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601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该LED背光驱动电路可为LED背光模组供电,其包括:稳压电路,接收输入电压,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滤波,输出稳压直流电;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稳压直流电,进行升压后输出至LED背光模组;选择控制电路,交替选择所述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为所述LED背光模组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ED背光驱动电路,提升了电路的升压效率,降低了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LED驱动电路
,特别涉及到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LED背光驱动电路中,通常使用Boost电路(the boost converter或者St印-up converter,开关直流升压电路)为LED供电。参照图1,上述Boost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0、第二电感L、二极管D、第一电容CO、 第二电容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k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0SFET)Q以及电阻R,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为MOS管;该第一电感L0、第二电感L、二极管D以及第一电容CO依次串联连接后,与该第二电容C并联;该 M0S管Q与电阻R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一电感LO以及第二电感L之间,另一端接在第一电容 CO以及第二电容C之间。该Boost电路通过该第二电容C滤波后输入稳定直流电压,由第一电感LO以及第二电感L将第一电容CO的电压升高,并通过方波驱动电路对MOS管Q进行控制,在MOS管Q导通时该第一电容CO可为LED提供电压。当LED颗数增多负载变大时,需要使用多组Boost电路代替单组Boost电路对LED 供电,则加大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提升了电路的升压效率, 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提出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为LED背光模组供电,包括稳压电路,接收输入电压,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滤波,输出稳压直流电;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稳压直流电,进行升压后输出至LED背光模组;选择控制电路,交替选择所述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为所述LED背光模组供电。优选地,所述第一升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二极管D2,以及漏极连接于第一电感Ll以及第二电感L2之间的MOS管Q2 ;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选择控制电路连接,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2为P沟道MOS管;所述第二升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3、第二电感L4、二极管D1,以及漏极连接于第一电感L3以及第二电感L4之间的MOS管Ql ;所述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选择控制电路连接,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l为N沟道MOS管。优选地,所述选择控制电路包括推挽电路,分别与所述MOS管Ql以及MOS管Q2连接,选择所述MOS管Ql或MOS管Q2导通;隔直电路,与所述推挽电路连接,为推挽电路提供隔直电压;PWM芯片,与所述隔直电路连接,通过所述隔直电路以及推挽电路,控制所述MOS 管Ql以及MOS管Q2交替导通。优选地,所述推挽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 ;所述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并联接至所述隔直电路,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3为PNP型, 所述第二三极管Q4为NPN型。优选地,所述隔直电路为隔直电容Cl。 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两电容,分别接入至所述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优选地,所述两电容的一端分别接至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本技术的LED背光驱动电路,通过设置第一升压电路和第二升压电路交替对 LED背光模组进行供电,使得该第一升压电路和第二升压电路中无需设置用于输出稳压的电容,提升了电路的升压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占空比也不会增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LED背光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LED背光驱动电路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10的一实施例。该LED背光驱动电路10为LED背光模组供电(图未示出),其包括稳压电路11、第一升压电路12、第二升压电路13以及选择控制电路14 ;该稳压电路11,接收输入电压,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滤波,输出稳压直流电;该第一升压电路12,接收所述稳压直流电,进行升压后输出至LED背光模组;该第二升压电路13,接收所述稳压直流电,进行升压后输出至LED背光模组;该选择控制电路14,交替选择所述第一升压电路12以及第二升压电路13,为所述LED背光模组 {共 ο本技术LED背光驱动电路10可以解决使用单个现有Boost电路进行升压中, 可能出现的增大占空比以及降低效率等(当升压较高时)问题;该LED背光驱动电路10, 通过设置第一升压电路12和第二升压电路13交替对LED背光模组进行供电,使得该第一升压电路12和第二升压电路13中无需设置用于输出稳压的电容,因而在将电压升高至较高(比如400V)时,并不会降低电路的效率,而且占空比也不会增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参照图3,在一具体实例中,上述稳压电路11包括两电容C2和C3,分别并联接入至上述第一升压电路12以及第二升压电路13 ;分别为该第一升压电路12以及第二升压电路13提供稳定电压。该两电容C2和C3的一端分别接至第一升压电路12以及第二升压电路13,另一端相连后接地。在一具体实例中,上述第一升压电路12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 L2、二极管D2,以及漏极连接于第一电感Ll以及第二电感L2之间的MOS管Q2 ;所述MOS管 Q2的栅极与所述选择控制电路连接,源极接地;上述MOS管Q2为P沟道MOS管。上述第二升压电路13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3、第二电感L4、二极管D1,以及漏极连接于第一电感L3以及第二电感L4之间的MOS管Ql ;所述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选择控制电路连接,源极接地;上述MOS管Ql为N沟道MOS管。由于是通过该选择控制电路14控制该第一升压模块以及第二升压模块交替进行升压,可相当于现有技术中两组Boost电路交底供电,且该第一升压模块以及第二升压模块中无需设置输出稳压的电容,因此,相对应现有技术的一组Boost电路,解决了升压效率(发热)的问题;相对于多组Boost电路的组合(减少电容、PWM芯片40等),则降低了成本。在一具体实例中,上述选择控制电路14包括推挽电路、隔直电路以及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芯片40 ;该推挽电路,分别与上述MOS管Ql以及 MOS管Q2连接,选择上述MOS管Ql或MOS管Q2导通;该隔直电路,与所述推挽电路连接, 为推挽电路提供隔直电压;该PWM芯片40,与上述隔直电路连接,通过上述隔直电路以及推挽电路,控制上述MOS管Ql以及MOS管Q2交替导通。该PWM芯片40的控制还包括该MOS 管Ql以及MOS管Q2的导通时间控制。上述推挽电路包括两三极管,分别为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 ;所述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3以及第二三极管Q4的基极并联接至所述隔直电路,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Q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为LED背光模组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电路,接收输入电压,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滤波,输出稳压直流电;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接收所述稳压直流电,进行升压后输出至LED背光模组;选择控制电路,交替选择所述第一升压电路以及第二升压电路,为所述LED背光模组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明杨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