。其它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交流电是三相交流电,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连接到交流电并且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以及多个直流转换器组,其中,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组中的每一个直流转换器组包括多个直流转换器,所述多个直流转换器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多个整流器中的一个整流器并且将所述一个整流器转换的直流电转换为被充电设备所需的直流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学业宋永端张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