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速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754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调速缓降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侧板,第一、第二侧板的一端用第一固定板相连,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固定轴上设有与第一固定轴构成滚动配合的圆管,圆管的中部缠绕有缆绳,圆管的两端设有与其构成滚动配合的第一、第二摩擦带,缆绳的自由端由下向上呈波浪形轨迹绕经滑轮,第一固定轴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拽出缆绳钩绕挂人体后向楼外跳出,这时的人体重量,完全有压力杆承受,压力杆使第一、第二摩擦带压紧了圆管的两端,这时圆管的两端与第一、第二摩擦带之间的摩擦压力是根据人体的重量自动转换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降器,具体说涉及一种可以自动调速的缓降器。
技术介绍
缓降器是一种可使人沿绳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可用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楼房平顶等处。目前已有的缓降器,是预先设定了摩擦的压力,根据人体的重量,分等级设计多种规格的缓降器,应急使用时只有选择到合适人体重量的缓降器才能够确保人体下降时的速度平稳安全,如果错用会导致下降速度无法保证而产生意外,同时现有的缓降器未使用前便受到已设定的摩擦压力控制,应急用时很难随心所欲的调整缆绳长度,难以顺利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速缓降器,该缓降器可以根据人体的重量自动调整摩擦力,使用时可以确保不同重量的人体下降时的速度平稳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 第二侧板,第一、第二侧板的一端用第一固定板相连,第一、第二侧板之间设有连接两侧板的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轴的轴心垂直于两侧板的板面且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悬伸于第一、第二侧板的外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固定轴上设有与第一固定轴构成滚动配合的圆管,圆管的中部缠绕有缆绳,圆管的两端设有与其构成滚动配合的第一、第二摩擦带, 第一、第二摩擦带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连,第一、第二摩擦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轴管,第一、第二轴管之间用压力杆相连,压力杆的中部设有滑轮,缆绳的自由端由下向上绕经滑轮,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支板,第一、第二支板与第一、第二侧板相平行,第一、第二支板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轴相铰接,第一、第二支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 第二轴管的两端固连,第一固定轴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板相固定,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侧板相固定。本技术的圆管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第二挡板,第一、第二挡板的板面与圆管的轴线相垂直,第一、第二挡板套设在圆管上且与圆管相固定,第一、第二挡板的中心线与圆管的中心线相吻合,第一、第二挡板分别距离第一、第二侧板的间距相等,缆绳缠绕在第一、第二挡板之间的圆管上。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板的相邻面还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第一、第二侧板及第一固定板相连。本技术的第一、第二摩擦带固定在第一固定板的中下部,且远离第二固定板。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分别设有螺孔。本技术的缆绳的固定端与第一固定轴固连,圆管上设有供缆绳穿过的孔,缆绳的自由端设有缆绳钩。本技术的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固定轴的两端设有轴套或轴承,圆管安装在轴套或轴承上。本技术的第一、第二挡板呈圆环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在静态即非使用状态时,圆管的两端与第一、第二摩擦带之间贴合在一起,没有摩擦压力,在使用时,拽出缆绳钩绕挂人体后向楼外跳出, 这时的人体重量,完全有压力杆承受,压力杆使第一、第二摩擦带压紧了圆管的两端,这时圆管的两端与第一、第二摩擦带之间的摩擦压力是根据人体的重量自动转换的,此时缆绳在摩擦压力的控制下,缓缓下降,直至人体到达地面后重力消失,圆管与摩擦带便自动的松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自动调速缓降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侧板10、 20,第一、第二侧板10、20的一端用第一固定板30相连,即第一、第二侧板10、20与第一固定板30之间呈U形设置,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设有连接两侧板的第一固定轴40,第一固定轴40的轴心垂直于两侧板的板面且第一固定轴40的两端分别悬伸于第一、第二侧板10、20的外部,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的第一固定轴上设有与第一固定轴40构成滚动配合的圆管50,具体地说就是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的第一固定轴的两端设有轴套或轴承45,圆管50安装在轴套或轴承45上。圆管50的中部缠绕有缆绳51,缆绳51的固定端与第一固定轴40固连,圆管50上设有供缆绳51穿过的孔,缆绳51的自由端设有缆绳钩511。圆管50的两端设有与其构成滚动配合的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30固连, 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轴管71、81,第一、第二轴管71、81之间用压力杆60相连,压力杆60的中部设有滑轮61,缆绳51的自由端由下向上呈波浪形轨迹绕经滑轮61,第一固定轴4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支板41、42,第一、第二支板41、42 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相平行,第一、第二支板41、4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轴40相铰接,第一、第二支板41、4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轴管71、81的两端固连,第一固定轴40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43、44,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43、4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板41、42相固定,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43、4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相固定。圆管50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一、第二挡板52、53,第一、第二挡板52、53的板面与圆管50的轴线相垂直,第一、第二挡板52、53套设在圆管50上且与圆管50相固定,第一、 第二挡板52、53的中心线与圆管50的中心线相吻合,第一、第二挡板52、53分别距离第一、 第二侧板10、20的间距相等,缆绳51缠绕在第一、第二挡板52、53之间的圆管上。换句话说相当于第一、第二挡板52、53将圆管50切分为三段,中间的一段用来缠绕缆绳51,两边的圆管充当摩擦轮的功用,与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 将第一、第二挡板52、53设置成圆环状,将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0的中下部,且远离第二固定板90。由于缓降器一般装于建筑物窗口、阳台或楼房平顶等处,所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第一固定板30的相邻面还设有第二固定板90,第二固定板90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及第一固定板30相连,第一固定板30、第二固定板90上分别设有螺孔31、91,这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将第一固定板30与墙面相固定,或是将第二固定板90与顶面相固定,实际上等于缓降器朝向人体的一面和底面是敞开的,是没有固定板的。使用时直接拽出缆绳钩,绕挂人体后向楼外跳出,这时的人体重量,完全有压力杆承受,压力杆使第一、第二摩擦带压紧了圆管的两端,这时圆管的两端与第一、第二摩擦带之间的摩擦压力是根据人体的重量自动转换的,此时缆绳在摩擦压力的控制下,缓缓下降, 直至人体到达地面后重力消失,圆管与摩擦带便自动的松开,用后可人工转动上方的圆管, 收起缆绳备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调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侧板(10、20), 第一、第二侧板(10、20)的一端用第一固定板(30)相连,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设有连接两侧板的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侧板(10、20),第一、第二侧板(10、20)的一端用第一固定板(30)相连,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设有连接两侧板的第一固定轴(40),第一固定轴(40)的轴心垂直于两侧板的板面且第一固定轴(40)的两端分别悬伸于第一、第二侧板(10、20)的外部,第一、第二侧板(10、20)之间的第一固定轴上设有与第一固定轴(40)构成滚动配合的圆管(50),圆管(50)的中部缠绕有缆绳(51),圆管(50)的两端设有与其构成滚动配合的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30)固连,第一、第二摩擦带(70、80)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轴管(71、81),第一、第二轴管(71、81)之间用压力杆(60)相连,压力杆(60)的中部设有滑轮(61),缆绳(51)的自由端由下向上绕经滑轮(61),第一固定轴(4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支板(41、42),第一、第二支板(41、42)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相平行,第一、第二支板(41、4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轴(40)相铰接,第一、第二支板(41、4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轴管(71、81)的两端固连,第一固定轴(40)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43、44),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43、4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板(41、42)相固定,第一、第二压力调整弹簧(43、4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侧板(10、20)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澍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富园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