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592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孔,包括:人孔筒节和人孔盖(10),所述人孔盖(10)上设有托梁(7),所述托梁(7)为“L”型,托梁(7)的水平肢设置于人孔盖(10)的下面并支撑人孔盖(10),人孔筒节外壁设有套筒式支撑系统,托梁(7)的垂直肢通过所述套筒式支撑系统垂直设置于人孔侧面,并可带动人孔盖(10)以托梁(7)的垂直肢为中心轴在水平面内旋转。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孔,可以实现人孔盖的水平旋转,方便开启和封闭人孔,减小了操作或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设备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人孔,适用于底部带人孔的大型设备。
技术介绍
带底部人孔的设备中,球罐是一种球形储存容器,由球壳、支柱、管口等附件组成, 见图1。受球罐的结构特点影响,球罐上的所有工艺管口均集中布置在上下两极带,管口的法兰密封面保持水平状态。为满足内部检修的要求,需要在球罐的上、下极带中心处各设置一个人孔。由于球罐人孔盖的重量可达360Kg以上,上极带人孔还需配置水平吊柱等机构, 以便开启或封闭人孔盖时,可利用吊柱悬吊人孔盖。水平吊柱见图2,由吊柱、吊钩、吊环及螺母和支撑板等零件组成,因使人孔盖水平悬吊在其上方的吊柱上而得名。底部人孔由于倒置安装(人孔口朝下开启,人孔盖在最底部)的特点,无法使用通常的水平吊柱,故常采用回转盖轴耳,见图3-1和图3-2。回转盖轴耳主要由轴耳、回转轴、 销钉等组成,其特点是人孔盖的重量不悬吊或支撑在其他机构上,只是通过轴耳和轴简单地连接到人孔法兰上,因此,开启人孔盖时,人孔盖需如图3-1所示向下翻转90度,类似地, 关闭人孔时,人孔盖需要向上翻转90度。在实际操作中,带回转盖轴耳的人孔在使用中至少存在如下不足1、开启、封闭人孔不便,费力。对常用的公称直径600的人孔,其人孔盖重量至少为360Kg,在开启尤其是封闭人孔盖时,要使人孔盖克服重力旋转90度并上紧螺柱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事;2、不利于保护人孔密封面。开启后,人孔盖密封面在垂直平面内朝向人孔,其密封面容易受到检修人员或机具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孔,适用于底部带人孔的大型设备,可以实现人孔盖的水平旋转,方便开启和封闭人孔,减小了操作或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孔。包括人孔筒节和人孔盖10,所述的人孔筒节包括人孔凸缘1和人孔法兰11 ;所述人孔盖10上设有托梁7,所述托梁7为“L”型,托梁7的水平肢设置于人孔盖 10的下面并支撑人孔盖10,人孔筒节外壁设有套筒式支撑系统,托梁7的垂直肢通过所述套筒式支撑系统垂直设置于人孔侧面,并可带动人孔盖10以托梁7的垂直肢为中心轴在水平面内旋转。所述套筒式支撑系统包括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5、套筒4和筋板6 ;所述筋板6为一垂直竖板,其一侧边固定有垂直竖立的套筒4,所述套筒4为内径大于托梁7垂直肢外径的管;套筒4与筋板6的上下端面相平,筋板6的上端面水平固定有上支撑板3,筋板6的下端面水平固定有下支撑板5,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5相应于套筒 4上下端面的位置设置有通孔;筋板6及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5的另一侧固定于人孔筒节外壁上;所述套筒4内径、通孔孔径均大于托梁7的垂直肢外径,托梁7的垂直肢穿过下支撑板5的通孔,并穿过套筒4及其上的上支撑板3的通孔,其上端可旋转式固定于上支撑板 3上。所示托梁7的垂直肢上端通过旋入螺母可旋转式固定在上支撑板3上。所述托梁7的水平肢通过垂直的支撑螺柱从人孔盖10下端面支撑人孔盖10,托梁 7的垂直肢上设有水平的支撑螺柱从人孔盖10的侧面固定支撑人孔盖10。所述托梁7的水平肢的支撑螺柱的数量为两个。为提高强度,可在托梁7垂直肢与水平肢的拐角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支撑螺柱9是一根变径的杆件,一段是螺柱段,另一段是缩径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光杆段;所述螺柱段为全螺纹螺柱或双头螺柱;具体实施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孔,包括人孔凸缘1、上支撑板3、套筒4、下支撑板5、筋板6、托梁7、支撑螺柱、人孔盖10、人孔法兰11以及垫片和人孔紧固件12,“L”形托梁7通过水平肢上2个支撑螺柱“托住”人孔盖10,并用垂直肢侧面的1 个支撑螺柱固定并防止人孔盖10偏转,托梁7通过套筒4等支撑系统支撑在人孔凸缘1和人孔法兰11上,并可带动人孔盖10以托梁7的垂直肢为中心轴在水平面内旋转。所述的人孔盖10除通过垫片和人孔紧固件12与人孔法兰11紧固外,还在下表面处钻有两个螺孔,并用两个支撑螺柱和螺母固定到其正下方托梁7的水平肢,以此实现利用托梁7 “托住”人孔盖的目的;所述的人孔盖10还在侧面也钻有1个螺孔,并用1个支撑螺柱和螺母固定到托梁 7的垂直肢,以此防止人孔盖在托梁7工作状态下发生偏转;所述的托梁7通过双螺母固定到上支撑板3、套筒4、下支撑板5、筋板6组成的支撑系统上,套筒4和双螺母的使用可实现托梁7的水平肢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肢旋转;所述的托梁7在人孔盖开启(即垫片和人孔紧固件12拆除后)或封闭时,可承受人孔盖10的重量,并在外推力的作用下,带动人孔盖10在水平面内自由旋转;所述的上支撑板3是一块一侧开有圆孔的平板,与人孔凸缘1焊接;所述的下支撑板5是一块一侧开有圆孔的平板,与人孔法兰11焊接;所述的套筒4是一根内直径大于托梁7的外径的钢管,与上支撑板3和下支撑板 5焊接;所述的筋板6是一块平板,与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5、套筒4、人孔凸缘1和人孔法兰11焊接;所述的托梁7是一根圆钢,形状为L形;所述的托梁7在与支撑螺柱连接处分别开有螺栓孔,总计3个螺栓孔;所述的托梁7垂直肢穿过下支撑板5、套筒4、上支撑板3后,用双螺母固定;所述的人孔盖10在其下表面和侧面中部分别开有2个和1个规格相同的螺孔,以方便固定;所述的支撑螺柱是一根特殊的螺柱,该螺柱是一根变径的杆件,一部分是全螺纹螺柱,也可是双头螺柱(包括两段螺纹,一段是端部直径为d的外螺纹,另一段是紧邻光杆段的直径为d的外螺纹),另一部分是螺柱的延长部分、截面为正六边形的缩径光杆段。本技术所述的人孔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人孔盖开启时向下翻转、封闭时向上翻转的方式,实现了只需在人孔盖平面内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使人孔盖水平旋转的目标,使得开启或封闭人孔盖时不占用检修所需的有效空间,同时减小了操作或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特别适用于球罐的底部人孔,同样也适用于带底部人孔的其他大型压力容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的带回转盖轴耳底部人孔的球罐示意图图2现有技术的带水平吊柱的人孔结构示意图图3-1现有技术的带回转盖轴耳的底部人孔结构示意图图3-2为图3-1的仰视图图4-1本技术所述的人孔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4-1的仰视图图5本技术的人孔盖10与托梁7连接的防偏转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人孔盖10与托梁7连接的支撑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托梁7与支撑系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1本技术的全螺纹支撑螺柱结构示意图图8-2本技术的双头螺纹支撑螺柱结构示意图图8-3支撑螺柱光杆段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人孔凸缘2-双螺母3-上支撑板4-套筒5-下支撑板6-筋板7-托梁9-1-支撑螺柱A9-2-支撑螺柱B 9-3-支撑螺柱C 10_人孔盖11_人孔法兰12-人孔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如图4-1和4-2所示一种人孔,人孔筒节和人孔盖10,人孔筒节包括人孔凸缘和人孔法兰11。所述人孔盖10上设有托梁7,所述托梁7为“L”型,托梁7的水平肢设置于人孔盖 10的下面并支撑人孔盖10,人孔筒节外壁设有套筒式支撑系统,托梁7的垂直肢通过所述套筒式支撑系统垂直设置于人孔侧面,并可带动人孔盖10以托梁7的垂直肢为中心轴在水平面内旋转;所述套筒式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孔,包括:人孔筒节和人孔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盖(10)上设有托梁(7),所述托梁(7)为“L”型,托梁(7)的水平肢设置于人孔盖(10)的下面并支撑人孔盖(10),人孔筒节外壁设有套筒式支撑系统,托梁(7)的垂直肢通过所述套筒式支撑系统垂直设置于人孔侧面,并可带动人孔盖(10)以托梁(7)的垂直肢为中心轴在水平面内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元少昀段瑞冯清晓吴海鑫夏莉计斌王一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