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达强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4969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件(A)与组件(B),组件(A)由螺纹(1)、螺纹(2)及尾部(4)构成,螺纹(1)为锥形螺纹,尾部(4)为棱柱状结构,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物,组件(B)前端设置有螺纹(5),螺纹(5)与螺纹(2)为同轴螺纹,螺纹(5)与组件(A)的螺纹(2)相匹配,组件(B)后端设置有扁平状末端(7),内含有棱柱状孔(6),棱柱状孔(6)与螺纹(5)相连通,组件(A)的尾部(4)可穿过组件(B)的内部中空部分。实现骨折块之间的加压坚强固定的同时有效保护装置周围骨界面,量化关节内骨折块加压所需的压力,量化拧入装置所需的扭力,利于标准的形成及技术的普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骨折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内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在治疗一些需要手术的部分关节骨折,如Achatzker I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股骨后髁骨折等,当骨密度正常、骨骼质量较好时可以采用多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通过松质骨螺钉实现关节内骨折块复位、加压并坚强固定。这一治疗方法及所用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如下松质骨螺钉依靠螺钉尾部或垫片与骨皮质的压力在关节内骨折块之间形成加压效应,实现关节内骨折的坚强固定;但多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部分关节骨折存在初始固定失效的问题。所谓初始固定失效是指拧入关节内骨折块的松质骨螺钉所需的扭力依赖于术者经验,通常被拧得过紧,导致螺钉塑性变形、断裂或骨与螺纹界面损伤,使得内固定失效。 拧入关节内骨折块的松质骨螺钉所需的扭力依赖于术者经验,经验的积累依赖于失败的经验,存在一个学习曲线的坡度,不利于这一技术的量化标准的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置,其能够量化拧入关节内骨折块装置所需的扭力,量化关节内骨折块之间加压所需的压力,在复位、加压骨折块的同时有效保护装置与松质骨界面,避免内固定初始固定失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包括组件A与组件B,组件A由螺纹1、螺纹2及尾部4 构成,螺纹1为锥形螺纹,尾部4为棱柱状结构,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物,组件(B)前端设置有螺纹(5),螺纹( 与螺纹( 为同轴螺纹,螺纹( 与组件(A)的螺纹( 相匹配, 组件(B)后端设置有扁平状末端(7),内含有棱柱状孔(6),棱柱状孔(6)与螺纹( 相连通,组件(A)的尾部(4)可穿过组件(B)的内部中空部分。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组件A螺纹1的螺纹深度及螺距大于螺纹2的螺纹深度及螺距。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的螺纹2与尾部4之间通过杆3连接,所述杆3的直径小于螺纹5及棱柱状孔6的孔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尾部4与复合套筒内套筒相匹配,所述组件B的棱柱状孔6与复合套筒的外套筒相匹配。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扁平状末端7与骨折块皮质接触一侧的面积为组件B柱体前部截面积的1-8倍。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扁平状末端7与骨折块皮质之间设置有垫片。其中,配套的专用工具复合套筒分为内外套筒内套筒穿过组件B内的中空部分, 套住组件A的尾部4 ;外套筒连接有例如扭力扳手之类的扭力装置,与组件B的扁平状末端 7内部的中空棱柱状孔相匹配。采用本技术所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组件A与组件B在关节内骨折块间的相向运动,消除骨折块之间的间隙,帮助骨折块复位,实现骨折块之间的加压坚强固定的同时有效保护装置周围骨界面,预防初始固定失效;同时量化关节内骨折块加压所需的压力,量化拧入装置所需的扭力,使这一操作更加精确,更容易掌握相关医疗技能, 不存在一个学习曲线的坡度,有利于标准的形成及技术的普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组件A的示意图。图3为组件A尾部4的端面示意图。图4为组件B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组件A、组件B连接示意图。图6为组件A与组件B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组件B立体示意图。图8为复合套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5、图6,本技术所述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分为两部分组件A、组件B。图8为复合套筒的示意图。其中复合套筒包括内套筒 D及外套筒E。如图2、图3所示,组件A由螺纹1,螺纹2,杆3,尾部4组成,尾部4为棱柱状结构, 例如六角棱柱或类似形状,无论尾部4形状如何,其相对于组件B的内部中空部分较小,能够穿过组件B内部中空部分,这样才可以通过复合套筒内套筒固定住组件A。螺纹1类似于松质骨螺钉的螺纹设计,其螺纹深度与螺距相对于螺纹2较大。使用时,螺纹1拧入对侧关节内骨折块,此时组件A与对侧关节内骨折块锚固,其效果类似于松质骨螺钉。螺纹1应拧过骨折线,完全进入对侧关节内骨折块内。螺纹2的螺纹深度及螺距小于螺纹1的螺纹深度及螺距,螺纹2是实现骨折块间加压效应的一部分。杆3主要是增加组件A的长度变化,这一部分也可以替换设计成螺纹2,螺纹2设计的长一点也可以解决长度问题。尾部4 为棱柱状结构,例如六角棱柱,一方面可以利用该结构将组件A拧入骨折块内,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与复合套筒的内套筒匹配,以固定组件A。所谓同侧关节内骨折块是指与扁平状末端7相接触的一侧,所谓对侧关节内骨折块是指与同侧关节内骨折块相对应的骨折块。如图4、图7所示,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物,且孔径大于组件A的杆3及尾部4 的直径,组件B —端设置有螺纹5与组件A的螺纹2相匹配,螺纹5是实现骨折块间加压效应的一部分,组件B另一端设置有扁平状末端(7),内含有棱柱状孔(6),棱柱状孔(6)与螺纹(5)相连通。所述扁平状末端7与骨质块皮质接触一侧的面积为组件B柱体前部截面积直径的1-8倍。螺纹5与组件A螺纹2的螺距及螺纹深度相同,螺纹2与螺纹5之间的连接实现了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棱柱状孔6可以是内六角或类似形状,其与复合套筒的外套筒相匹配;组件B内部中空部分的孔径大于组件A尾部4和杆3的直径,以便于复合套筒的内套筒可以穿过组件 B内的中空部分;在复合套筒的外套筒与棱柱状孔6相匹配拧入组件B的同时通过复合套筒的内套筒套住组件A的尾部4将组件A固定住。组件A与组件B在骨折块内的相向运动帮助骨折块复位,消除骨折块之间的间隙,并对骨折块之间形成加压效应;在组件B的扁平状末端7与骨折块皮质之间还可以加入一个垫片,以便更有效保护骨皮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复合套筒的外套筒拧入组件B这一过程中,由于复合套筒的内套筒固定了组件 A的尾部4,避免组件A的螺纹1在组件B拧入过程中发生转动而切割邻近松质骨,有效保护螺纹1与松质骨间的界面,预防初始固定失效,同时完成量化骨折块之间加压所需的压力及拧入组件B所需扭力。这样,本技术所述装置在消灭关节内骨折块之间的间隙,帮助关节内骨折块复位,实现加压并坚强固定骨折块的同时实现骨折块之间加压所需的压力及拧入组件B所需扭力的量化,以避免装置被拧得过紧或过松,导致内固定失效。具体手术中有关本技术所述装置的使用过程第一步按标准手术流程,消毒铺单并按标准手术入路暴露骨折,复位并利用克氏针或复位钳临时固定骨折,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第二步先拧入组件A,利用复合套筒的内套筒将组件A的螺纹1部分拧入对侧关节内骨折块,螺纹1应当拧过骨折线,完全进入对侧关节内骨折块内,此时组件A与对侧关节内骨折块锚固,其效果类似于松质骨螺钉。第三步将复合套筒的内套筒穿过组件B内的中空部分,套住组件A的尾部4,以固定组件A,然后将复合套筒的外套筒与组件B的棱柱状孔6相匹配,旋转复合套筒的外套筒使得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部分关节骨折的可量化扭力的螺纹型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件(A)与组件(B),组件(A)由螺纹(1)、螺纹(2)及尾部(4)构成,螺纹(1)为锥形螺纹,尾部(4)为棱柱状结构,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物,组件(B)前端设置有螺纹(5),螺纹(5)与螺纹(2)为同轴螺纹,螺纹(5)与组件(A)的螺纹(2)相匹配,组件(B)后端设置有扁平状末端(7),内含有棱柱状孔(6),棱柱状孔(6)与螺纹(5)相连通,组件(A)的尾部(4)可穿过组件(B)的内部中空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达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达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