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55618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脉冲发生器、现场监控器、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现场监控器用于监控被测试对象、电磁脉冲发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状况;远程控制终端用于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智能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电磁脉冲发生器包括MARX发生器、气配单元和峰化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试验过程,缩短试验时间,减少人为试验差错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脉冲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直O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评价电子设备抗击强快沿电磁脉冲的能力日趋重要, 在军事领域尤为重要。另外,电子设备在进行瞬变电场敏感度试验时,如果设备电磁兼容EMC计考虑不周全,往往会出现异常,甚至被强快沿电磁脉冲毁坏,随后就要进行整改,需要进行一系列电场强度值由小到大的快沿电磁脉冲试验,找出设备出现异常状况的临界场强,根据此临界场强下的异常现象分析设备的敏感部位(而不是直接施加强电磁脉冲,使设备失效,对着“尸体”分析异常原因),之后采取针对性的加固防护措施,反复试验,最终通过抗击标准电场强度的快沿电磁脉冲试验,设计出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产品。因此对高性能的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需求特别迫切。现有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的显著缺点是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无法自动连续运行,完成单次试验后,便会停下来,如果需要进行后续试验,必须每次都进行人工干预,重新设置试验参数,等待试验设备就绪(时间较长),之后进行试验。这样需要长时间反复人工干预才能连续进行试验。试验时,操作人员根据仪表上的读数进行参数设定,特别是模拟仪表,不同操作人员从仪表上读取的参数会有一定误差,同一操作人员在不同批次的试验中读取的参数会有一定误差,这样试验条件不完全一致,造成试验结果不一致;再者操作人员长期进行烦琐、单调、机械的重复操作,往往会出现误操作,造成测试数据不可信。采用现有设备完成上述连续试验,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试验数据可信度降低,不利于高质量完成试验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该装置可单次或自动连续进行测试。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脉冲发生器、现场监控器、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所述现场监控器用于监控被测试对象、电磁脉冲发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状况;所述远程控制终端用于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接收数据调整电磁脉冲发生器各部件状态,当满足既定条件时,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包括MARX发生器、气配单元和峰化电路,所述MARX发生器包括限流电阻器(Rl R7)、电容器组、气隙火花开关(Kl K4),所述气隙火花开关的相对两端设置有进气管接口和出气管接口,所述气隙火花开关另外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阳电极E+和阴电极E-,所述阳电极E+由阳内电极和阳外电极构成,所述阴电极E-由阴内电极和阴外电极构成,所述电容器组包括由并联的高压无感电容器(Cl C5)组成的第一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6 C10)并联组成的的第二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ll C15) 并联组成的第三电容器组以及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16 C20)并联组成的第四电容器组, 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l对第一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 第二限流电阻R2、第五限流电阻R5对第二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 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五限流电阻R5以及第六限流电阻R6对第三电容器组Cll C15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限流电阻(Rl R7)对第四电容器组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器组、第二电容器组、第三电容器组、第四电容器组和峰化电路依次并联在直流高压电源间,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与第二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与第三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组与第四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 E-与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组与峰化电路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K4连接,所述气配单元包括第一气配单元、第二气配单元和第三气配单元,第一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第一充气继电器、第一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一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放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一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第二充气继电器、第二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二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放气阀门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三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第三充气继电器、第三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三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放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上述智能控制器包括气体压力设定电路、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气体压力测量电路、气体压力调节电路、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状态指示电路、启动电路、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存储电路以及单片机,所述气体压力测量电路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充气阀门和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三AD采样电路AIN2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充气阀门和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四AD采样电路AIN3连接,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充气阀门和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五AD采样电路AIN4连接,所述气体压力设定电路包括N2压力设定电路和SF6压力设定电路,所述N2压力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一 AD采样电路AINO连接,所述SF6压力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六 AD采样电路AIN5连接,所述气体压力调节电路包括程控芯片LD0,所述程控芯片LDO包括第一程控LDOl、 第二程控LD02、第三程控LD03、第四程控LD04、第五程控LD05以及第六程控LD06,所述第一程控LDOl的一端与第一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2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程控LD02的一端与第一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3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程控LD03的一端与第二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4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程控LD04的一端与第二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5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程控LD05的一端与第三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6接口连接,所述第六程控LD06的一端与第三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7接口连接,所述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二 AD采样电路Aim连接,所述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与单片机的COMO接口连接;所述试验参数显示电路与单片机的扩展IXD接口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与单片机的GPF3接口连接,所述启动电路与单片机的GPF4接口连接,所述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脉冲发生器、现场监控器、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所述现场监控器用于监控被测试对象、电磁脉冲发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状况;所述远程控制终端用于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接收数据调整电磁脉冲发生器各部件状态,当满足既定条件时,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包括MARX发生器、气配单元和峰化电路,所述MARX发生器包括限流电阻器(R1~R7)、电容器组、气隙火花开关(K1~K4),所述气隙火花开关的相对两端设置有进气管接口和出气管接口,所述气隙火花开关另外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阳电极(E+)和阴电极(E-),所述阳电极E+由阳内电极和阳外电极构成,所述阴电极(E-)由阴内电极和阴外电极构成,所述电容器组包括由并联的高压无感电容器(C1~C5)组成的第一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6~C10)并联组成的的第二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11~C15)并联组成的第三电容器组以及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16~C20)并联组成的第四电容器组,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对第一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五限流电阻(R5)对第二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五限流电阻(R5)以及第六限流电阻(R6)对第三电容器组(C11~C15)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限流电阻(R1~R7)对第四电容器组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器组、第二电容器组、第三电容器组、第四电容器组和峰化电路依次并联在直流高压电源间,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与第二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1)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与第三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组与第四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组与峰化电路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K4)连接,所述气配单元包括第一气配单元、第二气配单元和第三气配单元,第一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第一充气继电器、第一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一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放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一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第二充气继电器、第二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二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放气阀门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三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第三充气继电器、第三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三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放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恩全王浩刘世木王骞商高平张海东周开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