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974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艾灸治疗仪,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外壳主体、活动盖、烟管、艾条架等组成,所述外壳主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主体内部嵌有微型电机,通气电机架固定在外壳内侧,扇叶装在通气电机架的后方,所述活动盖与烟管焊接相连。所述艾条架上方嵌有耐热硅胶圈。所述扇叶叶片设计为反向安装。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盖靠四个小支脚簧片固定,活动盖内装有隔灰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艾灸治疗仪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中国人熟知的疾病治疗方法,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世界所承认。它的起源极为久远,据考证,针灸疗法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古书里保存着一些关于针灸起源的传说资料,都指这个时代。如皇甫谧《帝王世纪》里记载太嗥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罗泌《路史》则说太嗥伏羲氏“尝草治砭,以制民疾”。又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说“黄帝咨访歧伯、伯高,少俞之徒……而针道生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序》则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内经》成书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而且已卓有成效地运用刺法、灸法等技术防病治病,并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更新理论,形成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与使用以后,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从各种树枝施灸发展到艾灸,形成了灸法。“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为主要灸料。艾,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到处生长,因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 于是便取代一般的树枝燃料,而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通过艾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药性 (化学作用),随着艾火的热力(物理作用)透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免疫机能等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机能体系而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保健之效用。灸法是我国的专利技术,是我国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数千年,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传播五洲,推广全球。它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掌握;(因为针法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廉(灸疗一次只相当于几毛钱);效果显著。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生活水平提高后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巨增,引起中风瘫痪病人成倍增加,卧床病人的护理稍一疏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肌肤的挤压和接触部位出现破皮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褥疮。由于病人的肌体活力及免疫力下降, 这些破溃之处的伤口常常无法愈合,导致更严重的溃烂持续发展,以致危及生命。针灸对褥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传统的灸疗过程中,为了提高疗效,常常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在艾中加入行气血,逐寒湿,活血化淤的多味中药,以加强治疗的效果,这些中药中的大部分有效成分,都是在燃烧的状态下,以烟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在热与红外线的的作用下,泌入肌肤,发挥出最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燃烧的艾条产生的烟、热等都是向上运动的,而病人大都是躺在病床上,病患处基本位于艾条的下方,烟与热只有少部分能抵达患处,有效成份大打折扣,效率很低,所以用传统的艾灸治疗的时间较长,要有医护人员一直不断地操作,劳动强度大。现在虽然出现了一些灸疗盒,虽然能同时点燃多根艾条,烟热可相对集中,但患处仍处于艾条的下方,利用效率仍较低,所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技术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艾灸治疗仪,解决了患处位于艾条下方,烟热难于完全直接抵达患处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艾灸治疗仪,它包括外壳主体、烟管和艾条架,所述外壳主体的前端为烟管,后端有电源接口,电机通过电机架固定在外壳主体的内部,电机架上设有通气孔,扇叶装在电机架的后方,在电机与烟管之间的外壳主体的侧边设有艾条架。上述方案中,所述烟管通过活动盖与外壳主体相连,所述烟管上有硅胶防烫管,所述艾条架上有耐热硅胶圈。所述活动盖靠四个小支脚簧片固定,活动盖内侧装有隔灰网。上述方案中,在外壳主体内还可以设有调速器用于调节电机的转速。本技术中的外壳主体最好是采用不锈钢管制成,这样不仅能耐高温,牢固,而且不锈钢外表面可适当散热,降低了烟的温度,有利于烟油在伤口上凝结。本技术采用风扇使烟与热量可向下运动,直接完全抵达患处,大大提高了疗效和效率,并使操作更为便利和安全。使治疗更方便、有效率,能适用于所有的传统的中医灸疗,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坚固,操作方便,疗效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外壳主体,3-隔灰网,4-活动盖,5-烟管,6-硅胶防烫管 7_艾条架,8-耐热硅胶圈,9-艾条,10-电机,11-电机架,12-扇叶,13-调速器,14-调速旋扭,15-电源插头、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一种艾灸治疗仪,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主体2、烟管5和艾条架7,所述外壳主体2的前端为烟管5,后端有电源接口可与电源电源插头、座15相连。一个具体的实例的外壳主体2用不锈钢管材料制成,不锈钢外壳内嵌一个电机10,电机架11 四周布满通气孔,当扇叶12旋转时,气流从后面进入,从前方吹出,即使烟管5是朝着下方, 由于气流的力量大于烟与热上升的力量,烟与热仍会朝下吹出抵达患处,为了防止电机10 被烟油粘住,扇叶12被设计为反向安装,即叶片在电机架11的后方,因为烟几乎不会到达电机叶片处,电机10后面用胶密封后,电机轴承就不会被烟油粘住,保证电机能长期正常运转。活动盖4也是用不锈钢管制成,和烟管5焊接相连,活动盖4内装有隔灰网3,可防止烟灰与火星从烟管中吹出。活动盖靠四个小支脚簧片固定,可拔出,以便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打开清理灰烬或更换隔灰网。由于烟管5有时温度会较高,所以硅胶防烫管6可以防止操作不慎触烫到患者。艾条架7上方嵌有耐热硅胶圈8,有较好的弹性,能方便艾条9进出,并能阻止烟热逸出。13是电子调速器,可通过调速旋钮14调节电机10的转速,以控制艾条9 的燃烧速度,使操作者能根据情况更有效地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艾灸治疗仪,它包括外壳主体、烟管、艾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2)的前端为烟管(5),后端设有电源接口,电机(10)通过电机架(11)固定在外壳主体(2)的内部,电机架(11)上设有通气孔,扇叶(12)装在电机架(11)的后方,在电机(10)与烟管(5) 之间的外壳主体(2)的侧边设有艾条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管(5)通过活动盖(4)与外壳主体(2)相连,所述烟管(5)上有硅胶防烫管(6),所述艾条架(7)上有耐热硅胶圈(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4)靠四个小支脚簧片固定,活动盖(4)内侧装有隔灰网(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外壳主体(2)内有调速器(13)用于调节电机(10)的转速。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艾灸治疗仪,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外壳主体、活动盖、烟管、艾条架等组成,所述外壳主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主体内部嵌有微型电机,通气电机架固定在外壳内侧,扇叶装在通气电机架的后方,所述活动盖与烟管焊接相连。所述艾条架上方嵌有耐热硅胶圈。所述扇叶叶片设计为反向安装。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盖靠四个小支脚簧片固定,活动盖内装有隔灰网。文档编号A61H39/06GK202105169SQ201120119698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治疗仪,它包括外壳主体、烟管、艾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2)的前端为烟管(5),后端设有电源接口,电机(10)通过电机架(11)固定在外壳主体(2)的内部,电机架(11)上设有通气孔,扇叶(12)装在电机架(11)的后方,在电机(10)与烟管(5)之间的外壳主体(2)的侧边设有艾条架(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耿光耿艳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东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