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963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圆筒形的外导体、设于外导体内与外导体同轴的内导体及设于外导体和内导体之间并与外导体同轴的绝缘体,内导体的一端可插入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内导体插入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的一端设有与空心内导体的内壁接触的接触件,接触件包括沿内导体的轴向延伸的空心件,空心件的端部具有轴向的开口,接触件还包括用于从开口插入空心件内以使空心件的外壁与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保持接触的塞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的电缆连接器长期使用后与电缆的连接易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甚至与电缆脱离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使电缆与电缆连接器长期保持稳固连接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缆的同轴电缆连接 器。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1118030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波纹管同轴电缆连接器,该电缆连接器的内导体的后端安装有伞状中心导体,伞状中心导体包括圆形薄片状的基部和向前方伸出的发散状开瓣,在伞瓣上与电缆内导体接触处具有冲制的球弧突包,使内导体与电缆内导体的连接更为可靠,伞状中心导体的基部被铆接在内导体后端面的台阶上,开瓣向前伸出环绕所述内导体,当同轴电缆连接该连接器时,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将套住该伞状中心导体,开瓣被挤压收缩,使两者获得紧密的接触。这种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伞状中心导体依靠其发散状的伞瓣与电缆的空心内导体的内壁接触构成电连接,其存在的问题是, 在长时间使用后或者电缆与连接器多次插拔后,发散状的开瓣会因电缆的空心内导体的压缩作用而发生向内的收缩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开瓣与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之间的接触不再紧密,电缆与电缆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会出现松动,导致电缆与电缆连接器之间接触不良,甚至使电缆与电缆连接器脱离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电缆连接器长期使用后与电缆的连接出现松动,易导致接触不良甚至与电缆脱离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使电缆与电缆连接器长期保持稳固连接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本技术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圆筒形的外导体、设于所述外导体内与所述外导体同轴的内导体及设于所述外导体和所述内导体之间并与所述外导体同轴的绝缘体,所述内导体的一端可插入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心内导体的内壁接触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包括沿所述内导体的轴向延伸的空心件,所述空心件的端部具有轴向的开口,所述接触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空心件内以使所述空心件的外壁与所述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保持接触的塞子。作为优选,所述空心件与所述内导体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空心件与所述内导体为分体并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空心件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内导体的轴向延伸的通透的槽,所述槽沿所述空心件的圆周均勻分布。作为优选,所述空心件具有一圈向外鼓出以与所述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的内壁接触的凸环。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空心件的凸环的内壁设有台阶,所述塞子插入所述空心件的端部抵在所述台阶上。作为优选,所述塞子包括插入所述空心件内的杆部及露在所述空心件外的帽部, 所述帽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杆部的直径,所述帽部朝向所述杆部的端面抵在所述空心件的端面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杆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向外抵顶在所述空心件的内壁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塞子具有轴向的孔。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空心件的端部具有向内凸的卡部,所述塞子杆部的凸起与所述帽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卡部伸入的卡槽。本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内导体的接触件包括空心件和自开口插入空心件的塞子,塞子使空心件的外壁与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保持紧密接触防止使空心件产生向内的形变后与电缆的空心内导体的接触不够紧密,因此,本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不会因长时间使用或者多次插拔而产生松动,从而可长期保持与电缆的稳固连接及良好接触。2、空心件与内导体一体成型,可避免在分离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时,空心件与内导体脱离而留在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3、接触件的空心件开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槽,将塞子插入空心件时,空心件容易产生形变,其直径被塞子撑大,从而与电缆的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之间的接触更紧密。4、塞子的杆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起,凸起向外抵顶在空心件的内壁上,凸起可增大空心件的变形量,使空心件与电缆的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之间的接触更紧密。凸起优选为沿杆部圆周的环形凸起,凸起亦可为沿杆部的圆周均勻设置的多个块状凸起。5、所述塞子具有轴向的孔,当塞子从直径较小的开口插入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从而使得塞子容易插入,当塞子插入空心件后回复原形,对空心件产生向外的抵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连接在内导体上的接触件沿轴线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同轴电缆连接器,2-外导体,3-内导体,4-同轴电缆,5-电缆外导体,6_空心内导体,7-接触件,8-塞子,9-空心件,10-槽,11-凸环,12-台阶,13-杆部,14-帽部,15-凸起,16-孔,17-倒角,18-卡部,19-卡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连接在内导体上的接触件沿轴线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包括圆筒形的外导体2、设于所述外导体2内与所述外导体2同轴的内导体3及设于所述外导体2和所述内导体3之间并与所述外导体2同轴的绝缘体(图中未示出)。当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4连接时, 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外导体2与电缆外导体5相接触,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内导体3的一端插入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内。所述内导体3插入所述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心内导体6的内壁接触的接触件7,该接触件7为导体,从而实现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内导体3与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的导通。所述接触件7包括沿所述内导体3的轴向延伸的空心件9,所述空心件9的端部具有轴向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开口为圆形,所述接触件7还包括自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空心件9的塞子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塞子8 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或者塑料,优选采用橡胶。所述塞子8的外壁向外抵顶所述空心件9的内壁,从而使空心件9紧密抵触在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的内壁上,并且在塞子 8的作用下保持该形变,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不会因长时间使用或者多次插拔而产生松动,从而可长期保持与同轴电缆4的稳固连接及良好接触。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空心件9与内导体一体成型,可采用车床在内导体的一端车出空心件9,可避免在分离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4时,空心件9与内导体3 脱离而留在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内。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空心件9与内导体3也可以是分体的,所述空心件9单独加工成形,再与所述内导体3相固定连接,如套接在所述内导体3上,或者采用键和键槽或者销轴与孔的配合连接,或者将所述空心件3焊接在所述内导体上。当空心件9发生损坏时, 可将空心件9取下安装新的空心件。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接触件7的空心件9开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通透的槽10,将塞子8插入时,空心件9更容易产生形变,空心件9的直径被塞子8撑大,从而与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的内壁之间的接触更紧密。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槽10沿所述空心件9的圆周均勻分布,可使空心件9受力均勻。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空心件9具有一圈向外鼓出以与所述同轴电缆4的空心内导体6的内壁接触的凸环11,使接触件7与空心内导体6的内壁的接触更紧密。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空心件9的凸环11的内壁设有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圆筒形的外导体、设于所述外导体内与所述外导体同轴的内导体及设于所述外导体和所述内导体之间并与所述外导体同轴的绝缘体,所述内导体的一端可插入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所述内导体插入所述同轴电缆的空心内导体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空心内导体的内壁接触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包括沿所述内导体的轴向延伸的空心件,所述空心件的端部具有轴向的开口,所述接触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空心件内以使所述空心件的外壁与所述空心内导体的内壁保持接触的塞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