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金属薄膜表面疏水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55172 阅读:4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增强金属薄膜表面疏水性的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将基体表面清洗干净,通过镀膜技术在基体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均匀的金属薄膜,采用快速热处理方法将金属薄膜由连续状态转变为微纳米颗粒结构,再通过含氟的有机物对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的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都大于150°,水滴在表面的滚动角都小于10°,显示出非常优越的疏水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易于实现工业化,制备的金属薄膜表面具有良好的超疏水防污自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微纳米材料表面改性

技术介绍
表面的浸润性是决定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性质,许多物理化学过程,如吸附、润滑、黏合、分离和摩擦等均与表面的浸润性密切相关。固体表面的浸润性常以水滴在其表面形成的静态接触角7来标定。静态接触角小于90°的表面称为亲水表面,大于90° 的表面称为疏水表面,而大于150°的表面则称为超疏水表面。近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表面、微流体系统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有关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引起了极大地的关注。金属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研热点和难点。具有疏水能力的金属表面可以减小水在其表面的的流动阻力,从而降低输送成本。或者,在相同动力下,提高舰船水面航行速度或提高载重量;具有超疏水能力的金属表面可以实现自清洁,从而提高其抗污染、抗腐蚀的能力,使金属表面由亲水转为疏水甚至超疏水,都具有重要的开发意义。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由其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众所周知,润湿性能主要受固体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固体表面自由能Sm越大,就越容易被一些液体所润湿,反之亦然。所以寻求和制备低表面自由能的固体表面是制备超疏水的前提要求。金属表面的自由能大,因此用于制备疏水表面常需在表面覆盖氟碳链或硅烷链来降低表面能。但是在光滑的金属表面上光采用化学方法来调节表面自由能,通常仅能使接触角增加到120°,而不能再高。要达到更高接触角,就必须设计金属材料的表面微细结构。具有微细粗糙结构的表面(相对小于液滴的微米尺度)将能有效地提高疏水表面的疏水性能。目前主要通过在金属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需要使用激光精细加工、平板印刷、等离子体刻蚀、 纳米模板、电化学沉积等技术,不易推广,尤其是不容易大面积制作,量产更难;制备成本比较高,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涉及到复杂的工艺等,难以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因此,如何使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大面积制备出稳定的超疏水性金属薄膜表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增强金属薄膜表面疏水性的新方法,通过对金属薄膜表面进行快速热处理获得微细结构,再进行疏水化处理使金属薄膜表面具有超疏水性。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如下(1)基体表面清洗将基底依次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清洗的时间为5 10 min,在氮气中吹干,待用;(2)金属薄膜制备利用镀膜技术在上述表面平整的基体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均勻的金属薄膜;(3)薄膜的热处理将上述沉积一层金属薄膜的基体放入石英舟上,石英舟置于管式炉中石英管的中间位置,密封后按设定升温速率提高温度,同时通入惰性气体,将石英管中空气排净后,关闭惰性气体,再通入氢气继续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恒温10 50 min,之后关闭氢气,停止加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取出;(4)热处理后薄膜化学修饰将热处理好的金属薄膜浸入全氟四氢葵烷基三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3 8 h后取出即可得到超疏水性表面。本专利技术所述升温速率为10 50°C /min。本专利技术所述设定温度为沉积金属材料熔点的一半以上任一温度值。本专利技术所述管式炉为自动控温管式炉。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体为石英、硅片、金刚石、金属、金属氧化物等耐高温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镀膜技术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或电子束蒸发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本专利技术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量为100 600 Sccm0本专利技术所述氢气的流量为100 500 seem。本专利技术所述化学修饰中全氟四氢葵烷基三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的浓度为0. 1 0.5 mol/1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效果构建的超疏水金属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都大于150 °,滚动角都小于10°,可使金属薄膜表面具有极好的防污、自洁及减阻功能; 所用的基体表面金属镀膜技术和快速热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有效、便于操作,能够适应于大面积增强金属薄膜表面的疏水性能,易于实现工业化,对构建具有大面积的微细结构金属薄膜表面的超疏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基体上沉积一层镍铁金属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3为实施例1基体上沉积一层镍铁金属薄膜经过热处理后所形成纳米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4为实施例1的基体上沉积一层镍铁金属薄膜的高分辨率EDX能谱图。图5为实施例1的水滴在镍铁金属薄膜表面上的静态接触角图像。图6为实施例1的水滴在经过热处理后镍铁金属薄膜表面上静态接触角图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示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实施示例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1)石英基体表面清洗。将石英基体依次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清洗的时间为10 min,在氮气中吹干,待用。(2)镍铁金属薄膜制备。采用K575X磁控溅射镀膜仪,通过Ar+轰击镍铁合金靶材的方法,在表面平整的石英基体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均勻的镍铁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金属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镍铁金属薄膜呈现连续薄膜状,如图2所示。利用X衍射能量色散能谱仪(EDX)分析样品表面成分,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薄膜表面成分主要是镍和铁,还含有硅和氧,硅和氧元素的峰来自于石英基体。(3)镍铁薄膜的热处理。将沉积有镍铁薄膜的基底放入石英舟上,石英舟置于管式炉中石英管的中间位置,密封后,设定升温速率为30°C /min提高温度,同时通入流量为 300 sccm的氩气,将石英管中空气排净后,关闭惰性气体,通入流量为200 sccm的氢气,继续加热到设定温度800°C (铁的熔点为1534°C,镍的熔点为1455度。C),并在该温度下恒温 40 min,之后关闭氢气,停止加热,在氩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取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的金属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镍铁金属薄膜连续薄膜转变为分布均勻、具有良好形态细小镍铁颗粒,如图3所示。(4)热处理后薄膜化学修饰。将经过热处理的镍铁薄膜浸入0. 1 mol/1的全氟四氢葵烷基三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5 h后取出即可得到超疏水性表面。水滴与其的接触角为163士2. 4°,如图5所示,滚动角约为4°。实施例2(1)氧化铝基体表面清洗。将氧化铝基体依次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清洗的时间为10 min,在氮气中吹干,待用。(2)金薄膜制备。采用K575X磁控溅射镀膜仪,通过Ar+轰击纯金靶材的方法,在表面平整的氧化铝基体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均勻的金薄膜。(3)金薄膜的热处理。将沉积有金薄膜的氧化铝基体放入石英舟上,石英舟置于管式炉中石英管的中间位置,密封后按升温速率20°C /min提高温度,同时通入流量为300 sccm氩气,将石英管中空气排净后,关闭惰性气体,再通入流量为300 sccm氢气继续加热到设定的温度(金的熔点为1063°C),并在该温度下恒温30 min,之后关闭氢气,停止加热,在氩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取出。(4)热处理后薄膜化学修饰。将经过热处理的金薄膜浸入0. 2 mol/1的全氟四氢葵烷基三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3 h后取出即可得到超疏水性表面。水滴与其的接触角为160士 1.7°,滚动角约为6°。实施例3(1)不锈钢基体表面清洗。将不锈钢基体依次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清洗的时间为10 min,在氮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金属薄膜表面疏水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基体表面清洗:将基底依次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清洗的时间为5~10 min,在氮气中吹干,待用;(2)金属薄膜制备:利用镀膜技术在上述表面平整的基体表面沉积一层厚度均匀的金属薄膜;(3)薄膜的热处理:将上述沉积一层金属薄膜的基体放入石英舟上,石英舟置于管式炉中石英管的中间位置,密封后按设定升温速率提高温度,同时通入惰性气体,将石英管中空气排净后,关闭惰性气体,再通入氢气继续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恒温10 ~50 min,之后关闭氢气,停止加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取出;(4)热处理后薄膜化学修饰:将热处理好的金属薄膜浸入全氟四氢葵烷基三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3~8 h 后取出即可得到超疏水性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程文明储怡士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