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包括板状主体,所述主体背面由一朝主体正面倾斜的斜坡面及至少一与主体正面平行的平整面组成,该平整面与该斜坡面连接,该斜坡面大致靠近于主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传动灯具,在无眩光的同时,相同功率的光源下,还能够有效提高发光效率,此外,由于斜坡面13的存在,相同信号的灯具或导光板,节省了部分的材料,因此还有这节省材料及成本的优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
技术介绍
导光板作为一种光学板材,可以吸取从光源发出来的光,并通过背面反射,进而将光线从正面射出,到到均勻发光效果。由于导光板的特性,可以将将点、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而且其超薄轻便、光线均勻、高效节能且稳定耐用,目前已越来越多的投入显示屏及装置、照明灯具领域。传动的照明灯具,结构包括外壳,光源及反光罩,光源发光通过反光罩反射,进而从外壳的正面照射而进行照明,其中反光罩起到一次反射的作用,该灯具的主要缺点是眩光严重,照射出来亮度分布不均勻,光效较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基于导光板特性的灯具,其结构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及外壳组成,其中光源通常设置于导光板侧面,外壳则用于固定导光板及光源,光源发光时,光线从导光板侧面射入导光板,在导光板内经由反射及折射,而从正面射出,相应的导光板正面即作为灯具的正面以进行照射,相比传动的照明灯具,该导光板式照明灯能够达到亮度均勻, 无眩光的照射效果。这种灯具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光线是由侧向射入导光板的,会有一部分光线从另一侧射出,造成光能的浪费,目前对该缺点的常见解决方案,是对导光板的另一侧进行封堵,以将到达该侧的光线反射回去,使得光线最终只能从正面射出;然而该方案中,导光板侧面与正面呈直角关系,光线反射的角度及效果并不理想,而直射的光线还会有部分相互抵消,造成能量损失,最终会因能量的衰减而造成光衰,因此可见该方案仍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合理,能够有效利用光能,减少光衰,并有效增加光效的导光板。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导光板,包括板状主体,主体背面主要由朝主体正面倾斜的斜坡面及至少一大致与主体正面平行的平整面组成,使得主体两侧厚薄不一,其中所述主体靠近曲面的一侧较厚,所述主体靠近斜坡面的一侧较薄,所述斜坡面大致靠近于所述主体的一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主体背面附有反光层。本技术使用时,在导光板主体远离斜坡面的一侧设置光源,光源的光线,通过导光板侧面射入主体内,被勻光后,一部分光线直接由主体正面射出,一部分通过主体背面朝正向反射,并经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射出,此传递到斜坡面的光线,亦由斜坡面进行反射, 最终经一次或多次反射后由主体正面照射出来,而斜坡面的角度,能够保证从侧向射入光线更多都能有效反射,如此不但大大减少或直接杜绝了光线从靠近斜坡面一侧的主体侧面射出情况,并可通过多次反射而充分利用光线,进而有效提高发光效率,经实验验证,本技术相比传动灯具,在无眩光的同时,相同功率的光源下,还能够有效提高20%的发光效率,可见其优势;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相比传动的导光板,还有这节省材料及成本的优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包括板状主体1, 主体1通常采用压克力、PC或ABS等材料。本技术中,主体1为一板状,具有一定厚度的侧面11作为靠近光源以入射光线的入光侧,主体1的正面12则作为射出光线进行照明的出光侧,主体1的背面可将光线朝向主体的正面12反射,其中,主体1背面由一斜坡面13 组成,使得主体1两侧的厚薄不一,为便于描述,将其中较厚的一侧称为较厚侧面11,较薄的一侧称为较薄侧面16,此结构的反光在使用时,通过较厚侧面11入光,则斜坡面13可起到对光线反射,使得大部分光线朝向正面12方向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主体1的背面由至少一平整面14以及一斜坡面13组成,平整面14可带有一定曲度,但从宏观上来看整体较为平滑,大致与正面12平行,斜坡面13与平整面14连接,并朝向正面12倾斜,和平整面14呈一夹角,此外,斜坡面 13大致靠近于主体1的一侧,使得主体1的该侧部分由斜坡面13收口,或直接成为一锐角; 如此使得主体1两侧厚薄不一,其中较厚一侧,即较厚侧面11靠近平整面,较薄一侧,即较薄侧面16靠近斜坡面13。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光源3通常可采用LED灯珠,设置于主体ι较厚的一侧,即图中所示的较厚侧面11,远离斜坡面13处,主体1背面由平整面 14、平整面15及斜坡面13组成,斜坡面13位于平整面14及平整面15之间,作为平整面14 与平整面15的过渡面,如此由厚度上看,平整面14处的主体1较厚,在侧部形成一较厚侧面11,而随斜坡面13收缩后,在平整面15处的主体1较薄,在侧部形成一较薄侧面16。如图中箭头所示,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由主体1的侧面11射入主体1,在主体1 内传递后,其中一部分光线直接由主体1的正面12射出;另一部分则传递到平整面14或平整面15上,由平整面14或平整面15朝向正面12反射出去,经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后,最终亦由正面12射出;此外直接由侧面11射入后传递到斜坡面13的光线,则由于斜坡面13 的角度,大致朝向正面12反射,因此最终亦经过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由正面12照射出去, 而经过此照射后,从靠近平整面15处的较薄侧面16射出的光线,就十分少了。从该实施例可看出,斜坡面13可有效将侧面11射入的光线朝向正面12反射出去,这样就可以达到增加光效,减少光损,充分利用光线的效果。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其基本结构与上一中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主体1的背面不再有平整面15,即由平整面14连接斜坡面13后,直接过渡到了主体1的较薄侧面16,主体1从截面上看为一方形结合直角梯形的形状。如图中箭头所示,该实施例中,光线的传导大致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再有平整面15进行反射,此状态下,光线的利用效率是基本一致的。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其基本结构和第一、第二种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主体1的背面不再有平整面15,并且平整面14连接斜坡面13后,由斜坡面13直接过渡到了主体1的正面12,即省去了主体1的较薄侧面16,主体1从截面上看为一直角梯形。如图中箭头所示,该实施例中,光线的传导大致和实施例一、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再有平整面15进行反射,并且光线不再会传导至较薄侧面16而进行反射,此状态下,更利于有效利用光线,进而达到最优的利用效率。如图5所示,在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导光板式灯具将具备多种变形方式,例如将两块导光板主体1拼合起来,使得两主体1的各自侧面11处各设置一组光源3,统一朝向一侧照射,达到一对称照射结构。当然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延伸及变形。例如,在一种优选方案中,主体1背面可附有反光层2,以增加反光效率,其结构如图1所示。从上面几种实施例可见,本技术相比传动灯具,在无眩光的同时,相同功率的光源下,还能够有效提高发光效率,此外,由于斜坡面13的存在,相同型号的灯具或导光板,节省了部分的材料,因此还有着节省材料及成本的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包括板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背面主要由朝主体正面倾斜的斜坡面及至少一大致与主体正面平行的平整面组成,使得主体两侧厚薄不一,其中所述主体靠近曲面的一侧较厚,所述主体靠近斜坡面的一侧较薄,所述斜坡面大致靠近于所述主体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包括板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背面主要由朝主体正面倾斜的斜坡面及至少一大致与主体正面平行的平整面组成,使得主体两侧厚薄不一,其中所述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龙,李晓成,
申请(专利权)人:周玉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